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站在荣国府的门前,望着对面宁国府那略显冷清的朱漆大门,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感慨。
曾几何时,宁国府也是门庭若市,车马不绝,如今却显得如此萧条。
他微微摇头,转身走进府内,心中却暗自庆幸自己这一房的兴盛。
府内,下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廊间,见到贾政纷纷停下脚步,恭敬行礼。
贾政微微颔首,径首走向书房。
书房内,案几上堆满了户部和工部的公文,他随手拿起一份,细细翻阅起来。
“老爷,您回来了。”管家贾忠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道,“方才工部的李大人派人送来一份急件,说是沿海港口的扩建图纸需要您过目。”
贾政点了点头,接过图纸,展开细细查看。
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注让他眉头微皱,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他拿起笔,在图纸上做了几处修改,随后递给贾忠:“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回工部,务必让李大人尽快落实。”
贾忠接过图纸,恭敬地退了出去。
贾政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秋日的阳光洒在庭院中,几片枯黄的落叶随风飘落。
他望着那落叶,心中却是一片火热。自打贾元春被封为贤妃,荣国府的声望便如日中天。
如今自己又被皇上委以重任,家族的荣耀可谓达到了顶峰。
荣国府门庭若市,访客如云,而对面的宁国府却一派萧条景象。
一墙之隔,相差竟如此之大,宁国府那边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
宁国府内,贾珍与贾蓉父子二人坐在书房中,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沙沙作响。
屋内烛火摇曳,映得两人的脸色忽明忽暗。
贾珍手中捏着一杯温热的酒,眉头紧锁,目光阴沉地盯着窗外。
贾蓉则坐在一旁,神情有些局促,手指不安地敲打着桌面。
“父亲,您说荣国府如今这般风光,咱们宁国府却日渐萧条,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啊!”贾蓉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甘。
贾珍冷笑一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缓缓道:“咽不下去又如何?人家如今可是皇亲国戚,咱们拿什么去比?”
贾蓉皱了皱眉,压低声音道:“父亲,您说荣国府的风光,是不是全靠女人上位的?先是元春姐姐被封为贤妃,接着晴雯、宝钗她们也进了宫。
就连王熙凤那个泼辣货,如今也得了皇上的青眼,掌管皇庄。咱们宁国府难道就不能……”
贾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转头看向贾蓉,意味深长地道:“你的意思是?”
贾蓉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父亲,咱们府上不是也有女人,比如可卿,论容貌、才情,哪一点比不上荣国府的那些女人?若是她能得到皇上青睐,咱们宁国府岂不是也能翻身?”
贾珍眯了眯眼,手指轻轻敲打着酒杯,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可卿那孩子,确实是个美人胚子。只是她毕竟是咱们府上的媳妇,若是贸然送进宫,只怕惹人闲话。”
贾蓉不以为然地道:“父亲,您多虑了。如今这世道,谁还在意这些?
只要可卿能得皇上青睐,咱们宁国府就能翻身。再说了,荣国府不也是靠女人上位的吗?咱们不过是效仿罢了。”
贾珍沉默片刻,眼中渐渐浮现出一抹狠色,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既然如此,咱们便试试。不过此事需得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贾蓉见父亲松口,脸上顿时露出喜色,连忙道:“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安排妥当。”
两人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贾珍眉头一皱,厉声喝道:“谁在外面?”
门外的小厮吓得一哆嗦,连忙推门进来,低头禀报道:“老爷,少爷,少奶奶派人来问,晚膳是否在书房用?”
贾珍挥了挥手,不耐烦地道:“告诉她,我们有事商议,晚些再用。”
小厮应声退下,贾蓉则若有所思地道:“父亲,可卿那边,咱们是不是也该试探一下她的意思?”
贾珍冷笑一声,道:“试探什么?她一个妇道人家,还能翻了天不成?此事由不得她做主。”
贾蓉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低声道:“父亲说得是。只要咱们安排妥当,她自然得乖乖听话。”
夜色渐深,宁国府内一片寂静,唯有书房中的烛火依旧摇曳。
贾珍与贾蓉父子二人低声商议着,窗外的秋风似乎也带上了几分寒意。
与此同时,秦可卿正坐在自己的房中,手中捧着一卷书,却心不在焉。
她抬头望向窗外,月色朦胧,树影婆娑,心中莫名生出一丝不安。
她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自语道:“这府里,怕是又要起风波了……”
她的贴身丫鬟瑞珠见状,轻声问道:“少奶奶,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秦可卿摇了摇头,勉强笑道:“无事,只是觉得这夜风有些凉了。”
瑞珠连忙取来一件披风,轻轻为她披上,柔声道:“少奶奶,夜深了,您早些歇息吧。”
秦可卿点了点头,却依旧坐在窗前,目光幽幽地望着远方,心中那股不安愈发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