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彻查火器私售一案,无论是广地地域内的官吏,还是京官皆心生颤畏。
暗中,除却影卫之外,西厂番子们同样紧密调查着丢失的火器。
一家破旧的厂房内。
时经多日的探查,雨化田终于找寻到民间私自铸造火器的位置。
砰砰砰——
大门被踹开的那一刻,无数的厂卫蜂涌冲入。
“一个都不能放走!”
“全部都抓回去!”
“遵命。”
在雨化田的命令下,厂卫们大肆抓捕着试图逃离的匠人。
时不过半炷香左右,一名厂卫冲到雨化田的身旁,躬身说道:“督主,在厂房内发现大量被拆卸的火器零件,很有可能是先前丢失的那一批火器。”
雨化田闻言,眼中闪烁出异样的神采,急忙说道:“在何处,速速引路。”
“遵命。”
在厂卫的引领下,雨化田急匆匆的冲到厂房内。
偏隅一角的位置,大量被拆卸的火器零件堆放在一起。
甚至在一旁,还有描绘极为粗糙的火器制造图纸。
雨化田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时经如此长的时间,终于让他找到了可用的线索。
继而,雨化田的面颊上闪过一抹寒芒,冷目向那些匠人们望去。
“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
在场的匠人们早已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解释道:“大人冤枉,这些都是一位商人给极高的价钱命我们打造的。”
“至于从哪里来的,我们也不知道啊!”
“那商人身在何处?你们可知道这是杀头的大罪!”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小人真的不知道那个商人在什么地方,他每次前来都是派人来取的。”
雨化田置若罔闻,冷声说道:“将他们全部带回去,严加审讯!”
“安排百人秘密潜伏在这里,一旦有人靠近或是身份可疑的人,全部抓起来!”
“遵命。”
……
京城之地。
朝中文武虽已知晓皇帝正在彻查火器私售一案,可皇帝却并未在表面上表露出什么怒色。
金銮宝殿上。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审阅着大臣们呈递上的奏折。
李东阳走出朝班,拱手说道:“皇上,如今各大藩王安居于京城内,可只是每月拿出的俸禄来照顾这些藩王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臣已对上月藩王俸禄做出了详细的统计,单是每月都足以拿出将近百万两白银用以藩王们日常的开销。”
“照这样下去,一年下来,整个大明帝国将要拿出千万两白银去做这些事。”
在场的大臣们心中都清楚,藩王们贵为皇亲国戚,即使没有任何功劳在身,可爵位都摆在这里。
更何况,事先皇帝已经言明让藩王们在京城中颐养天年。
可若是因此削减了藩王们的俸禄,岂不是令皇帝陷于不义吗?
故而,哪怕大臣们心中清楚这件事,可也不敢擅自向天子禀明。
唯独李东阳,敢冒着天子盛怒,向皇帝禀明此事。
不过!当朱厚照得知这件事的时候,脸上却是并未流露出半点怒色。
反而一脸惊色道:“一百万两?这么多?”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厚照的心中本能的想到了一种可能。
藩王们想要借此手段,重新回到封地中。
“恳请皇上就此一事早下决断,否则我大明的钱财怕是都要因此吃亏空了!”李东阳面色焦急的说道。
朱厚照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威严说道:“关于藩王们每日的开销详细账目如何?可有记载?”
“回禀陛下,臣已做好了统计。”
李东阳顺手从袖口中将账目取出,恭敬地呈递上去。
“宣王,每顿十三菜三汤,饭后至少有六道甜品,丝绸锦衣各有百套。”
“冬季有上好狐皮,兽皮,嵌有玉石百块……”
“信王,每顿十六菜五汤,饭后甜品八道……”
“……”
一条条详细的账目详细列在奏本上,每一位藩王每顿日常开销怕是也有十几两黄金。
加上日常服饰、打赏下人等等,每月百万两用以诸位藩王的开销远远不够。
在朱厚照将奏本合上的时候,脸色显得格外阴沉。
“皇上,照如此下去的话,隐隐中还有上升的趋势。”
“必须尽早加以遏制方可啊!”
“否则,一旦等到日后我大明备战出征,怕是连士兵的粮饷都不够。”
在李东阳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朱厚照突然开口说道:“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退朝~”
说罢!朱厚照直接起身,从金銮宝殿内离去。
“皇上,皇上。”
任凭李东阳如何呼喊,朱厚照都无动于衷。
直至朝中的大臣们渐渐离去,近侍太监缓缓走上前来道:“刘阁老、李阁老,皇上正在御书房中等候。”
原本刘健、李东阳脸上的落寞神色顿时发生改变。
“有劳公公了!”
御书房。
刘健、李东阳躬身行礼道:“微臣见过皇上。”
“两位爱卿免礼。”
“谢皇上。”
朱厚照面色深邃的紧握着先前在朝殿上呈递的奏本,开口说道:“两位阁老对藩王每月俸禄一事,有何想法吗?”
二人相视一眼,刘健率先开口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皇上既然已经下旨,恩准藩王们在京城中颐养天年。”
“这俸禄一事却不好更改,否则反倒是陛下陷于不义。”
朱厚照闻言,面色微凝道:“朕自然知道,否则你以为藩王们为何要这么做?”
刘健继续说道:“皇上,臣倒是有个想法,或许可一举两得。”
“哦?!”
朱厚照神情微动道:“爱卿不妨来说说。”
刘健拱手说道:“回禀陛下,当今大明百姓人人得而富足,安居乐业。”
“但奢靡之风却同样渐渐助涨着,不利于大明天下的发展。”
“臣恳请皇上下一道告民书,倡导天下百姓勤俭节约。”
“在民论之下,藩王们若是继续如此的话,必然会受天下人言语上的攻伐。”
“情况或许会大大好转许多。”
朱厚照闻言,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依爱卿所奏。”
“吾皇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