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女那点事像包子铺的笼屉
胡同口卖包子的李叔和媳妇,前两年还挤在三轮车上卖,现在开了店面。昨儿个我问李婶:"咋还跟李叔搭伙呢?" 李婶往笼屉里撒葱花:"他能揉面我能调馅,离了谁这包子都蒸不熟。" 可上个月李叔跟隔壁炸油条的好上了,李婶把擀面杖一扔:"揉面的手去捏油条了,这笼屉我不伺候了。"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钳工老王和媳妇。老王能修机器,媳妇能管账目,俩人过了二十年。后来老王嫌媳妇脸上长皱纹,找了个年轻的,媳妇卷着账本就走:"没我管账,你连螺丝钱都算不清。" 男女这事儿跟笼屉一个理儿,您能蒸包子我能揭盖,彼此用得上就凑活过,要是谁嫌笼屉旧了,这包子铺准得关门。
二、分析人得像菜市场称肉
菜市场的老王卖肉,见了张婶就说:"您这气色,得吃点排骨补补。" 见了李叔就说:"您这身材,得吃点瘦肉减脂。" 我问他:"到底啥肉好?" 老王擦着刀说:"张婶退休金高,排骨贵;李叔抠门,瘦肉便宜。"
这让我想起单位的科长。上个月说 "加班是为了集体",这个月说 "准时下班提高效率"。小王问他:"到底加不加?" 科长沏着茶说:"上个月要冲业绩,这个月上头查考勤。" 分析人跟称肉一个理儿,别听他说啥,看他秤砣往哪边压。就像老王的肉摊,您要是盯着他嘴里的 "补补"、"减脂",等付了钱就知道,他心里头惦念的是您兜里的票子。
三、发迹的人怕提旧事像怕见旧围裙
胡同里的老周,早年在天桥下修鞋,现在开了三家修鞋店。有回我跟人说:"老周当年蹲在马路牙子上..." 老周听见了,把鞋楦子一摔:"那是我徒弟!"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厂长,早年在车间扛过包,现在开会总说 "我从基层做起",可要是谁提他当年扛包时偷过懒,他能把人骂出车间。
就像巷尾的包子铺老板,以前推着车卖包子,现在见了老主顾就躲。发迹的人跟这一个理儿,旧事像条旧围裙,自个儿系着是 "忆苦思甜",别人提起来就是 "揭短"。就像老周的修鞋摊,您要是当着他徒弟的面说他当年补鞋用胶水糊弄人,他能拿鞋刷子追您三条街。
西、借钱这事儿像王婶赊肉
对门王婶找我妈借钱,一进门就说:"妹子,我知道你最疼我家小子。" 我妈说:"上个月刚给你垫了电费。" 王婶搓着手说:"就知道你惦记我,不然我咋不找李婶借?" 这让我想起菜市场的老张,找老王赊肉时总说:"咱这交情,还能欠你钱?" 可欠了三个月,见了老王就绕着走。
借钱这事儿跟赊肉一个理儿,对方找您借,不是觉得您大方,是觉得您这关系能 "变现"。就像王婶和老张,您要是把 "交情" 当钱使,等您找他要账时,他能跟您说:"谈钱伤感情。"
五、创业得像包子铺先活下来
胡同里的小李,去年开了家包子铺,头月就想搞连锁,结果第三个月就关了门。他跟我说:"我想着赚大钱,结果连面粉钱都没赚回来。" 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小王,辞职搞装修,先租了个办公室,结果半年没接到活,倒欠了一屁股房租。
创业这事儿跟蒸包子一个理儿,先想着怎么把笼屉烧热,再琢磨怎么卖高价。就像小李的包子铺,您要是连面粉和肉馅都凑不齐,就想着开分店,跟没发好面就想蒸包子一个样,准得蒸成死面疙瘩。
六、女主内得像张婶管账本
我表姑天天跟人说 "男主外女主内",可她除了打麻将啥也不管,结果姑父赚的钱全被她输光了。这让我想起胡同里的张婶,姑父在工地干活,她在家不光做饭,还帮着接活、管账,现在家里盖了二层楼。
女主内跟管账本一个理儿,不是光围着锅台转,得把家里的账算明白。就像张婶,姑父赚的每一分钱,她都记在小本本上,该给工人发工资,该给孩子交学费,清清楚楚。您要是学我表姑,把 "女主内" 当成打麻将的由头,等姑父赚的钱花光了,就知道啥叫 "内忧外患" 了。
七、名人的话得像老王的膏药
胡同口的老王头,举着喇叭喊 "膏药包治百病",可自个儿腰疼得首不起腰。我问他:"您这膏药真管用?" 他说:"曾国藩还说 ' 勤俭持家 ' 呢,可他打太平天国时杀人如麻。" 这让我想起单位的厂长,开会总说 "员工是家人",可裁员时眼睛都不眨。
名人的话跟老王的膏药一个理儿,听着好听,用着未必管用。就像曾国藩的家书,写着 "仁义道德",可真打起仗来,比谁都狠。您要是把名人的话当灵丹妙药,等吃了亏就知道,那玩意儿跟老王的膏药一样,只能糊住表面,治不了内里的病。
八、说服人得像老王卖肉讲贵贱
菜市场的老王卖肉,跟张婶说:"您买排骨,炖了补身子,孙子吃了长个儿。" 跟李叔说:"您买肥肉,炼油炒菜香,还省钱。" 我问他:"咋不跟人讲道理?" 老王说:"讲道理能当饭吃?跟人说买排骨贵但补身子,买肥肉便宜但香,人家立马就掏钱。"
说服人跟卖肉一个理儿,别跟人讲 "应该不应该",跟人讲 "贵贱得失"。就像老王的肉摊,您要是跟张婶说 "排骨太贵",她能跟您说 "为了孙子值";跟李叔说 "肥肉太腻",他能跟您说 "省钱最重要"。人心里都有杆秤,您得告诉他哪边秤砣沉。
九、农村孩子得学小王跟表哥
胡同里的小王,老家是农村的,来了北京就跟着有钱的表哥干。表哥让他先扫了半年地,他啥也没说,现在跟着表哥学装修,赚得比白领还多。这让我想起工厂的小李,老家也是农村的,见了有钱的师傅就想占便宜,结果没人愿意带他。
农村孩子想混出来,得学小王,先跟有结果的人,再主动付出。就像小王扫了半年地,看着亏了,其实是给表哥递了 "投名状"。您要是学小李,见了师傅就想 "捞好处",结果只能在工厂里打零工。
十、人不能太能干活像小张修机器
工厂的小张,啥机器都会修,结果不管哪台机器坏了都找他,有回修错了零件,厂长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小李啥也不会,只修自己那台机器,反倒没挨过骂。这让我想起胡同里的老王,啥活儿都帮邻居干,有回帮张婶修水管弄漏了,张婶骂了他三天。
人不能太能干活,跟修机器一个理儿,您要是啥都会,就成了 "万能补丁",出了错全怪您。就像小张和老王,您要是学小李,只干自己的活儿,反倒落得清闲。这世道就这样,能干的人累死,不能干的人反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