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燎原
万历燎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万历燎原 > 第34章 工匠评级制度

第34章 工匠评级制度

加入书架
书名:
万历燎原
作者:
身无分文
本章字数:
5200
更新时间:
2025-03-09

众人回到会议室,纷纷落座。

张嗣修目光沉稳地扫视一圈,缓缓开口道:“刚刚我梳理了一番,咱们目前主要面临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产量严重不达标。就当下每月十来支的产能,对咱们组织的发展形成了极大制约。民兵暂且不说,就连咱们的士兵都无法做到一人一枪,更别提训练过程中的损耗了。”

“其次,工匠数量稀缺,熟练工匠更是少之又少。燧发枪虽己成功研制,但如何实现量产,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总不能耗费心血造出来的武器,因我们自身的局限而被束之高阁。况且,其他武器的制作与研发同样急需人手。”

“最后,燧发枪的质量必须严格把控。怎样确保枪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炸膛事故,避免对战士们造成伤害,这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当然,随着工匠技术的提升,一些问题或许能够迎刃而解,但当下依旧不容忽视。”

“以上便是咱们此刻面临的重重难点,大家不妨相互探讨一下,有任何好的想法,都请畅所欲言。”

听闻张嗣修这一番有条有理的发言,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待他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

“质量问题确实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就说以前官府工部制造的火器,简首不堪入目,十个里头有八个打不响,剩下两个还炸膛,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的烧火棍!”戚英脸愤慨地说道。

“没错!提起这事儿就来气,当年抗击倭寇和鞑靼的时候,不知多少弟兄就因为这些劣质火器丢了性命。后来还得靠咱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火器,才把胜仗打下来。”

赵铁骨想起往事,也是满脸怒容,义愤填膺。

“戚将军、赵大人,你们可千万别误会啊!咱们制作燧发枪,用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好铁,绝没有丝毫偷工减料。”

工匠们一听这话,顿时急了,赶忙出声解释。

“对对对,每一根枪杆子,我们都是精心打磨,丝毫不敢懈怠啊!”其他工匠也纷纷附和,生怕被误解。

“好了,我相信我们的师傅们是不会像朝廷腐朽的工部们那样的。不过士兵们的安全也是要重视的,到时候设立一个质检部门,专门检验制成的武器,不合格的就重新打造”。张嗣修说道。

“产量少和工匠数量少不熟练,也只能多招募了,嗯,可以招募多一些学徒,让熟练的师傅们去教,这样一来可以培训出不少工匠了”宋应星沉默片刻道。

“确实,只要工匠数量足够,产量肯定可以提升上去,而且有老师傅带,技术也能提升,至于熟练度,多干些时候,就都成老师傅了,到时候在带新人,这样一来就不用为产量问题烦恼了”徐光启附和道。

张嗣修点点头,看到一些工匠们面露难色,“是有什么问题吗?有就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

老工匠犹豫一会,还是道“张大人,这,这手艺活是我们吃饭的家伙,都是不轻易传授的,这,这”。

“是啊,是啊,当初为了学成这一门手艺,我不知道为师傅免费当了多少年伙计,千辛万苦才学来的”。

张嗣修听后,沉默片刻,确实,这年头手艺基本都不轻传,基本都是父子亲传,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了一会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方法工匠品级制度。

张嗣修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各位师傅的顾虑我完全理解,这手艺是大家安身立命之本,不轻传也是人之常情。

但咱们如今做的可是大事,关乎众多兄弟的性命,关乎咱们组织的发展壮大。我倒有个想法,可以建立一个工匠品级制度,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众人听闻,皆是一脸疑惑,目光纷纷聚焦在张嗣修身上,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可以将工匠分为不同的品级,从初级学徒到高级工匠,每个品级对应不同的待遇和福利。”

张嗣修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初级学徒跟着师傅们学习基础技艺,等熟练掌握后,便可晋升为中级工匠,他们除了能拿到比学徒更高的薪酬,还能参与一些重要的制作环节。

而高级工匠,不仅薪酬丰厚,更是能参与到武器的研发和改良中,成为咱们技术团队的核心。”

“而且,每晋升一个品级,都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奖金、土地,甚至可以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张嗣修补充道,“带徒弟也能获得额外的好处。每带出一个合格的徒弟,师傅都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桃李奖金’,这既是对师傅教导之功的肯定,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

另外,为了鼓励师傅用心培养徒弟,在徒弟出师独立工作的前半年,其创造收益的一定比例,会额外奖励给师傅,这也能让师傅在徒弟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受益。”

“当徒弟晋升品级时,师傅同样有荣誉加成,在我们的工匠名录中会特别标注,彰显师傅的培育成就。

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未来在分配重要项目和资源时,有高徒的师傅也会被优先考虑,获得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张嗣修进一步解释道,“这样一来,师傅们用心培养学徒,学徒努力学习提升技艺,大家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

因为随着组织的发展,对武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大家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众人听了张嗣修这番话,不禁交头接耳,低声讨论起来。老工匠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张大人,您说的法子听起来确实不错,可这品级如何评定呢?总得有个标准吧。”

张嗣修微微一笑,早有准备地回应道:“这评定标准,我也想好了。一方面是根据工匠的技艺熟练度,比如制作一支燧发枪,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且质量达到相应标准,便可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另一方面,看工匠的创新能力,若是能提出改进武器性能的好点子,或者优化制作流程,都能在评定中加分。

此外,还会参考其他工匠和士兵们的评价,毕竟大家的认可也很重要。我们会成立专门的评定小组,保证公平公正。”

戚英在一旁忍不住拍手叫好:“妙啊!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武器的产量和质量,又能激励工匠们不断进步,真是一举两得!”赵铁骨也跟着点头,脸上满是赞许之色。

工匠们听了张嗣修的详细解释,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神情。一位年轻的工匠兴奋地说道

:“这样好啊,只要咱们努力干,就有奔头!我愿意多带几个学徒,把我学到的本事都教给他们。”其他工匠也纷纷响应,表示愿意支持这一制度。

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大家围绕着工匠品级制度和武器生产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

有人提出在学徒培训初期,设置一些基础课程,统一教授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

还有人建议定期组织工匠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共同提升。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一个个细节被完善,一项项计划逐渐成型 ,为组织的武器生产和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