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太会拍了
这个导演太会拍了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这个导演太会拍了 > 第2章 DV拍摄

第2章 DV拍摄

加入书架
书名:
这个导演太会拍了
作者:
三色柚子
本章字数:
1013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网吧通宵后的黎明,空气中弥漫着廉价咖啡与泡面的气息。周临海和赵轩的眼窝深陷,然而他们的眼神却犹如经过淬炼的钢铁般坚毅。一份名为《林间魅影:布莱尔女巫传说调查记录》(暂定名)的详尽策划案,以及极为粗糙的分镜头脚本(更多是氛围描绘与拍摄思路),静静地躺在赵轩的 U 盘中。那张五十万的银行卡,宛如一块炽热的烙铁,紧贴在周临海的衣兜内。因为疾病的缘故,他在医院,家里,看了无数的电影,电视剧,为了完成系统任务,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部《女巫布莱尔》,6万美元的成本,2.48亿美元的票房,需要用到的演员也不多,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完成任务。

“剧本……或者说,大纲和情境设定有了,”周临海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但异常清晰,“接下来,最关键的是演员。必须是我们熟悉、能信任、有基本表现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便宜的人。”

赵轩灌了一大口浓茶,试图驱散困意:“便宜?还要扛得住这种……夜间密林实地拍摄?还得演得像真事儿的纪录片?这上哪找去?表演系那帮眼高于顶的,别说五十万预算,看到这拍摄条件就得跑。”

时间如勒紧脖颈的绞索,系统冰冷的72小时倒计时在周临海脑中滴答作响。公开选角?海量试镜?那套按部就班的流程无异于自杀。资金有限,时间更有限,他需要的不是表演系那些需要雕琢的璞玉,而是能立刻跳进“真实地狱”、自带原始冲击力的灵魂。

“名单定了,”周临海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唐晚晚、陈默、李锐。就他们仨。”

赵轩刚灌下去的半口水差点呛出来:“啥?现在?不公开选?首接点名?还去黑松岭?那鬼地方手机都没信号!唐晚晚那个戏疯子加野人,她能把林子里的鸟都演成女巫的信使!陈默?他能抱着机器在泥地里滚一天不说话!李锐那大个子,有他在倒是不怕熊,但他看见镜头比熊看见他还怵!这组合……跑到深山老林里能活着出来吗?”

“没时间解释了!要的就是他们的‘不行’和‘能行’!”周临海眼中是破釜沉舟的火焰,“唐晚晚的‘失控’和野外经验,就是海瑟需要的偏执、冒险和最终歇斯底里的燃料!陈默的沉默、镜头感和野外拍摄经验,就是乔什的本能,他只需要做自己,在绝境中记录!李锐的体能、方向感、保护欲,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压力,演麦克天然契合,他的崩溃会无比真实有力!我们要的不是‘演’,是‘成为’,是在真实的荒野里经历一场真实的迷失!立刻找到他们,今天之内!告诉他们:一个颠覆性的毕业创作实验,全程沉浸式体验,深入黑松岭无人区实地拍摄三天两夜!自带基础露营装备! 署名是联合主演/核心创作成员!过程极度非常规、极其艰苦、充满未知危险和挑战,片酬象征性但机会独一无二——敢不敢玩命赌一把?日落前,必须答复!”

赵轩看着周临海眼中那不顾一切的疯狂和深藏的恐惧(虽然不明缘由),想起那突然出现的五十万和对方反常的紧迫,一股寒意从脚底窜到头顶,但又被兄弟情谊和一股被点燃的热血裹挟。他猛地一拍桌子:“操!干了!疯子配野人、闷葫芦和傻大个……绝地求生剧组是吧?我去堵陈默和李锐,他俩好歹认路!唐晚晚那尊‘山林女神’,得你去请!她那脑回路加上对荒野的热爱,我怕我还没说完她就自己扎进黑松岭了!……不过临海,你也太疯狂了,算了,不说你了,我也疯,走了,堵人去了。”

下午,黑松岭边缘,护林站废弃小屋前。

参天古木遮蔽阳光,空气潮湿阴冷。鸟鸣声衬出林海幽深。一条小径蜿蜒进墨绿深处。

一辆破旧越野车停着。周临海和赵轩整理物资:压缩食品、水、急救包、驱虫药、几台手持DV、大量电池、太阳能充电宝、头灯、绳索、露营灯。

一辆出租车停下。三人装备齐全下车。

唐晚晚穿着冲锋衣裤,登山靴,背着大背包,腰挂工具深吸气,眼神兴奋:“哇哦!黑松岭!够野!够劲儿!周导,实景无敌!” 她只看到“沉浸式舞台”。

陈默专业装扮,胸前防护罩包着摄像机,侧包装脚架等扫视森林入口,评估光线难度,检查设备。对周临海赵轩点头,目光落向密林。

李锐人高马大,带着重装露营包望遮天树冠,看无信号手机,握紧登山杖,走到赵轩身边,低声担忧:“轩子,地图不清,真要进几天?后半夜可能下雨……有安全预案吗?”

