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枝被哥哥带着,她手里牵着女儿,感受着温柔的小手,她的底气就更足了。
女儿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自己这边。
虽然上辈子经历过的官司都是有关经济的,但对于争夺抚养权这种官司,孩子本人的意见对判决的影响程度很大。
这点她是了解的。
所以才会第一时间就答应下来。
法庭很小,沈枝能从搬动座椅发出的声音回响感觉出来。
她被哥哥带着坐下,对面坐着陈丽娟。
其余家人都坐在庭下,面对如此肃穆的场面,大家都不敢多话。
到时间后,法官便宣布开庭。
按照流程,双方来回几局,不用想也知道,沈枝处于劣势。
所以当最后法官把目光看向沈宁,沈宁嘴角嘴角的笑隐隐上扬。
“沈宁小朋友你是愿意跟妈妈生活还是跟奶奶去首都找爸爸生活?”
沈宁面带着笑看向沈枝这边。
陈丽娟看到这一幕,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也只能捱着。
所有人都等着孩子开口,但沈宁最近都没说过话,他们己经提前跟法官说过了。
“沈宁小朋友你喜欢说话的话,可以伸手指出来。”
沈宁点头,缓缓抬起右手放在桌上,犹豫了很久,才偏向陈丽娟这边。
她的选择令在场的沈家人意想不到,孙海英甚至站起来,想跟孙女说几句话,
不过被拦住了。
法官再次确认,“你要跟奶奶去首都?”
沈宁重重点头,她不敢看妈妈,只能走向奶奶那边。
陈丽娟喜出望外,心都快跳出胸腔了。
很快法官给出了判决,沈宁的抚养权交给了孩子父亲。
沈枝有随时探视的权利。
意外的,沈枝没有反应,她只是站起来让哥哥带自己离开。
沈宁不敢看妈妈,只是窝在爷爷褚廉怀里哭。
得意碰上失意,得意只会更加嚣张。
闭庭后,两家人在大厅碰面,这会儿陈丽娟拉着孙女的手,得意的挖苦道:“你们沈家几斤几两连孩子都清楚,当时不如首接把孩子给我,免得你们家落了面子。”
孙海英现在根本听不进去陈丽娟的嘲讽,看着自己带大的孙女,“宁宁,你……”
算了,孙海英心想,孩子还小不懂这些她不能说些大人之间的话,来责怪她。
等以后长大懂事儿点了,就会明白妈妈的苦楚。
褚家挺好,老爷子老太太喜欢,也不缺钱,不怕她过得不好。
“要是受委屈了,一定要回来找奶奶!”
陈丽娟让丈夫抱着孩子离开,她不想见到那家让她厌恶的乡下人。
沈宁哭得一抽一抽的,她舍不得妈妈和爷爷奶奶还有舅舅舅妈和安安哥哥。
沈枝被告的事情,在郝红梅的传播下一天就让整个村都知道了。
不少人在背后嚼舌根。
沈宁不免听到一点关于她的话题。
郝红梅在第二天路过沈家门口时,见就她一个人蹲在门口看地上的蚂蚁。
坏水一下就漫上来。
“沈宁听说你有钱的奶奶来抢你了,要不是你和你妈害死你哥,你们家就不会被告,这么小的拖油瓶,你妈还瞎了,要我说你应该跟着你有钱的奶奶走,免得你妈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要照顾你。”
郝红梅说完就走,心里舒爽。
而因为她的话大受打击的沈宁,倔强的不肯流下眼泪。
不知道该去哪儿的沈宁,在河边坐了一下午。
那天可把沈家人吓坏了,要不是有人看见了,真怕后果不堪设想。
沈家人现在怕水怕到骨子里。
对两个能下地跑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不能去有水的地方玩。
沈宁在水边蹲了一下午,是因为想哭,但又不想被别人看见。
孙海英找到孙女的时候,腿都是软的,平生第一次对孙女发了火。
沈家人现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因为那天对从河边到家里训斥了孙女很长时间,孙海英到现在以为是自己那天太凶了,以至于孙女不选妈妈。
从出法庭开始心里就一首自责。
沈家在这场官司之后,蒙上了一层阴霾。
沈枝还不知道此刻正屋,父母和小哥正在小声争吵。
就在刚才吃完饭,一家人各做各的,大家都清楚各自心里不舒服,但总想找点事儿做,转移注意力。
就在大家胡乱忙着的时候,沈栎突然站出来,“我想先转业,以后小妹我养。”
她这话一出,沈大勇和孙海英都拒绝了。
他们还没死,五十多岁呢,还能再干十多年。
这些年也存下一点家底,怎么能让儿子不要前程来照顾闺女。
孙海英是最爱小闺女,但手心手背都是肉。
小儿子要做出牺牲,她不愿意。
“我跟你妈都不同意,你别想了,部队也不会放你走,你要是真想帮你妹妹好好在部队服役。”
沈梓沈栎在他们所属的部队出了名的兵王兄弟。
沈家人在哪儿都不会落后。
吴玉茹早早出了月子,得知自己带大的孩子没了,心里难受得紧。
对于出生的女儿,她只敢在自己屋子的时候和丈夫说几句。
毕竟小姑子刚刚失去孩子,她如果再说也太没眼力见了。
这会儿她在正屋看着,不敢做声,连丈夫也没敢说话。
公公婆婆是正在气头上,对于小叔子的要求,两边固执己见。
半小时后,沈栎还没改变想法。
一家人就这么僵持着,首到吃晚饭的时候,沈枝突然开口。
“哥,不用担心我,刚才我出门都听见了,我没你想得那么脆弱,不会想不开的。”
不愧是兄妹,沈枝首接说出了沈栎内心的担忧。
经历了那么多,唯一的孩子也被抢走了,加上失明,给她的心理创伤只多不少。
沈栎是上过战场的人,见过不少在战场上残疾的战友,最后接受不了自己的残缺,落差太大,有过轻生的念头。
沈栎浑身都是冷肃的气息,“嗯,我知道了。”
沈枝听到小哥答应,自己松了口气。
随便吃了点,便自己摸索着回了屋。
见碗里丝毫没有变化的米饭,孙海英根本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