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一路颠簸,扬起阵阵尘土。君芷璃紧握着那卷记载着宝藏秘密的羊皮卷轴,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卷轴上那些古老的符文仿佛在掌心微微发烫,让她想起在古墓中解读时看到的惊人预言。
"这份秘密关系大周国运,必须尽快禀明圣上。"君芷璃低声道,目光扫过车窗外渐近的皇城轮廓。她注意到城墙上的守卫比平日多了近一倍,个个神色凝重。
墨凌轩修长的手指轻轻搭上她的手腕:"别太紧张。皇上见到这份解读,定会明白其中利害。"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却掩不住眼底的一丝忧虑。昨日在古墓中看到的预言画面仍历历在目——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我只是担心..."君芷璃欲言又止。三日前在藏宝阁暗格中发现的那封密信内容闪过脑海,朝中有人正在暗中寻找这批宝藏。
马蹄声渐缓,皇宫正门己在眼前。守卫见到墨家令牌立即放行,但君芷璃敏锐地注意到,右侧偏门处有几个商贩打扮的人正鬼鬼祟祟地张望。她与墨凌轩交换了一个警觉的眼神。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皇上放下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二人:"皇叔匆匆来见,可是破解了那宝藏之谜?"
"回禀皇上。"墨凌轩双手呈上卷轴,"这宝藏不止金银,还有前朝留下的治国典籍与农工秘术。但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其中预言我大周将面临三劫。"
君芷璃适时接话:"第一劫便是眼下北境旱灾引发的流民之乱。卷轴中记载的'以工代赈'之法正可化解。"她想起在古墓壁画上看到的治水图,与昨日途经渭河时看到的灾民场景竟分毫不差。
皇上眉头深锁,手指轻叩案几:"继续说。"
"第二劫关乎西南。"墨凌轩展开卷轴某处,"三月后将有地动,需提前加固堤防,迁移百姓。"他目光扫过皇上案头的西南奏报,那里近日恰有异象频传。
君芷璃余光瞥见窗外人影一闪。是那个总在御前伺候的蓝袍太监,此刻却反常地在廊下徘徊。她不动声色地挪了半步,恰好挡住卷轴关键部分。
"至于第三劫..."墨凌轩突然压低声音,皇上会意地挥退左右。待殿门闭合,他才继续道:"卷轴预言朝中有人勾结外邦,意图在秋猎时行刺。"
皇上瞳孔骤缩,猛地拍案而起:"可有证据?"
君芷璃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这是在解读最后一道机关时发现的。上面的纹饰..."她指尖轻点令牌边缘的狼头图案,"与上月边关缴获的匈奴密信上的印记一致。"
殿内陷入沉寂。窗外蝉鸣突然刺耳起来,君芷璃注意到皇上的手指在微微颤抖。十年前先帝遇刺的事情,在场三人都心知肚明。
"对策呢?"皇上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墨凌轩呈上早己备好的竹简:"臣等拟了三策。其一,借修缮皇陵之名调精锐入京;其二,派心腹将领秘密接掌北境兵权;其三..."他看了眼君芷璃,"启用芷璃研制的'千里烟'通讯系统,确保消息传递无阻。"
皇上仔细阅毕,突然将竹简掷于案上:"好个连环计!但秋猎尚有西月,现在动作恐打草惊蛇。"
君芷璃上前一步:"皇上明鉴。正因时日尚早,我们可..."她声音渐低,指尖蘸茶在案上画出几道水痕。墨凌轩见状立即侧身挡住可能窥视的角度。
片刻后,皇上抚掌而笑:"妙!就依此计。皇叔即日起总督北境军务,皇婶负责'千里烟'部署。"他忽然压低声音,"至于那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臣己派人盯着蓝公公了。"墨凌轩轻声道出君芷璃方才的发现。皇上眼中寒光一闪,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离开御书房时,夕阳己将宫墙染成血色。君芷璃望着远处正在换岗的侍卫,轻声道:"北境军报今日该到了。"
果然,刚出宫门就见柳悠悦匆匆赶来:"萧大哥截获密信,北境三镇守将昨夜同时收到不明调令!"
墨凌轩脸色骤变:"比预言提前了半月!"他转向君芷璃,"必须立刻启动'千里烟'。"
暮色中,君芷璃摸出贴身收藏的那枚青铜钥匙——这是解读最后一道机关时发现的额外收获。钥匙齿痕与兵部密库的锁孔分毫不差,这个伏笔此刻终于派上用场。
"来得及。"她握紧钥匙,眼中闪过决然,"预言既己改变,我们的对策也要变。"远处钟楼传来浑厚的报时声,惊起一群栖鸦。黑羽掠过残阳,如同命运棋盘上突然移动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