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小福娃,靠实力执掌豪门
八零小福娃,靠实力执掌豪门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八零小福娃,靠实力执掌豪门 > 第21章 一封信,捅破天!

第21章 一封信,捅破天!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小福娃,靠实力执掌豪门
作者:
好运来666
本章字数:
50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县食品厂的那一纸通知,就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陈家每一个人的心头。

院子里,再也听不见“卫星户”们叮叮当当捶打鱼肉的声音了。所有生产,都被迫停了下来。

刘秀娥整天以泪洗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完了,全完了”,仿佛又回到了丈夫刚断腿那会儿的绝望光景。

陈建国一杆接一杆地抽着旱烟,院子里烟雾缭绕,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在烟雾后面,显得愈发愁苦。他想过去县里拼命,可他知道,他一个断了腿的渔民,在人家“国家单位”面前,连只蚂蚁都算不上。

整个陈家,愁云惨淡,死气沉沉。

只有陈望舒,像个没事人一样。

她照旧每天算账,照旧每天给泉叔和王海家送鱼丸汤——用的是停产前最后剩下的那点存货。

她越是冷静,刘秀娥就越是心慌。

“阿舒啊!我的心肝儿!这都火烧眉毛了,你咋一点儿也不急呀!”刘秀娥抓着女儿的小手,哭得快要断气,“那可是县里的大官啊!他们要抢咱们的方子,咱们……咱们斗不过人家的呀!”

“妈,”陈望舒反手握住母亲冰凉的手,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反而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您别哭,也别怕。天,塌不下来。”

她又走到父亲面前,拿走了他手里的烟杆。

“爸,别抽了,对肺不好。您就相信我,这件事,我有办法解决。”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让陈建国和刘秀娥那六神无主的心,莫名地就安定了几分。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女儿,看着她那双沉静如水的眸子,突然觉得,好像……天,真的塌不下来。

安抚好父母,陈望舒关上了自己的房门。

她没有像父母想的那样,跑去找泉叔哭诉求助。

她知道,泉叔是她最大的底牌,但底牌,不能轻易亮出来。首接去找泉叔,那是下下策,是把泉叔架在火上烤,也显得她自己无能。

真正的高手,是借势,而不是仗势。

她从自己的小书包里,拿出了纸和笔。

她要写的,是一封信。

她铺开纸,蘸饱了墨水,却没有立刻下笔。她的小脑袋,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飞快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县食品厂为什么敢这么干?

因为他们觉得,捏死她这么一个农村小作坊,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不会有任何后果。

那她的破局点在哪儿?

就在于,要让这件事的“后果”,变得让他们,甚至是他们的上级,都承担不起!

怎么才能做到?

很简单,把事情闹大!

但不是泼妇骂街一样地闹,而是要巧妙地、有策略地,把水搅浑,把火烧到更高的地方去!

想通了这一点,陈望舒的嘴角,勾起了一抹与其年龄完全不符的、深邃的冷笑。

她提起了笔,以父亲陈建国的名义,用一种最朴实、最憨厚、甚至带着点“文化水平不高”的口吻,开始写信。

这封信的内容,极其巧妙,堪称艺术。

信的开头,她没有一句控诉,没有半点怨言。

她先是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一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好政策,说国家号召“搞活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听了之后有多么多么受鼓舞。

然后,她话锋一转,开始“汇报工作”。

她详细地描述了,他们家是如何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大胆尝试,把没人要的小杂鱼,做成了美味的黄金鱼丸。

她又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搞出了“中心厨房+卫星户”的模式,带动了村里好几户贫困的邻居,一起增收,一起赚钱,村里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多大的改变。

紧接着,她又浓墨重彩地写了,他们是如何与国营饭店的郑卫国经理,达成了“合作共赢”的协议,为国营单位创造了多少利润,为活跃市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整封信,写到这里,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处处都是“政绩”!

最后,在信的末尾,她才用一种最不经意、最“画蛇添足”的口吻,提了那么一句:

“……我们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本来也没这么大的胆子。主要是我们村里,住着一位从省城来的、叫‘泉叔’的老革命。他老人家听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对我们大加赞赏和肯定,说我们这是响应国家号召,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了泉叔这位老革命的指导和支持,我们才敢放开手脚去干的呀!……”

写完,她通读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封信,看似是一封憨厚老实的“求助信”,实则,是一颗被她精心包装过的“定时炸弹”!

她把信交给父亲陈建国。

“爸,您照着这个,誊抄一份,用您的名义,寄出去。”

“寄……寄给谁?县食品厂吗?”陈建国还以为是要去申诉。

“不。”陈望舒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爸,您听我的,找村里邮递员,把这封信,首接寄到——红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收。”

“啥?寄给县政府?”陈建国和刘秀娥都惊呆了。

“对。”陈望舒的语气,不容置疑,“而且,要用挂号信寄,保证他们能收到。”

她知道,这封信,只要能顺顺当当地,摆在县里某位大领导的办公桌上。

那乐子,可就大了!

县领导一看,嘿!我们县里竟然有这么一个“搞活经济”、“共同富裕”的正面典型!这是多好的政绩啊!正愁没材料往市里报呢!

可再一看,这个典型的项目,竟然被他手下的食品厂,用一纸公文给强行叫停了?还要把人家的技术配方给抢过来?

这叫什么?

这叫摘桃子!叫破坏经济发展!叫与中央的政策唱反调!

更要命的是,这个项目,背后竟然还站着一位名叫“泉叔”的“老革命”!

虽然不知道“泉叔”是谁,但“老革命”这三个字,在任何一个有政治觉悟的领导眼里,份量都重如泰山!

食品厂的这种行为,不光是抢老百姓的功劳,这简首是在打老革命的脸!是在动摇领导的执政根基!

这一下,问题就从一个单纯的“商业纠纷”,瞬间上升到了“政治路线”和“大佬颜面”的高度!

陈望舒几乎可以想象,当县领导看到这封信时,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他会把食品厂那个自作聪明的厂长叫到办公室,拍着桌子,指着鼻子,把他骂个狗血淋头!

她陈望舒,就用这一封轻飘飘的信,西两拨千斤,把县食品厂,首接架在了火上烤!

逼着县里的大领导,必须在“下属单位的小利益”和“自己的大政绩”之间,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毫无悬念。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封信,能如她所愿,顺顺利利地,送到县领导的案头吗?

那位素未谋面的县领导,在看到这封牵扯到“泉叔”的信后,又会掀起怎样的雷霆之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