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知识干货
人性知识干货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人性知识干货 > 第43章 人性常识043

第43章 人性常识043

加入书架
书名:
人性知识干货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481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一、人情往来像菜贩子的秤

胡同里的修鞋匠老周,早年给街坊补鞋不收钱,结果三年后,那些找他补鞋的人连个笑脸都没有。反倒是后来他明码标价,给肉铺老王补鞋时多钉了两颗鞋钉,老王每次路过都塞给他两根猪骨头。老周蹲在马扎上抽烟:"早先觉得不要钱是人情,闹了半天,人家拿你当免费的鞋钉子。"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小王。刚入职时帮全组打水、取快递,半年后,没人记得他的好,反倒觉得他 "就该干这个"。后来小王学会了拒绝,只帮跟他换班的老李打水,老李每次都多给他带个茶叶蛋。人情这事儿,跟菜贩子的秤一个理儿,您要是没点 "分量",人家当您是秤杆上的虚星。

二、想让所有人满意?跟蒸包子想让南北通吃一样难

巷口的李叔开包子铺,北方人说馅儿咸,南方人说皮厚。李叔琢磨仨月,弄出个 "南北合" 的馅,结果两边都不讨好。后来他一拍大腿:"爱吃不吃,我就按老家的法子蒸!" 现在铺子门口天天排着北方的回头客。

这让我想起写文章的老张。刚开始怕得罪人,观点模棱两可,读者说 "没态度";后来他放开了写,有人骂有人赞,反倒涨了不少粉丝。老张跟我喝酒时说:"就像包子铺,您要是想让南北方人都满意,最后连锅都得砸了。"

三、自证预言像王婶的破嘴

对门王婶天天挂在嘴边:"咱这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早年她还能去菜市场帮人择菜,现在天天坐在门口晒太阳,连水电费都靠闺女接济。我妈说她:"你要是天天说自己富,说不定真能富起来。" 王婶翻白眼:"富不富的,我说了算?"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小张。去年他总说 "我这人没出息",结果真的在钳工岗位干了十年没升职;今年他跟徒弟说 "咱得学新技术",上个月居然考上了高级技工。自证预言这事儿,跟熬药似的,您天天念叨苦,喝着就真苦;您天天念叨甜,说不定能尝着甜头。

西、吸引别人像老周修鞋

胡同里的老周修鞋,早年追隔壁姑娘,天天帮人家搬煤球,姑娘嫌他 "没本事"。后来他琢磨出给皮鞋打鞋掌的新法子,来找他修鞋的主顾排起长队,姑娘反倒主动来帮他递鞋钉。老周擦着鞋油说:"早先觉得讨好是本事,闹了半天,修好鞋才是本事。"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小李。他追统计员小王,天天送早餐,小王嫌他 "没上进心";后来小李考上了工程师,小王主动约他看电影。吸引这事儿,跟老周修鞋一个理儿,您要是把自个儿修成个 "好鞋掌",自然有人愿意把鞋递过来。

五、人脉这事儿像菜市场的摊位

菜市场的老张,天天蹲在门口看老板们进出,想递根烟巴结巴结,结果人家连正眼都不瞧他。后来老张跟卖海鲜的老王学挑鱼,成了海鲜区的 "鱼伯乐",老板们反倒主动找他请教。老张蹲在摊位上剥蒜:"早先觉得巴结是人脉,闹了半天,您得先成个人脉。"

这让我想起刚毕业的侄子。天天参加各种酒会,递名片递得手酸,结果没一个人联系他;后来他在编程上下功夫,成了项目组的骨干,领导反倒主动带他见客户。人脉这事儿,跟菜市场的摊位一样,您要是没点 "干货",就算站在门口一辈子,人家也当您是个路人甲。

六、做个 "坏人" 像张婶拒借钱

胡同里的张婶,早年不好意思拒绝人,结果借出去的钱十有八九打了水漂。后来她学精了,王婶来借钱,她首接说:"上个月刚给儿子买房,手头紧。" 刚开始有人骂她 "冷血",后来反倒没人敢随便跟她借钱了,逢年过节还有人给她送点小礼物。

这让我想起单位的陈姐。以前帮人顶班从不拒绝,结果成了 "万能替补";后来她学会了说 "我有事",反倒没人敢随便使唤她,领导还觉得她 "有原则"。做个 "坏人" 这事儿,跟张婶拒借钱一样,刚开始硌得慌,后来硌硌就顺了,说不定还能硌出个好名声。

七、被孤立像工厂的临时工

工厂的临时工小王,来了半年就被孤立,吃饭没人叫,干活没人帮。他委屈得要辞职,老工人老王说:"别傻了,每个班组都得有个被孤立的,不然大伙儿咋抱团?" 后来小王辞职了,新来了个临时工小李,很快就成了新的 "孤立对象"。

这让我想起上学时的班级。总有一个同学被孤立,今天是小明,明天是小红,其实跟他们好不好没关系,就是班级需要个 "靶子"。被孤立这事儿,跟工厂的临时工一样,您要是赶上了,该干啥干啥,别往心里去,说不定哪天您成了正式工,就没人孤立您了。

八、夫妻吵架像李叔李婶拌嘴

李叔和李婶吵架,李叔说:"不就忘了买酱油吗?" 李婶却翻出旧账:"去年你还忘了我生日呢!" 李叔挠头:"这跟买酱油有啥关系?" 李婶叉腰:"咋没关系?你心里就没我!"

这让我想起胡同里的老张和媳妇。老张把脏袜子扔沙发上,媳妇不光骂当下,还翻出他前年把汤洒在沙发上的事儿。夫妻吵架这事儿,跟李叔李婶拌嘴一样,男人看的是眼前的 "袜子",女人看的是过去的 "汤渍",您要是不懂这区别,吵一辈子都吵不明白。

九、农村人情味像隔村的亲戚

老家的二舅,跟隔村的三舅关系挺好,逢年过节互相送点自家种的菜;可跟隔壁的西舅,因为宅基地吵了三十年,至今不说话。二舅蹲在门槛上抽烟:"农村人情味,跟隔村的路一样,离得远了,看着都是好的;离得近了,全是坑坑洼洼。"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邻居。两家日子过得差不多,孩子互相串门,大人互相帮衬;可一旦一家盖了新房,另一家准能找出十几条 "毛病"。农村人情味这事儿,跟二舅说的一样,得隔着点距离,过得差不多,才能尝到甜头,不然全是苦头。

十、利己行为像老王卖肉

菜市场的老王卖肉,总给熟客少称二两,有人说他 "傻",他却偷偷跟儿子说:"熟客好说话,少称点不打紧,生客才得给足秤。" 后来熟客发现了,反倒觉得他 "实在",生客却越来越多。老王擦着刀说:"你们看着我傻,我心里明白着呢。"

这让我想起单位的领导。开会总说 "大家要奉献",可分奖金时给自己部门多划拉,有人说他 "自私",他却跟心腹说:"部门强了,你们才有好日子过。" 利己行为这事儿,跟老王卖肉一样,您看着幼稚,人家心里头打着算盘呢,说不定比您精多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