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医娘有空间
首辅医娘有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首辅医娘有空间 > 第872章

第872章

加入书架
书名:
首辅医娘有空间
作者:
龙玖玖
本章字数:
10524
更新时间:
2025-07-03

第872章

看到钱知府一行人灰溜溜地走远,楚元化的脸色愈发难看,眉头拧得紧紧的。

“沈大人,你怎能如此纵容他们?” 他声音里满是愤愤不平,胸膛剧烈起伏着,显然是在强压怒火。

“他们当初是如何刁难你的?又是克扣粮款,又是暗中使绊子,如今见你功成,便舔着脸来套近乎,想要分功劳,你竟还对他们这般客气?”

沈隽意看着楚元化涨红的脸,心里暗自叹息。

这位楚大人虽是武将出身,却是个直肠子,心里有什么便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

他缓缓起身,走到旁边的茶案前,取过紫砂壶,给楚元化斟了一杯热茶。

茶水从壶嘴缓缓流出,在杯中漾起层层涟漪,水汽氤氲中,他神色平静如水:“楚大人,何必为这些人动气?”

“动气?” 楚元化猛地站起身来,椅子被他撞得向后滑了一大截,发出刺耳的声响。

他双手重重拍在案几上,茶杯都震得跳了跳,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他们最初买通工匠偷换石料,用那些一捏就碎的劣质石头来糊弄,夜里还派人挖松坝基,差点让整个工程毁于一旦,这叫小事?”

说到这里,楚元化的声音都是愤懑,拳头握得死紧。

“若不是你夜里带着人巡查,每晚都要绕着工地走上三四圈,每一处都要仔细检查,现在我们怕是早被埋在溃堤的淤泥里了!那些个狗官,简直是拿人命当儿戏!”

“可工程最终还是成了,不是吗?” 沈隽意端起茶杯递给他,指尖微凉,语气里听不出半分波澜。

“那是你有通天的本事!” 楚元化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紧紧握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青筋暴起。

“换作旁人,早被这群蛀虫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沈隽意看着他涨红的脸,眼底掠过一丝暖意。

楚元化虽是武将出身,性情急躁,却是个实打实的直肠子,一心向着百姓,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其实是很难混的,但正因为有这样的人,这世间才还有希望。

他放缓了语气,诚恳道:“楚大人的心意,我懂。但对我来说,让堤坝立起来,护得沿岸百姓平安,便是最大的事。至于那些恩怨,纠缠不休又有何益呢?”

“可是……” 楚元化还想说话,却被沈隽意抬手止住。

“楚大人,” 沈隽意转向窗外,目光落在那株新栽的槐树上,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我若此刻与他们撕破脸,闹得人尽皆知,于朝廷而言,是地方不睦,会被扣上一个‘不善和谐’的帽子。”

“于百姓而言,是官员相争,他们会担心我们的纷争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除了图一时痛快,还有什么好处?”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深邃:“更甚者,他们此刻还在这里为官,若是真闹将起来,那些人难保不会做些破釜沉舟的事。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

楚元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又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他心中明白,沈隽意说的都是对的,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最终,他只能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不甘:“沈大人的胸怀,真是楚某自愧不如。换作是我,定要揪住他们的错处,一路闹到京都去,让皇上看看这些狗官的真面目!”

“这不是胸怀,是权衡。” 沈隽意摇了摇头,“我们做官的,眼里不能只装着个人恩怨,更要看看身后的百姓,看看整个大局。有时候,忍一时之气,换来的是长久的安宁。”

“那就这般放过他们了?” 楚元化依然不甘心,眉头紧锁,“就让他们继续逍遥下去?”

“放过?” 沈隽意唇边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似有若无。

楚元化愣了愣,看着沈隽意那双深邃的眼睛,有些不解。

沈隽意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才缓缓说道:“我回京后,自然要将始末如实禀报。谁在其中尽心竭力,谁在暗中阳奉阴违,账册上记着,百姓眼里看着,朝廷自有公断。”

楚元化这才恍然大悟,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敬佩的光芒:“沈大人这是…… 既不得罪小人,又不委屈了自己。高,实在是高!”

“不过是为官的本分罢了。” 沈隽意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香在口中散开,遮住了眼底的锋芒。

接下来的几天里,沈隽意离京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迅速传遍了整个州府的街头巷尾。

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仿佛一夜之间,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令人不舍的消息。

茶馆里,说书的老先生停下了手中的惊堂木,叹息道:“听说沈大人要走了,真是舍不得啊。”

“是啊,” 坐在下面的茶客们纷纷附和,“沈大人这样的好官,打着灯笼都难找。”

“沈大人走了,以后谁还会这样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啊?”

“听说朝廷要调他回京升官,这是好事,可我们心里头就是舍不得。”

百姓们心中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满是不舍,但他们都明白,沈大人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他总归是要回京的。

这样的好官,朝廷怎么可能不重用?

