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我在大明当卷王
寒门状元:我在大明当卷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寒门状元:我在大明当卷王 > 第37章 囊中羞涩时,笔墨亦生金

第37章 囊中羞涩时,笔墨亦生金

加入书架
书名:
寒门状元:我在大明当卷王
作者:
土豆忘加盐
本章字数:
4694
更新时间:
2025-04-13

在同升栈安顿下来的头几天,林晏过得异常低调。他每天除了按时去大堂领那两顿难以下咽的粗茶淡饭,其余时间,要么待在自己那狭窄的铺位上,闭目养神,默默运转体内那己经与道心融合的、微弱却精纯的本源之力,缓慢修复着身体的暗伤;要么就捧着从行囊里取出的那几卷《西书集注》残卷,反复研读。

他需要时间来适应南京城,适应同升栈这嘈杂混乱的环境,更需要时间来恢复因为长期奔波和之前战斗而损耗的元气。怀中的墨玉碎片虽然不再主动散发能量,但他能感觉到,只要自己心念一动,依旧能从中汲取一丝微弱的凉意,滋养精神。那颗与灵魂融合的“墨心”龙气,也因为道心的圆满而变得温顺了许多,不再轻易躁动。

他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从外地来南京备考的、甚至可能身有残疾的落魄书生,低调、谨慎,是最好的保护色。

然而,低调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林晏的耳朵始终没有闲着。同升栈里住着的,大多是和他一样,从江南各地赶来准备参加乡试的秀才们。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寒微,囊中羞涩,但消息却异常灵通。

每天傍晚,大堂里总是最热闹的时候。结束了一天的温书或奔波,考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边喝着廉价的劣质水酒,一边交流着各种信息:“听说了吗?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好像己经内定了是礼部的王侍郎!”“王侍郎?就是那个以文风华丽、好用典故著称的王凤洲?”“可不是嘛!这下咱们这些擅长朴实文风的,恐怕要吃亏了!”“谁说不是呢!我还听说,这次副主考请的是翰林院的李学士,那可是心学大家!策论题目,八成要往心学上靠!”“心学?完了完了,我对阳明先生的学问,可是一窍不通啊!”“哎,别说这些了!你们的盘缠都还够用吗?我带来的那点银子,眼看就要见底了!这南京城的开销,真是吓死人!”“谁不是呢!再不想办法弄点进项,恐怕连下个月的房钱都交不起了!”

各种关于考官喜好、题目预测、时政热点、乃至生活窘境的议论,如同潮水般涌入林晏的耳中。他默默地听着,将这些有用的信息一一记在心里,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和记忆相互印证、分析。他知道,想要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死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了解考官的风格偏好,把握可能的出题方向,甚至对当前的朝政局势有一定了解,都至关重要。而这些信息,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闲聊和抱怨之中。

当然,信息之外,另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也摆在了林晏面前——钱。他带来的盘缠虽然比之前充裕,但也经不起京城(南京物价同样不低)这般消耗。同升栈二十文一天的房钱,笔墨纸砚的开销,都让他那本就不算鼓的钱袋迅速瘪了下去。他必须尽快找到赚钱的门路,至少要能维持住眼下的基本生计。

可是,一个看起来落魄残疾的书生,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南京城,能做什么呢?扛包、帮工都不现实。思来想去,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利用自己的“笔杆子”。读书人,总归是识文断字的,这项技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他开始留意客栈里其他考生的谈话,以及大堂布告板上偶尔张贴的一些零散信息。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些门路:代写书信、抄书、甚至替人润色文章。这些活计虽然报酬微薄,也比较辛苦,但对于急需用钱、又没有其他技能的林晏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决定尝试一下。起初并不顺利。他这副独眼黑袍、沉默寡言的模样,本就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去书铺询问抄书的活计,大多被拒。在客栈里委婉表示可以代笔,也应者寥寥。

碰了几次壁后,林晏并没有气馁。他改变了策略。不再主动招揽,而是开始默默地“展示”自己的实力。他会在大堂吃饭或者温书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用自带的笔墨,在一些废纸上练习书法,或者写一些自己构思的诗文片段。他的字,融合了原主的功底和他自己的风格,清俊挺拔,自有一股风骨。偶尔写下的诗文,也往往立意新颖,颇有才气。

渐渐地,他这手不错的字和偶然流露出的文采,引起了一些同住考生的注意。终于,有一天,一个同样来自外地、看起来有些憨厚的年轻秀才,在犹豫了许久之后,红着脸找到了林晏。“这位……林兄,”那秀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小弟……小弟后日要去拜访一位乡贤前辈,想……想求林兄帮忙……润色一篇拜帖,不知……可否方便?”

林晏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仔细询问了对方的要求和那位乡贤前辈的情况,然后才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只是……”他恰到好处地露出了一丝为难的神色,“只是……小弟近日手头也颇为拮据,这笔墨纸砚的开销……”

那憨厚秀才立刻会意,连忙从怀里掏出十个铜板,塞到林晏手里:“林兄放心!这点润笔之资,是小弟的一点心意!还望林兄莫要嫌弃!”

十文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林晏来说,却是他来到南京后,凭自己的能力赚到的第一笔“收入”!“如此,恭敬不如从命。”林晏也没有推辞,坦然收下了铜板,然后便认真地帮那位秀才斟酌词句,修改拜帖。他的认真负责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让那位憨厚秀才十分满意。

有了这第一次成功的“交易”,林晏的“名声”渐渐在同升栈里传开了。陆续地,开始有其他考生或者客栈里的人,来找他帮忙代写书信、抄录文件、甚至……代写应付差事的八股文章。林晏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和风险大小,收取几文到几十文不等的“润笔费”。他收费公道,做事认真,从不敷衍,渐渐积累了一些口碑。

虽然赚到的钱依旧不多,每天也就勉强够支付房钱和买点最便宜的笔墨纸张,但他总算是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不用再轻易动用那笔核心的盘缠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业务往来”,他与同升栈里的其他考生,建立起了一些初步的联系,也获取了更多关于乡试、关于南京城、甚至关于朝堂风云的零散信息。他就像一块海绵,悄无声息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养分,为即将到来的那场更加严酷的考验,积蓄着力量。囊中羞涩时,笔墨亦生金。虽然卑微艰难,但林晏知道,自己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缓缓靠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