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新历法推行与反对势力的反击
新历法的推行在大唐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这是科技的进步,有助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管理;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传统的亵渎,可能会引发天谴。
唐振作为新历法的主要推动者,成为了反对势力攻击的目标。他们在朝堂上联合起来,对唐振进行指责和质疑。
“唐振,你这新历法,可有经过实际验证?”工部尚书再次发难。
“回尚书大人,新历法的每一步推算,都有实际的天象观测作为依据。”唐振冷静应对。
“那为何民间仍有诸多不满?”工部尚书继续追问。
“民间的不满,多是因对新事物的不了解所致。臣己在各地举办讲座,讲解新历法的好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会逐渐接受。”唐振回答。
皇帝看着双方的争执,心中有些无奈。他知道,这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必然结果。
“新历法的推行,关系到我大唐的长远发展,”皇帝说道,“朕希望诸位大臣,能够以大局为重,支持唐爱卿的工作。”
工部尚书等人虽然心中不服,但在皇帝的威严下,也不得不暂时作罢。
第六幕:月相观测与天体运行模型的本土化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历法的准确性,唐振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月相观测活动。他组织了各地的学者和天文爱好者,同时观测月相,并将结果汇总。
在观测过程中,唐振发现,月球的轨道离心率与他之前的推算略有差异。他意识到,这可能是由于观测条件的限制,也可能是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回到长安后,对新历法中的天体运行模型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实际观测数据。
“这新历法,不仅要精准,还要让百姓能够理解。”唐振自语道。
他开始编写通俗易懂的历法讲解手册,用百姓日常能看到的天文现象来解释复杂的天体运行原理。
“就像这日月食,”唐振在手册中写道,“其实都是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并非什么天狗食日。”
第七幕:伏笔的进一步展开与新的危机
在新历法推行的过程中,唐振再次注意到陈敬瑄的独眼在月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他决定深入探究这背后的秘密。
一天夜里,唐振跟踪陈敬瑄,发现他进入了一座神秘的道观。在道观中,唐振看到陈敬瑄与一名身着奇异服饰的男子交谈,他们的话题涉及到了时空管理局。
“原来,陈敬瑄与时空管理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振心中震惊。
他决定潜入道观,寻找更多的证据。
在道观的密室中,唐振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星图和一些奇怪的机械装置。这些星图中,有一些与他之前在月面上看到的AI投影星图相吻合。
“这说明,时空管理局在古代的布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入。”唐振心中暗想。
他决定将这些星图和机械装置带回长安,进行深入研究。
然而,当他准备离开密室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他迅速躲藏在角落中,屏住呼吸。
门外走进两名黑衣人,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唐振心中一紧,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己经被发现了。
黑衣人在密室中搜索了一番,没有找到唐振,便离开了。
唐振趁机逃出密室,回到长安。
第八幕:星图与龟甲裂纹的关联
回到长安后,唐振立即对带回的星图和机械装置进行研究。他发现,这些星图中的某些星座位置,与老祭司私藏的龟甲裂纹有着惊人的重合。
“这龟甲裂纹,莫非是古人对天象记录的一种方式?”唐振心中猜测。
他决定与老祭司联系,了解更多关于龟甲裂纹的信息。
老祭司听完唐振的解释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龟甲裂纹,确实是先辈们根据天象变化刻下的,”他说道,“但具体的含义,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传。”
唐振心中一动,“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星图和龟甲裂纹,还原古代的天象记录。”
老祭司点头道,“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他们决定合作,对星图和龟甲裂纹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唐振发现,龟甲裂纹的分布,与某些历史上的重大天文事件相吻合。
“这证明了,古人早己通过龟甲占卜,记录下了天象的变化。”唐振心中暗自思忖。
他决定将这些发现融入新历法的注释中,让新历法不仅是一部时间的计量工具,更是一部承载着古代智慧的文化典籍。
经过一番努力,唐振完成了新历法的最终版本。他将星图与龟甲裂纹的关联、月球轨道离心率的精确计算、以及AI投影星图的发现,都融入其中。
“这新历法,不仅融合了古代的智慧,还融入了现代的科学精神。”唐振心中充满自豪。
他将新历法呈递给皇帝,并建议在朝堂上进行公开讨论。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新历法的精度和科学性赞叹不己。就连工部尚书等人,也不得不承认新历法的优势。
“陛下,此历法,定能为我大唐的农事和国事带来新的生机。”唐振说道。
皇帝大悦,“准予推行新历法,唐爱卿可再接再厉,为我大唐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