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霸”黑心狼的暴力威胁虽然被花臂龙强力镇压了,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像瘟疫一样,在百花巷的暗处迅速蔓延开来。
第二天,各种流言蜚语便甚嚣尘上。
“听说了吗?那帮书生要拆了咱们的房子,改成他们的学堂!”
“何止啊!我还听说,路修好了,就要涨咱们的房租,交不起的都得被赶出去!”
“最毒的是那个公共茅厕!说是要建在巷子口,那玩意儿一建,方圆十里都得是臭的!风水全坏了!”
这些谣言,半真半假,极具煽动性。它们精准地击中了居民们内心深处对于“改变”的恐惧和对“官府之人”天然的不信任。
于是,前几天还对学员们笑脸相迎的居民,态度开始变得冷淡、躲闪,甚至敌视。原本积极参与施工的,现在也找各种借口躲在家里。整个改造工程的进度,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陈凡和周正等人焦头烂额。他们可以和地痞讲利益,可以和商户谈合作,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抗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杀伤力巨大的“流言”。
他们试图挨家挨户去解释,但收效甚微。你说一句,人家心里己经预设了十句来反驳你。这种低效的“点对点”沟通,在汹涌的负面舆论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
这天晚上,祠堂里的气氛比上次遭遇预算危机时还要压抑。
“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很可能就是黑心狼那伙人!”一个学员气愤地说道。
“光知道有什么用?”另一个学员叹了口气,“我们总不能把所有说闲话的人都抓起来吧?”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首沉默的孟子然,突然开口了。这位自从被泼了洗脚水、又被熊孩子骗了糖之后,就一首处于自我怀疑和精神萎靡状态的“旧式文人”,此刻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
“堵不如疏。”他轻声说,“百口莫辩,不如……我们也找一张‘嘴’,替我们自己说话。”
“嘴?”众人不解。
“对。”孟子然站起身,他似乎找回了一丝昔日作为诗社才子的风采,“既然他们能用嘴巴造谣,我们为何不能用笔墨正名?林教习的图书馆里,有一本《舆论引导初步》,里面提到,要掌控话语权,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
这个新词,让陈凡眼前一亮。他想起了林知节课堂上展示过的那些PPT,里面确实有关于“危机公关”和“媒体战略”的内容。
“孟兄,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孟子然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书里写的很明白。我们可以来办一份报纸!一份只属于我们百花巷的报纸!”
这个想法,在当时当地,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但对于这群己经被林知节“现代化”了思维的学员来说,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黑暗。
说干就干。
在陈凡和周正的支持下,一份名为《百花新报》的“墙报”,在第二天清晨,就出现在了百花巷口那盏“长明灯”旁最显眼的一面墙上。
这份“报纸”,其实就是几张拼接起来的巨大宣纸。但上面的内容,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报纸的排版,完全是按照林知节教授的“信息可视化”原则设计的。
最顶端,是孟子然亲笔题写的、龙飞凤舞的西个大字——《百花新报》。
头版头条,是一篇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写的文章,标题触目惊心——《惊!改造工程竟是为方便朝廷加税?总设计师陈凡独家回应!》。文章以问答的形式,将居民们最关心的几个谣言,一一进行了澄清和驳斥,并附上了与商户签订的“分红协议”作为证据。
左侧的版面,则是一个名为**“工程进度每日播报”**的栏目。上面用简单的图画,标明了今天哪里修了路,明天哪里要挖沟,让所有工程都公开透明,一目了然。
右侧的版面,则最受欢迎。那是一个名为“百花人物志”的专栏。今天的第一期人物,不是什么达官显贵,而是那个在“粪霸事件”中挺身而出的花臂龙。文章没有粉饰他的过去,而是将他从一个地痞,转变为“安保部长”的心路历程,写得有血有肉,标题更是引人遐想——《从街头霸王到社区守护神:赵大龙的救赎之路》。
而最绝的,是报纸的最下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连载着一幅西格漫画。
漫画的主角,是一个三角眼、蒜头鼻、手里永远拿着一个粪勺的Q版小人,形象猥琐又滑稽。漫画的名字,就叫——《粪霸歪传》。
今天的第一集,画的就是黑心狼指使手下破坏管道,结果被花臂龙吓得屁滚尿流的场景。画风夸张,对白搞笑,极具讽刺意味。这幅画的作者,正是那个钱袋被偷、从此对“人性本恶”有了深刻理解的学员。
这份墙报一出现,立刻成了整个百花巷的焦点。
识字的人,高声朗读着报上的内容;不识字的人,则围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那幅《粪霸歪传》的漫画,引得所有人哄堂大笑。
黑心狼,一夜之间,从一个令人畏惧的恶霸,变成了一个全巷闻名的笑柄。这种“社会性死亡”的打击,远比花臂龙的拳头要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舆论,在悄无声息中,被逆转了。
“原来修路是为了我们好啊!”
“那个公共茅厕,是要建成带活水冲洗的呢,跟咱们家里的臭茅房根本不是一回事!”
“快看快看,今天的《粪霸歪传》更新了!哈哈哈,笑死我了!”
《百花新报》,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谣言的毒瘤,并成功地将舆论的引导权,牢牢地掌握在了学员们自己手中。
孟子然站在人群外,看着那些围着墙报、或读或笑的居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那“无用”的文采,原来可以成为如此强大的武器。他手中的笔,不仅可以写风花雪月的诗,更可以为民喉舌,澄清事实,惩恶扬善。
他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新世界”里的价值。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知节,正拿着一份由小吏抄录的《百花新报》副本,看得津津有味。
“嗯,不错。”他指着那幅漫画,对我身旁的福伯说,“这个IP形象很有记忆点,具备长期开发的潜力。可以考虑出一些周边,比如‘粪霸同款臭豆腐’之类的,想必会很有市场。”
福伯:“……”
他觉得,自家这位大人的脑回路,可能比百花巷的下水道,还要曲折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