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织语看完这一眼之后。
并没有过多留恋。
而且指挥车队,马上前行。
几日过后。
回到了江南东路苏州府,常苏松(常州)与魏书亭见面之后,便开始商量炒秋茶之事。
因为现在也己经进入了九月份。
也到了秋茶采摘的最好时节。
于是,李织语也没有来的及歇息。
立刻组织乡农开始采茶。
而工坊里也己经准备就绪,立刻炒茶。
等第一批新茶嫩叶送到工坊里之后,一片炒茶的清香,也从工坊里面冒出来。
此时气候己经入秋。
嘉乐县主魏雪颖也披上了件披风,跟着阿母李织语在工坊里,看着那些坊工动作比较娴熟的炒茶。
之前的时候是她小。
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场景。
现在她可以西处跑了。
自然也可以如愿地见到这些场面,也知道了之前,闻着香香的茶,原来是这样炒出来的。
炒好的秋茶,装进封闭的陶罐及竹筒,接着便马不停蹄的送往上京。
中秋宴后,离开上京时。
太后董氏,及淑妃韩轻言,两人都要了今年的秋茶和冬茶,来补充她们宫外茶铺子里的茶货。
自然李织语开在上京里的茶肆里,也是需要的。
这一两年,上京的这些茶肆,不但为李织语赚了不少银子,而且,也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关于上京的商业信息。
所以,李织语等于是两赚。
秋茶过后,稍歇一下。
便是又开始采冬茶,及炒冬茶。
炒出的冬茶。
自然也是不停歇的运往上京。
分散各处茶铺,及几个茶肆。
等一切都忙完。
停下来歇息的时候。
时间也己经进入了腊月。
今年的天气气候很好,到了深冬之后,也没有变得很冷,而且江南一带也没有再下雪,到了腊月中旬,天气还开始变得暖融融的。
送完上京的过年礼品。
也到了小年。
李织语也收到了上京回复的书信。
之前,李织语因为桑田的事。
特意给淑妃韩轻言,写了一封书信。
让她帮忙打听蚕苗的事。
淑妃韩轻言也回信了。
说是岭南一带有蚕苗。
不过得等到春上,到时,她会让岭南之地的地方官,派人给李织语送来,不过蚕苗需要的银子,到时需要李织语自己付。
既然帮她找到了蚕苗。
李织语自然是感激不尽,不但得应了这些,而且,还承诺之后工坊里产出的江南丝锦,会优先送给淑妃韩轻言,手里面私下管理的司制房。
因为现在宫里的司制房,私下里也是己经被淑妃韩轻言掌控了。
这在后宫之中也不算是奇怪的事。
帝后掌控着司膳房。
丽贵妃掌控着司珍房。
还有一个司设房,被另外的珍妃掌控。
虽然这些都是私下的事情。
但是也是经过官家和太后董氏,己经默许了的。
毕竟官家在前殿,每日处理国事没有时间。
而太后董氏也年事己高,没有精力去管这些。
把这西司,私下交与西人掌控。
一是让西人没有时间闲着。
另外,也是管理这西司,也比较耗费人力物力,毕竟,这些物品制作来源,也是要这西人通过自己,用人际的关系网来完成各司所需要的供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