“兄弟,你放心,我们全程都会在你们旁边关注的,我可是副导演。”赵轩拍拍胸口。

周临海上前,无寒暄,声音在林间清晰:

“人都到齐。欢迎来到《林间魅影》核心拍摄地——黑松岭深处,布莱尔女巫源头,你们要‘迷失’的地方。”

他指小径:“那是起点。你们是纪录片小组。唐晚晚,你是‘海瑟’,发起人导演,坚信女巫,主导调查路线。陈默,你是‘乔什’,摄影师,你的眼睛就是观众的眼睛,记录一切,机器永不停——尤其迷路恐慌时。李锐,你是‘麦克’,录音师,负责路线规划、装备安全,大家的锚点,试图用理性对抗未知,但最终……恐惧会吞噬方向感。”

“这不是表演,”周临海的声音带着催眠般的引导,“是经历。你们就是海瑟、乔什和麦克。带设备进入传说之地,调查离奇失踪,然后……迷路,指南针失灵,怪异标记出现,无法解释的夜声。恐惧、猜疑、争吵、绝望,所有反应必须是那一刻最真实的反馈。”

他分发薄薄的“角色背景设定”和简略“事件触发点”大纲例如关键情境、怪事征兆石头堆、异响、物品移位,但没有台词动作。

“没有剧本,没有固定台词。记住角色核心动机性格,根据我每天给的‘调查坐标点’和现场‘情况’,做出角色反应。我会在拍摄中,通过隐蔽方式制造‘状况’。”他示意手中小型DV和微型GPS信标和安全监控/制造“设备失灵”,“我会记录一些更‘真实’的瞬间。”

唐晚晚扫大纲,眼中狂热:“即兴发挥?荒野实景触发?太棒了!这比舞台真实!海瑟……偏执追寻者,太对我胃口!我有预感,会拍到不可思议的东西!”

陈默紧握摄像机,点头。真正荒野的未知“记录”,本身就是挑战。

李锐看设定中“恐惧吞噬方向感”、“最终崩溃”,望无尽林海,喉结滚动,但挺首腰背,拍装指南针地图的口袋:“行!周导放心!路线安全交给我!……只要‘怪事’别太离谱。” 不安隐现。

“很好。”周临海看向系统,屏幕上显示时间那鲜红的倒计时:59:58:07

深吸林间气息,驱散犹豫。指向小径:

“现在出发。天黑前抵第一露营地。边走边适应,感受森林‘呼吸’,习惯彼此、镜头和无边寂静。拍摄,现在开始。

陈默打开赵轩的旧DV,廉价取景器亮起,镜头对准幽暗小径。画面粗糙噪点,随呼吸起伏。摇晃低质的视角,通往“真实噩梦”。

唐晚晚率先踏上小径,步履轻快带探索庄重。李锐深吸气,检查背包紧随,高大身影在林间可靠又孤独。陈默举DV倒退行走,镜头捕捉唐晚晚李锐背影,以及周临海赵轩凝重面容。

当唐晚晚、陈默、李锐三人带着忐忑与兴奋消失在黑松岭的墨绿深处时,周临海和赵轩的战场转移到了网络与现实交织的迷雾之中。时间分秒流逝,他们必须抢在拍摄结束前,就将“林间魅影”的传说和“失踪纪录片小组”的悬念,深深植入公众的潜意识。周临海深知,《女巫布莱尔》的灵魂在于混淆视听,而他们要做的,是用最有限的资源,编织一张看似真实的蛛网。

没有钱请专业团队。周临海利用通宵时间,在一个免费建站平台上,快速搭建了一个风格粗犷、充满“业余研究者”气息的网站,暗示黑松岭(Black Pine Ridge)与布莱尔传说的关联。

周临海凭借前世记忆和对伪纪录片的研究,疯狂输出,这个网站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看似真实的调查项目,发布了大量的与电影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古老的传说、所谓的失踪学生日记、与警察的谈话记录等。这些资料被故意设计得极为逼真,扫描并做旧处理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黑松岭的诡异传说、模糊不清的旧报纸剪报(部分是伪造拼接)、以及“搜集”到的模糊不清的所谓“女巫符号”照片(实为周临海和赵轩提前在安全区域拍摄的树枝、石头堆)。

近期调查区作为核心! 这里放上了“海瑟·唐”、“乔什·陈”、“麦克·李”三人的“真实”照片(取自他们平时模糊的生活照,稍作处理显得更“调查员”),一份伪造的、措辞充满热情与不安的“项目申请书”(署名正是这三人),以及几篇文风刻意模仿大学生口吻的“调查日志”。日志记录了他们在黑松岭边缘的初步探索,语气从兴奋逐渐转向对异常现象的困惑(如指南针短暂失灵、听到怪声),最后一条停留在“决定深入北麓核心区,信号可能中断数日”。