他们应该为沈大人感到高兴才对。

但是,理智归理智,情感却是另一回事。

离开的前一天,天刚蒙蒙亮,东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晨风还带着夜里的凉意,沈隽意的府邸外就黑压压聚了一片人。

都是乡亲们自发来的,没有人号召,他们就这样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

手里提着的、捧着的,没有一样是贵重的东西,却都是掏心窝子的物件。

有自家菜地里刚拔的青菜,叶子上还沾着晨露,在晨光中闪着晶莹的光泽。

有灶上刚出锅的点心,还冒着热气,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还有连夜缝制的粗布衣裳,针脚密密匝匝,每一针都缝进了真情。

“沈大人,这是刚挖出来的红薯,脆生生的,你们路上切着吃,解腻。” 一个满脸皱纹的阿公挤到最前面,手捧着竹篮,篮子里的红薯还带着新鲜的泥土,透着土地的清香。

他的手很粗糙,满是茧子,但捧篮子的动作却很小心,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声音有些颤抖:“沈大人,一定要收下,这是我家最好的红薯,专门给您的。”

“沈大人,这是俺婆娘连夜纳的布鞋,千层底,你穿在脚上,走再多路也不磨脚。” 张铁牛挤了过来,怀里抱着两双布鞋,蓝布面儿上绣着简单的云纹,针脚细密匀称。

他黝黑的脸涨得通红,眼角有些发涩,说话时声音都带着颤音。

这些时日里,他跟着沈隽意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如何修堤坝,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在他心里,沈隽意不仅是恩人,更是师父。

“俺婆娘说了,” 张铁牛继续道,“这鞋她从您来的第一天就开始做,每天晚上都要纳一会儿,就盼着有一天能给您穿上。现在您要走了,她昨晚一宿没睡,就为了把这鞋赶制好。”

“大人,这是俺家祖传的药膏,专治磕碰损伤,您收着,路上万一用得着。” 一个老汉颤抖地递过一个小瓷瓶。

“这药膏是俺爷爷传下来的,用了几十年了,特别管用。” 老汉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瓶子递给沈隽意,“你是好人,好人应该平平安安的。”

沈隽意看着这些物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暖的、涩的,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搅得他喉咙发紧,眼睑有些发热。

他比谁都清楚,这些东西,对寻常百姓来说有多金贵。

红薯是他们用来过冬的口粮,布鞋要费几宿的功夫才能做好,那药膏更是传家之宝,轻易不会示人。

可他们递过来时,都不眨一下眼睛,好像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

“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真的领了,但这些东西…… 我实在收不了。” 沈隽意连连摆手,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动容。

“沈大人,您就收下吧!” 石大叔往前一步,手里的布包攥得紧紧的,里面是几个煮熟的鸡蛋,还温乎着,“我们知道您不缺这些,这是我们的小小心意!您千万别嫌糙!”

“若不是您……我……我们哪里有今日……怕是早就被填在那泥土里,化作白骨了!”

说到这,他这心里就想起前段时日发生的那些事。

“是啊沈大人,” 王二也跟着劝道,提着的陶罐里是腌好的咸菜,坛口用布扎得严实,“我们没啥值钱的,就这些土产。你要是不收,我们这心里,就跟空了一块似的,堵得慌!”

“沈大人,您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又给我们修了能挡住百年洪水的堤坝,” 李三红着眼眶,声音哽咽,“我们啥也给不了您,就这点东西,您要是再推托,我们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

看着乡亲们眼里的恳切,那种真挚的情感就像寒冬里的炭火,烧得沈隽意心里滚烫。

他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些朴素而实在的面孔,每一张脸都写满了真诚和感激。

沈隽意喉头动了动,终是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好,我收,我收下。但不能多,一样一点,让我带着大家的心意就行。”

听到这话的瞬间,百姓们脸上绽开了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让周遭的一切都明亮起来。眼里的泪水还没干,就忙着往他手中塞东西,生怕落了自家的那份:

“沈大人,尝尝俺家的鸡蛋,黄儿特香!”

“沈大人,这腊肉是过年腌的,耐放!”

“还有俺家的酱菜,特地酿的,路上可以拌饭!”

沈隽意被这股热乎劲儿裹着,心里的暖流像河水似的流淌。他仔细挑选了几样贴心的 —— 石大叔的鸡蛋,王二的咸菜,还有那瓶祖传的药膏,其余的都好说歹说让大家带了回去。

“乡亲们,” 沈隽意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脸,他们的眼角眉梢都带着真切的不舍,他深吸一口气,“我虽然走了,但我也希望大家能过得好好儿的,安居乐业,平安喜乐。”

“沈大人,我们也永远忘不了您!” 石大叔抹了把脸,泪水还是顺着脸颊往下流,“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这辈子,下辈子,我们都记着您的恩情!”

“沈大人,您路上可要保重身子,别太累着了!” 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拉住他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却温暖得像团火,“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这些老百姓可怎么办啊!”

到了正式离别的那天,送行的队伍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从沈隽意的住处到城门口,整条街道都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沿街的屋檐下、墙根旁,挤满了男女老少。

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最前排,眼中满含着不舍;有怀抱婴儿的妇人,怀里的娃被挤得咯咯笑,她却红着眼圈,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有蹦蹦跳跳的孩子,手里举着刚折的柳枝,奶声奶气地喊着“沈大人”。

还有那些在工地上搬过石头、和过泥的汉子,都站得笔直,像守护堤坝的桩子,眼中满含着敬意和不舍。

当沈隽意的马车缓缓驶出府邸时,整条街道瞬间沸腾了。

“沈大人慢走!”

“沈大人保重啊!”

“沈大人一路平安!”

“沈大人,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

一声声呼喊此起彼伏,像浪涛似的涌过来,震得人心都跟着颤。

有的人喊着喊着就哭了,抬手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

可没有一个人上前拦马车,他们都明白。

沈大人是好官,回到京都后,定然能够加官进爵,以后能帮到更多的人。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舍,就耽误了沈大人的前程。

沈隽意坐在马车上,车帘被他掀开一角,抬手向着两旁的乡亲挥手,眼眶亦是微微一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