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有了盼头
“自然资源?”周大奎愣了愣,“啥啊?”
“山上许多野菜啥的,还有一些蘑菇,现在是五月份,正好是这些东西生长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吃的,就是没肉而已,靠着这些东西撑个十天半个月,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赵为民这些天进山,随便望去就是一堆蘑菇。
有毒没毒不知道,但蘑菇的确是不少。
还又种类非常丰富的野菜。
这些东西完全可以用来果腹。
味道如何不知道,但绝对饿不死吧!
一听到这话,王有为也跟着附和,“对啊周支书,你们儿这儿野菜不少的呀,你们屯子也就一百来号人,这漫山遍野的东西还不够你们吃吗?”
“嗯。”赵为民接着补充,“或许打猎不是人人都会,但是采集野菜蘑菇这些,也用不了啥技术含量,稍微集中培训一下那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也就能采集了。”
闻言,周大奎也是瞪大了眼睛,“哎呀,我咋就没想到呢!”
他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找到了活路,“野菜,蘑菇,对对对!开春了,林子边儿上,沟沟岔岔里,可不就是长满了这些玩意儿!”
王有为也松了口气,咧嘴道,“就是,漫山遍野都是,以前老辈人闹饥荒,不也靠这个顶过来的?”
“可……可这玩意儿不顶饿啊,也没啥油水……”人群里,二嘎子嘟囔了一句,但底气明显不足了。
比起刚才盯着那点熊肉眼冒绿光,现在至少有了条明路。
“不顶饿也比饿死强!”周大奎这次腰杆硬了点,声音也大了,“总比干等着天上掉馅饼强,油水?先顾着肚皮不叫唤再说!”
他立刻转向人群,恢复了点村支书的架势,“都听见了没?赵同志,王同志给咱们指了明路,打明儿起,能动弹的,都给老子动起来,老人,孩子,妇女,都去,专门采野菜,捡蘑菇!”
他顿了一下,想起关键问题,忙看向赵为民,带着点讨教的意思,“赵同志,这这林子里的东西,也不是都认得全乎,哪些能吃,哪些有毒,这得有人教教啊?”
赵为民忍着腿上的抽痛,点头道,“这事不难王队长!”
“在呢!”王有为应道。
“你懂这些,你留下。”赵为民果断安排,“今天天晚了,明天一早,你带着屯里手脚麻利,脑子清楚的人,进林子边儿上转一圈,把能吃的野菜,蘑菇,都指认清楚,采些样本回来,让大伙儿照着样子认,认准了再去采,千万别弄错了!”
“成,包在我身上!”王有为一拍胸脯,“认个菜叶子,蘑菇头,比打熊瞎子容易多了!”
这玩意儿可马虎不得。
要是一家人吃也还好,关键是一百多号人都要吃。
万一真采到了什么有毒的野菜或者蘑菇。
把一个屯子的都给药死了。
自己跟王有为还得担责任。
赵为民猜测周大奎不是没想到这个办法。
而是不敢用这个办法。
万一这玩意儿真的吃出了问题来。
那他这个村支书就是负首要责任。
都说人老成精,他看这个周大奎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憨厚老实。
“还有,”赵为民补充道,“采回来的东西,一定要集中处理。有些野菜要焯水去涩,蘑菇更要小心,不确定的宁可扔掉,周支书,这事你得亲自抓,安排可靠的人负责清洗,分拣,分发,别怕费柴火,安全第一!”
“哎,哎,明白,明白!”周大奎连连点头,心里有了主心骨,人也活泛起来,“我亲自盯着,保管出不了岔子!”
“至于我这条腿。”赵为民指了指自己肿得发亮的大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和坚决,“耽误不得了,再拖下去怕是要废,周支书,麻烦你今晚就安排人,给我扎副担架,最迟明天下午我就得下山,找个地方治伤。”
周大奎一听,脸上刚有的活气又僵了一下。
但看看赵为民那条吓人的腿,也知道这是实情。
他赶紧点头,“应该的,应该的,赵同志你这腿是为咱屯子伤的,我这就去安排!”
人群的焦点终于从地上那袋可怜的熊肉,转移到了明天采集野菜的计划和扎担架的事情上。
虽然还是饿,但至少有了盼头,知道明天该干什么了。
“二嘎子,你腿脚快带几个人,再去几家问问,看谁家有现成的细麻绳,粗布条子,都收拢来,扎担架用得着,胡青山你胳膊不行,就别动手了,盯着点他们,别把人家门板给弄劈了!”
“知道了,支书!”二嘎子这回没顶嘴,吆喝了几个人匆匆去了。
胡青山也答应一声,抱着伤臂,一瘸一拐地跟上去监工。
王有为扶着赵为民,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和屯子里亮起的零星灯火,“你安心走,明天我带人进林子,保管把能吃的都认准了,这帮人饿急了,学起来肯定快。”
赵为民点点头,伤腿一阵阵抽痛让他额角渗出冷汗,但他脑子却异常清醒,“野菜蘑菇只是应急,顶不了太久,更缺油水,你在这边,除了教他们认东西,也留神屯里的动静,尤其别让有些人浑水摸鱼,把有毒的混进来,或者私藏。”
倒不是赵为民负责人为他们考虑。
而是这玩意儿吃出问题来,谁提出的办法谁就得负责。
采集野菜是他提出来的,要是真有人吃出问题来了。
他第一个遭殃。
所以他是千叮咛万嘱咐,让王有为上点心。
尤其是不能让人使坏。
王有为眼神一凛,用力点头,“明白!谁敢在这节骨眼上使坏,老子手里的枪可不是吃素的!”
“也别太硬来,”赵为民提醒道,“多盯着点周大奎,这老狐狸,未必真不懂野菜,怕是怕担责任。”
“嘿,管他呢,”王有为咧嘴一笑,“现在他骑虎难下,有你这话顶着,又有全屯子人看着,他不敢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