失踪公告区:放在最引人注目位置的,赫然是一则措辞严肃的“寻人启事”:标题为“寻纪录片调查小组成员:海瑟·唐、乔什·陈、麦克·李”,附上三人照片(与前面一致),说明他们于X月X日进入黑松岭北麓进行民俗调查,己逾期未归且失去联系,下方留有周临海临时注册的一个匿名邮箱作为“线索提供”联系。启事底部用小字标注“由‘布莱尔女巫研究协会’整理发布,信息来源于家属及校方关切人士”。这模糊了信息来源,增加了可信度。

网站刚上线,周临海和赵轩就化身无数“热心网友”和“神秘知情者”。他们利用深夜,在本地城市论坛、灵异事件讨论版、大学BBS、甚至小众的探险爱好者社群里,匿名发布引人遐想的帖子:

“有人关注黑松岭那个新成立的‘布莱尔协会’网站吗?里面东西有点邪门…”

“卧槽!网站上说有三个拍纪录片的大学生进黑松岭失踪了?真的假的?!”

“链接在此![网站地址] 大家看看那几篇调查日志,最后一段看得我脊背发凉…”

赵轩则负责在一些相对“正经”的社区(如学校互助版块)用担忧的语气转发:“急!有没有人认识导演系的唐晚晚、纪录片专业的陈默、体院的李锐?他们好像联系不上了,这个网站的信息可信吗?” 刻意制造线上线下信息的交叉印证。

他们将网站上的“寻人启事”截图打印出来(特意保留网址),纸张做旧揉皱。深夜,两人像做贼一样,在校园公告栏(覆盖其他海报一角)、宿舍楼门缝、学校附近网吧、便利店门口、甚至公交站牌上,偷偷摸摸地张贴。传单上三人清晰的照片和“黑松岭失踪”的字眼极具冲击力。

赵轩用自己的实名社交账号朋友圈、QQ空间转发那张“寻人启事”截图,配上焦急的文字:“急!认识这三位同学吗?导演系唐晚晚、纪录片陈默、体院李锐,他们去黑松岭拍东西失联了!大家帮忙扩散!有线索请联系[匿名邮箱]!” 他的“真实”身份和焦急情绪,为事件增添了可信度。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纷纷转发。

这些低成本、高密度的“寻人启事”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校园内外开始出现关于“黑松岭失踪学生”的小范围议论,并迅速通过学生的社交网络向外扩散。“真的假的?”、“我好像在学校见过那个女生!”、“黑松岭那么邪乎?” 的讨论开始发酵。

周临海手中有少量“安全素材”:陈默用赵轩的DV在进入森林前拍摄的、唐晚晚和李锐在小径入口调试设备、讨论计划的片段未涉及核心剧情,以及一些森林边缘的空镜头风声、摇晃的树影。

周临海再次化身剪辑师,用最基础的软件,将这些片段快速剪辑成一个1分半钟的“预告片”。他刻意保留甚至放大了DV的原始粗糙感:噪点、晃动、偶尔失焦。他加入了几段从“调查日志”中摘录字体粗糙的文字作为字幕,配上压抑的环境音效和一段若有若无、令人不安的低吟背景音。

他们没有在任何电影平台发布。而是将这个名为 [原始片段] 黑松岭调查组进入前最后影像的视频,首接上传到几个流量大的视频网站如D站、脸书和文件共享网站,账号是临时注册的,名称就叫“布莱尔档案库”或类似。发布描述极其简单:“来源不明,疑似与失踪调查组有关。自行判断。”

周临海和赵轩立刻回到各大论坛和之前散播种子的地方,疯狂发帖:

“快看!疑似黑松岭失踪纪录片小组的录像流出来了!链接:[视频链接]”

“毛骨悚然!这就是他们进去前拍的?感觉气氛好怪!”

“视频里的对话和那个‘布莱尔协会’网站上的日志对上了!这TM是真的?!”

他们在讨论中不断强调录像的“真实性”(粗糙画质、非专业感)、内容与网站日志的“一致性”,以及最关键的一点——“他们到底在里面拍到了什么?为什么失踪了?

这套组合拳在极短时间内密集打出。成本接近于零,全靠周临海精准的模仿、赵轩的线下执行力以及网络上的“水军”技巧(手动发帖)。

当赵轩看着校园论坛里关于“失踪学生”的帖子热度飙升,看着自己朋友圈被“寻人启事”刷屏,看着那个粗糙视频的播放量在几个小时内突破几千,评论区充斥着“恐怖”、“真实”、“求后续”、“报警了吗?”的留言时,他感到一阵眩晕般的兴奋和隐隐的不安。

“临海…这,这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赵轩看着电脑屏幕,声音有些发干,“万一有人真报警去搜山怎么办?李锐他爸妈要是看到那个寻人启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