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 第八十三章 印度·恒河夜灯

第八十三章 印度·恒河夜灯

加入书架
书名: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作者:
雲影流光
本章字数:
4162
更新时间:
2025-07-06

瓦拉纳西的黄昏总裹着檀香与牛粪的气息。我蹲在恒河边的石阶上,看穿纱丽的妇人将铜壶里的清水泼向河面,水纹荡开时,碎金的夕阳正沉进河底——这是恒河最温柔的时刻,却也是夜灯要升起的信号。

"看,老普里娅又来放灯了。"

身后传来沙哑的提醒。我转头,见个戴花环的导游正用竹杖轻点我的背包。顺着他指的方向,河岸边的椰林里走出个佝偻的身影:老妇裹着靛蓝纱丽,发间别着干枯的茉莉,左手提着个竹篮,右手摸索着往河里放东西。

"那是她的蕉叶灯。"导游压低声音,"三十年了,每晚九盏,雷打不动。"

我摸出相机,却被老妇突然的咳嗽惊得缩了手。她的竹篮里整整齐齐码着九盏蕉叶灯,每盏灯芯都浸过酥油,灯沿用朱砂画着莲花。她弯腰时,我看见她脚边的麻袋——露出半截褪色的蓝布,是婴儿的襁褓。

"您要拍她?"导游突然挡在我面前,"许多记者来过,可她从不让拍脸。"

老妇却开口了,声音像砂纸擦过陶罐:"拍吧,姑娘。我这把老骨头,早该被恒河收走了。"

她的手抚过我的相机,指腹的老茧蹭得镜头生疼。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她己将九盏灯轻轻推入河心。蕉叶遇水舒展,灯芯"噗"地窜起火苗,在暗下来的河面上飘成九颗橘色的星。

"普里娅嬷嬷,今天也为您的孩子们点灯?"

说话的是个穿藏红花色袈裟的年轻僧侣,正提着铜灯从台阶上走下来。老妇的睫毛颤了颤,像被风吹动的芦苇:"阿难陀师父,今天该给阿米特点了。"她摸索着从竹篮底层摸出盏最小的灯,灯沿画着歪歪扭扭的星星——和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她亲手缝在襁褓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阿难陀师父叹了口气,在她身边坐下:"您总说,恒河是面镜子。可镜子碎了三十年,您还在擦它。"

老妇没接话。她的手指沿着灯沿,像在触摸某个婴儿的脸。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指甲缝里永远嵌着细小的陶土——那是烧制蕉叶灯时留下的痕迹。

三个月前,我在瓦拉纳西的老书店翻到本旧日记。

店主是个戴金丝眼镜的婆罗门,推了推眼镜说:"这是普里娅·黛维的,三十年前她丈夫在恒河捞尸时溺亡,她就疯了似的每天放灯。"

日记本的纸页发黄,字迹却工整得像刻上去的:

"1993年7月15日,暴雨。阿米特才七个月,我抱着他在河埠头洗衣。浪头突然卷来,他的小手从我怀里滑走了......恒河的夜那么黑,我连他的哭声都没听见。"

"1993年7月16日,我跪在河边,求河神还我儿子。祭司说,溺亡的孩子会变成'皮塔',在河底游荡,首到找到替身。我撕了块蓝布,缝了个小灯——阿米特怕黑,这是他的灯。"

"1993年7月17日,我把灯放进河。火苗刚点着,河水突然翻涌,有个小胳膊从水里伸出来,碰了碰灯沿......阿米特?阿米特在摸我的灯!"

日记的最后一页停在2023年:"今天阿难陀师父说,恒河要涨大水了。我把三十年来攒的陶土都掺进灯里——阿米特说过,陶土能镇住河底的怨气。或许这次,我的灯能多撑会儿。"

回到现实,僧侣阿难陀正给我倒姜茶。

"您知道吗?"他用铜勺搅着茶,"普里娅嬷嬷的视力是三年前彻底瞎的。那天她照常放灯,河面上突然漂来具尸体,是个和小阿米特一般大的男孩。她伸手去摸,被尸体的指甲划破了眼睛......可她反而笑了,说'阿米特终于来接我了'。"

我望着河面上的蕉叶灯,突然发现它们的轨迹有些奇怪:九盏灯没有随波逐流,反而逆着水流往上游漂去,在老妇家院门口的水域打了个旋儿,像在绕圈。

"阿难陀师父,"我指着那片光,"为什么她的灯不往下漂?"

僧侣的铜灯晃了晃,火苗映着他眼底的泪光:"三十年前,普里娅嬷嬷在河边立了个誓——'若我的灯能引一个溺亡者往生,恒河便绕我屋檐流'。后来......"他顿了顿,"后来每年雨季,恒河都会漫过她的篱笆,可她的房子始终没塌。村里人说,是她的灯替恒河记住了所有没找到家的孩子。"

夜渐深,河风裹着颂歌飘来。我数着老妇的灯,九盏,九盏,还是九盏——和三十年前她第一次放灯时一样。

"该走了。"阿难陀师父站起身,"等明天涨潮,您就能看见奇迹。"

2024年8月12日,瓦拉纳西暴雨。

我在旅馆的顶楼看着恒河。浑浊的河水漫过石阶,冲垮了半座小神庙,可老妇家的篱笆却像道墙,河水绕着它打了个大弯,像在行礼。

导游举着伞跑过来,声音发颤:"河神显灵了!普里娅嬷嬷的房子没事,可下游的村子......"他突然顿住,指向窗外——老妇正站在院门口,摸索着往河里放第十盏灯。

那盏灯比往常大,灯沿画满了星星。她的身后,阿难陀师父捧着本新日记,封皮上写着:"普里娅·黛维的灯,从今夜起,为所有找不到家的灵魂引路。"

河水漫过她的脚面,却始终没进门槛。老妇的手抚过灯沿,轻声说:"阿米特,你看,哥哥姐姐们都回家了。"

晨雾里,我看见河面上的灯连成一条金色的河,往恒河的上游漂去——那里没有漩涡,没有暗礁,只有无数盏小小的蕉叶灯,正替溺亡的孩子,寻找着回家的路。

后来我才知道,老妇的灯里掺的不只是陶土。每个雨季,她都会去河边捡来溺亡者的衣物碎片,撕成布条塞进灯里。她说:"这些布沾过他们的眼泪,能当引路的路标。"

而恒河,终于学会了低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