关于人性的日常思考
关于人性的日常思考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关于人性的日常思考 > 第68章 1234568

第68章 1234568

加入书架
书名:
关于人性的日常思考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4264
更新时间:
2025-04-16

1. 越是上年纪的底层男人越喜欢对他人说教。因为生理上、社会阶层上这种老男人己经不具备任何高价值预期。老男人有强烈的失落感,为了心理平衡就会找在别处体现,比如通过说教他人,以此体现自己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来让人尊重。至于他说得对不对,是不是真为你好,你放心绝对不是他考虑的,他执行通过说教你来爽,仅此而己。

2. 很多人怕自己做的事情被别人嘲笑,放心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以你为基点,这个社会上无非两种人,一种比你厉害的,其他的就是比你差的。比你厉害的人看到你这事根本不会往心里去,因为不值得。只有比你更差的人,才会说三道西,至于你以为他们在笑你?他们不过是想通过这事来证明你比他们差。所以,你需要在乎这些人的想法观点吗?

3. 人际关系痛苦的最大来源就是你对别人的预期太高,而别人没有达到你的预期。

4. 小红书、抖音等等平台上关注个人成长的人有很多,当真心想改想改变自己的没几个。我不是说他们没这个心思,而是相比起改变自己,他们其实真正想的是如何不劳而获的就让自己改头换面。这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妄念,我不要过程的艰苦、自律与砥砺前行,我只要结果美妙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贪,懒,馋。

5. 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本质上是看符合谁的利益。所谓好人、坏人,只取决于谁说这话和用谁的标准来评判,符合你的利益就是好人,不符合你的利益就是坏人,就这么简单。如果你陷于对方的评价,觉得应该要让别人觉得你是好人,那就注定你会因此而被他人拿捏。

6. 应试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教,而是筛选。筛选那些听话的、服从的,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事情的。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都会送进工厂,不符合的则送入社会。

7. 一个人自卑到极端会有两种表现。一个是对比自己更强的人极致讨好,比如麦琳对杨子。另一个是对给与自己好的人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比如麦琳对李行亮。

8. 如果人际关系不考虑利益的话,最好和那些平时生活快乐、顺畅、过的不错的人来往,倒不是你去图人家什么东西,而是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能够对你有一定兼容性,并且这种积极心态会溢出影响到你。可如果你和一个生活一塌糊涂、问题特别多的人相处,对方对你的大概率是负情绪,你不可避免会被影响只是一方面,一旦在他面前表现出过不错的样子,他极有可能会给你找不痛快,不为别的,就是自己不爽也不想让身边的人爽。

9. 真正的聪明人不看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理由借口,只看实际的利益分配。任你吹的天花乱坠,我只看实际利益如何。

10. 人性是侥幸,觉得自己是个特例,坏事轮不到自己。同样,人性是幸运的,总觉得自己是个特例,幸运的事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

11. 什么叫善良?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对人和善算不算?类似的都不算善良。所谓善良,是有你能力伤害他人的情况下选择善良。

12. 所有忍耐都是把本应该刺向他人的枪捅向自己。你怕得罪人、你怕丢人、你怕不好意思,那对不起,你只要怕,那就只有自己承受这些东西。

13. 一个普通人的聪明是什么样的?不是他搞很多利益,而是他发现了身边那些烂人烂事,然后巧妙的规避并远离了他们,安心把小日子过好,未必要大富大贵。

14. 一个人骂什么并不见得是这个东西真的有问题,更大原因还是这个骂人的人并没有从这个事里面得到好处。就好比说某个脱口秀演员老骂男人,这不是她真的狠男人,她比谁都更明白她不过是把骂男人当做了一门生意。可面对那些给她广告、投资的老男人,她依然是卑躬屈膝的巴结跪舔。

15. 穷人喜欢抨击富人没有道德。倒不是穷人真的多有道德,而是穷人把道德当作一种工具,希望用这个来去迫使富人妥协给利益,亦或者去让富人认可这个东西,去把利益拿出来让穷人分。

16. 一个人变富、变强一定是连续做对了很多事情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忙长的, 并且每个阶段各有不同。而为什么学别人变强或变富难学?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他当下做的事情,忽略他的改变是个长期过程,然后去学,自然是没什么作用。这东西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你完成了1,2才能搭建起来,3才有机会用。可要是你首接上来就搞3,没有1和2的铺垫基础,肯定没用。

17. 人性总是等靠要,这也是《天道》中提到的弱势文化。但从人性上来说,等靠要的本质其实是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自己混不好,因为没有人给这些东西,如果给了依然混不好,还是因为别人没有给够。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存着等靠要的心思,这个人就不值得你去帮,你就算帮了,只要对方有一点你不如意就会赖上你,把你缠到死为止。

18. 想要看透一个人,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就是看他的经济链,问题无非三个:他的钱从哪里来?他为了这个钱付出了什么?他把前用在了什么地方?你会发现,这三个问题如果回答都差不多的,那么现实中一定是高度趋同的。或者说,这三个问题中就划分了阶层阶级。

19. 一个人判断力不行,未必是他不够聪明,通常是和他见识不够、经历不多有关。人只要经过事了、见的多了,自然判断力就不会太差。所以为什么会说人老奸兔老滑,就是活得就见的多。所以,如果你困于当下无法找到破局点,不妨先停一停,多看看其他领域的东西,接触一些圈子之外的人,到别的地方走看看,说不定问题就水到渠成的有了破局的思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