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金曜日(周五),晴れ
美术课,九条凛难得提前到了教室。
他站在门口,找那个缺席了两周的身影——苏琉璃。
铃响,人陆续进来,还是没她。
九条凛准备放弃,门口却慢吞吞晃进来一个人影。
苏琉璃。
一身黑校服,长发遮脸,只露出一只星空蓝的美瞳。
背包挂满哥特小玩意儿,一路叮叮当当。
她扫了眼教室,顿了顿,竟然首接走向九条凛,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
“你好。”她声音很轻。
九条凛点点头:“你好。”
短暂问候后是沉默。
九条凛从包里拿出上次那张画,递过去。
“你落下的。”
苏琉璃接过,飞快扫了眼塞进画夹。
“谢了。”
她停顿,“那个…上次的事…”
“忘了。”九条凛打断她,他清楚她想说什么,也明白她的顾虑。
苏琉璃像是没料到他会这么干脆地揭过,轻轻点了下头,透出点感激。
美术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今天的主题:“情绪表达——用色彩构图传递内心感受。”
九条凛注意到苏琉璃的手指下意识蹭过遮着左脸的头发。
情绪表达,对她显然是个雷区。
老师继续:“艺术不光是技巧,更是情感的载体。今天试试用色彩形状表达一种强烈情绪,开心、愤怒、难过,什么都行。”
学生们开始讨论准备,教室里嗡嗡作响。
苏琉璃保持沉默,慢吞吞拿出画具,却迟迟不动笔,像在犹豫什么。
九条凛想了想,开口:“你很擅长这个。”
这不是恭维,是他分析过她上次那幅画得出的结论。
苏琉璃抬起头看他。
“你指的是?”
“你的画。”九条凛言简意赅,“色彩和线条,情绪很满。”
苏琉璃的表情有些复杂。
“别人只觉得恐怖,乱。”她声音低下去,“说太黑,不健康。”
九条凛摇头:“那是简化。艺术映射情感,本身没有健康不健康。”
苏琉璃看他的样子变了,像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她犹豫了一下,从画夹里抽出一叠画,推过来。
“你…看看别的?”
这举动代表了某种程度的信任。
九条凛点头,认真翻看。
画风强烈,扭曲的人,破碎的镜子,燃烧的景。浓墨重彩。
技法混杂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但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每一幅都在描绘内在的痛苦和挣扎,却又带着一种怪异的美感和力量。
【艺术分析:高度情感化表达,创伤痕迹明显,但同时显示出治愈和自我理解的尝试。】九条凛的内部评估系统自动运行。
“很有力量。”他给出客观评价,“特别是红蓝对比,张力很足。”
苏琉璃像是被触动了。
“你懂画?”
“不算精通。”九条凛回答,“了解基础理论和色彩心理学。”
她若有所思,然后突然问:“你能…分析下我的画吗?就像你分析数据那样,告诉我里面是什么情绪?”
这个要求有点怪。艺术家通常更想听观众的感受,而不是被定义作品。
但苏琉璃似乎真的想要一个外部的、客观的解读。
【请求分析:希望通过外部观察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心理疏离的表现?】
“试试。”九条凛谨慎回答,重新翻看那些画。
“嗯...整体看,核心情绪有几种:孤立感、困境中的挣扎、对控制的渴望、以及寻求理解的愿望。”
他指着一张特别暗色调的:“这里,火和雨并存,表现矛盾。”
又翻到一张人形模糊被色块包围的:“这幅,显示了自我认同的破碎和重组。”
苏琉璃安静听着,越来越专注,没有打断,像是真的在吸收他的分析。
“最后,”九条凛指向最近的几幅,“这些展现了一种微妙的转变——从纯粹的混沌向某种结构化表达的过渡。特别是这个反复出现的星空主题,暗示着对广阔和自由的向往。”
说完,他把画还给苏琉璃。
苏琉璃久久没说话,像在消化这些信息。
最后,她呼了口气,声音比刚才实了一点:
“你是第一个真正‘看到’这些的人。”
九条凛没接话,等她继续。
“大多数人只看表面——哥特风、黑暗主题、叛逆情绪。”苏琉璃轻声说,“心理医生们看到‘创伤表现’和‘求救信号’。但没人真正看到…里面的结构和意义。”
【关键信息:苏琉璃接受过心理治疗,与创伤史相关。】
“艺术是多层次的。”九条凛评论,“像数据,需要正确的解读方法。”
苏琉璃突然笑了下,很轻,几乎听不见。
这是九条凛第一次听到她笑。
“你真把一切都当成数据来分析,对吧?”
“这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九条凛回答。
苏琉璃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
她转回自己的画布,准备开始今天的创作。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九条凛的分析模型产生了一点小小的波动。
苏琉璃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首接挥洒颜料来宣泄情绪。
她反而在画纸上用铅笔轻轻划分出一个个几何区域,给每个区域标注上不同的数字。
然后,她像执行某种程序一样,开始依据数字系统地填充颜色。
【观察:系统化创作,数字编码关联色彩,疑为自我组织或情绪管理机制。】
“颜色编码。”苏琉璃似乎察觉到了九条凛的注视,主动开口,声音平稳,“数字代表情绪强度,颜色对应情绪类型。”
九条凛瞬间捕捉到了核心:“情绪量化系统。你把主观感受转换成了客观化的数据。”
苏琉璃拿着画笔的手停顿了一下,接着动作流畅起来:“没错。心理医生教的技巧,用来识别和管理情绪。我仅仅是把它用在了画里。”
她继续填充着她的“图表化”画作,手法精准,甚至带着一种克制。
九条凛看着这个过程,一种异样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这种将混沌转化为结构,将奔流的情感导入有序框架的方法,和他构建记忆宫殿的底层逻辑,何其相似。
【共鸣点:系统化处理情感,相似的心理应对模式。】
“有效的方法。”九条凛给出判断,“用秩序对抗混乱。”
苏琉璃专注于画布,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听起来,你很懂。”
九条凛短促地点头,不再言语,也转向了自己的画布。
苏琉璃的方法给了他新的思路。
他放弃了之前的草稿,开始绘制一个复杂的、类似神经网络的结构图。
线条的粗细代表情绪的强度,节点的颜色区分情绪的种类,一个抽象的情感映射网络在画布上逐渐成型。
两人不再交流,只有画笔摩擦画布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