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简雍奉刘备之命,入成都,与刘璋商议归降之事。
简雍乘车辇至东门外,高声叫门曰:“吾乃荆州牧麾下从事,简雍是也。
奉玄德公之命,请见刘季玉!”
城头自有守将报与刘璋。
刘璋命大开城门,迎简雍入内。
简雍扶车架,立于车辇之上,叫侍从驾车入城。
及入城,行于长街,首入宫门。
简雍傲睨自若,神态倨傲,沿途无论官员、百姓,多以仰首俯视之态。
及至宫门前,仍不下车,催促侍从驾车入宫。
时有一人不忿,拔剑在手,刃指简雍,斥曰:
“我主为百姓计而率众归降,汝安敢藐视我蜀中人物!”
简雍闻言,见那人须发皆张,双眸充血,怒不可遏的神态不似作伪,急忙叫停,跳下车来,拱手曰:
“公勿见怪,雍不识蜀中人物,方才失礼了。
不知足下为何人也?”
那人见状,强压怒气,咬牙道:
“旁人惧死,我却不怕!
我姓秦名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
汝若报复,只管寻某便是!”
简雍连道:“不敢,不敢。”
秦宓见状,怒气稍散,乃引简雍步行入大殿拜见刘璋。
简雍行外臣拜揖礼,刘璋下阶相迎,深揖回礼,携简雍之手,一同上阶入席。
叙话数则,简雍言说刘备宽宏大量,仁义无双,无加害之意,必厚待刘璋,使阖家富贵。
刘璋闻言,心中大慰,命人大摆酒宴,款待简雍。
并安排黄权、刘巴、董和及放出监牢的王累收拾印绶文籍,百官名册,成都户籍等物,约定明日正午,出城献降。
另一头,刘备亦得侍从回报,遂命大军整肃军容,擦拭铠甲兵器,不可失礼。
一夜无话。
次日巳时,大军出辕门,赵林亦率数万新兵汇入刘备大军,合十万之众。
人皆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衣甲鲜明,军容齐整。
大军于午时二刻,列阵于东门外。
远远望去,数十方阵如刀切斧劈一般整齐,其中枪矛如林,刀盾如墙,有旌旗千面,随风招摇,战将百余,皆雄壮威武,谋臣数十,皆着纶巾,穿素衣,乘马佩剑。
数百文武前头簇拥着一位身穿金盔金甲,乘驷马车辇之人,其后有一魁梧将军,扛着一面大纛。
上有隶书:汉荆州牧左将军刘。
午时三刻,烈日当空,疾风骤起。
成都东门大开,无数文臣武将跟随一辆车辇出城。
方出城十余步,跨过护城河,车上下来两人,一人面带忐忑之色,手捧锦绣木盒而行,一人含笑负手而行,颇为自得。
这二人正是刘璋与简雍。
一众益州文武紧随二人之后,步行数百步,来到刘备车辇前方停住。
刘璋独自上前数步,双膝跪地,手捧木盒呈于头顶,高声喊道:
“益州刘璋,献印归降!”
此言一出,刘备方才下了车辇,按剑行至刘璋面前,却不去取刘璋呈上的木盒,反而对身侧的赵林使了个眼色。
赵林会意,先是抱拳一礼,继而双手接过木盒,捧在胸口,依旧肃立刘备身侧。
刘备见己取了印绶,遂伸出双手扶起刘璋,温言道:
“备与季玉乃同宗兄弟也。
向日听闻蜀中有蛮族为祸,季玉讨伐不能,备不忍百姓遭难,遂命柏轩领兵入川相助。
如今兵戎相见,非为兄之愿,奈势不得己也。
赖季玉贤弟识大体,免去你我同宗兄弟相残之悲剧,此乃益州万民之幸也。”
刘璋闻言,垂泪曰:“兄乃世之英雄,才能德行百倍于我。
今将州郡百姓尽皆托付与兄,璋愿求富贵于宅邸之中,再无他念,万望宗兄明鉴!”
刘备闻言,笑曰:“你我同宗兄弟,备必厚待与你!”
言罢,执刘璋之手,同乘驷马车辇,命赵林捧着印绶立于车尾,一同入城。
初入成都,走长街,入宫门,车辇不停,径首行在宫中廊道之上,首至大殿。
刘备自与刘璋携手进殿叙话,赵林则去寻庞统、法正,手持印绶,配合二人与黄权、刘巴等人交割。
忙碌半日,尚有百姓户籍未曾理顺,刘备却遣人来请赴宴。
赵林遂将印绶盛入木盒,用绢布作为包袱,系在后背上,往大殿行去。
宴上,益州文武入右席,刘备麾下则入左席,案上美酒菜肴无数,却无一人尽欢。
如此日间交割,夜里摆宴,接连十余日,及益州户籍公牍皆交接清楚,方止。
这段时日里,益州各地纷纷来降,城中亦有无数文武投效刘备,其中不乏昔日赵林书于密简之上的人物,刘备只暗中记下几人,待之如常。
这一日,刘备召集麾下文武,并益州新投之人,同聚大殿,论功行赏。
由法正照本宣读。
先是刘备自领益州牧,原益州新降文武,尽皆重赏。
拟封名爵,略曰:
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凡益州六十余人,皆擢升官职。
又有原刘备麾下,诸葛亮为军师;
关羽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
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
赵云为镇远将军,永昌亭侯;
黄忠为征西将军,关内侯;
马超为征北将军;
魏延为扬武将军。
其余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关平、周仓等,皆有升赏。
另取黄金白银,蜀锦袍服分别赏与诸葛亮、关羽、赵云三人。
又命杀牛宰羊,大赏士卒,开仓赈济百姓,使军民大悦。
如此,无论旧臣降臣,士卒百姓,人皆有赏,独赵林未曾提及。
待夜半时分,宴席散去,刘备请赵林入后宅相见。
君臣见面,刘备问赵林曰:
“柏轩有谋国之功,未曾加封,可有怨言?”
赵林道:“诸公皆在战后封赏,林却早有主公提拔,何怨之有?”
刘备闻言,又问曰:“益州文武新投,多闲散无事可任,吾意分新卒与众人为部曲,柏轩之意若何?”
赵林闻言,自怀中取出护军都督大印,呈递刘备,言道:
“林无异议。”
刘备接过大印,置于案上,又问曰:
“益州虽定,人心尚不安稳,吾意调回子龙,柏轩以为,谁人可镇交州三郡之地?”
赵林闻言,思忖片刻,进言曰:
“士家久居交州,可治政。”
刘备又问:“何人可治军?”
赵林曰:“林以为,可从益州诸将之中挑选持重之人担当。”
刘备闻言,颔首示意认同,忽抚掌笑曰:
“虎威将军,止一虚职,岂足酬功?
往后这宫殿之中,凡带甲执锐之士,皆受柏轩统辖,为护军中郎将。”
言罢,又笑道:
“柏轩懒散惯了,往后若在大殿议事,可剑履入内...赐爵逸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