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上京。
夫妻二人又转道经过颍州(现在商丘),见了此时知州李承章,及其他的家人。
魏书亭在江南东路苏州府,常苏松(常州)余县,任县令九年,自也是积攒了一些家业,所以,来到岳父家,也是送上了丰厚的礼。
然后,李承章也热情招待。
李织语夫妻二人。
在颍州(商丘)只短短停留两日。
之后。
便又开始启程。
赴向江南。
此时,从上京来时。
他们只准备了两辆马车,到了颍州时。
李承章又送了许多东西。
现在两辆马车,己经装不下。
所以,他们夫妻二人。
便在颍州(商丘)于是又买了一辆骡车,将东西装了上去,于是,他们现在这一行人,又变成了三辆车,开始浩浩荡荡的奔赴江南。
几日之后。
到了江南东路苏州府辖下地界。
李织语也重新呼吸到了江南,熟悉的气息。
江南本是多雨。
所以空气也是极新鲜的。
不像上京的天气,时尔会有些干燥。
到了苏州府地界。
李织语便让车队,走的慢了些。
十年前,她开始去上京,入宫的时候。
一是年龄小,只有十五岁。
二是心情不好。
也没有心情,也没有好好的看到这些地貌,
所以。
现在又回到了熟悉的江南。
她也想趁机,好好的看上一看。
反正魏书亭给的期限,是一个月。
即便他们现在,走的再慢。
也是会按期到达余县。
所以,这次。
她干脆也放松一回。
… …。
几日后,到达余县。
李织语也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余县辖下的一些情况。
然后,魏书亭回衙处理政事。
而李织语则带了一个新来的丫头秋桐,乘坐着马车,开始,巡看余县各地的情况。
丫头秋桐是干娘魏氏,从尚书府中拨出来,送给她的一个丫头,也是看她身边之前,一个贴身照顾的丫头也没有,出来进去时也不好看,于是便将身边的一个丫头,作为李织语的陪嫁丫头送给了她。
之后,秋桐跟了她这个新主子。
原是要改名字的。
但是,李织语觉得这个名字,也不错。
于是,便留着了。
几日之后。
李织语二人围着余县,转了一大圈。
也了解了一下,此地的情况。
余县,地貌倒是不小。
但是,却并不是很富裕。
李织语思忖几日,之后。
也做了一些打算。
她现在的身份是县主,有封田,有封地。
她原是可以,将这些封田,及封地,落在此处。
但是,夫君魏书亭己经在余县,做了县令,差不多有九年之久,所以,也许用不了多久,以后,便会升职到别处,她也不好将封田和封地,落在这里。
然后和魏书亭商量的时候,他却说她这个县主是世袭的,封田,封地,既使现在暂时落在余县,之后,魏书亭升职到别处时,也可以将封田,封地权,对换到别处。
这个是可以的。
就像是现代的换地一样,只要范围差不多,面积差不多便可。
李织语听后,也放心了。
她生于后世,虽穿越宋时多年,但是除了之前的宁安县,之后便是入了宫,对于这些事情,还是不知晓的。
但是听了魏书亭这么一说。
她也放了心。
本来还担心封田,封地如果不着急落下,会让她损失许多,现在,倒是不必担心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