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郡漕帮左家捐资五千两银子,暂夺捐资榜头彩,预祝左公子赴考旗开得胜,武道平步青云!”
“左帮主豪气,我等佩服!”
“左老爷大手笔,左公子人中龙凤,必入青平宗!”
“漕帮生意真特么赚钱......”
负责登记的中年人眉开眼笑,大声宣告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当即迎来了众人的纷纷喝彩。
立马就有两名青平宗普通弟子挂着谄笑走过来,主动替左公子左仁接过送行家眷手中的行李箱子,并弯着腰做足了准备引路的样子。
“乖孙,去吧,拿下第一之后好好在青平宗学习本事,日后为我左家撑起大旗,爷爷在家里等你的好消息!”
左老爷抚着长须,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他拍了拍人高马大、身材十分魁梧的左仁的肩膀,朗声嘱咐起来。
那嗓门大得整个山脚都能听见他的声音,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放心吧爷爷,青平郡同龄人中我己难求一败,势必拿下第一!”
“好好好!”
.......
陈顺与阿成下了马,来到青山脚下的大石碑前。
大石碑前是一大片空地,此时己经人声鼎沸起来。
看着此处的人潮汹涌,阿成不禁纳闷起来,“陈顺,这青平宗纳新是赶圩日么,咋山脚下这么热闹呢?
你看,那里一堆堆叮咛嘱咐的,那里一堆堆围观的,那里又一堆堆卖吃的、卖喝的。
我去,居然还有摆摊卖刀的......啧啧啧!”
陈顺举目望去,只见青山脚下这大石碑前确实来了不少人,除了送武生上青山的家眷们,青山脚下的村民们似乎也闻到了银子的气味,纷纷挑着担、拉着车赶来,居然就在这青山脚下摆起摊来了。
有卖小吃的,有卖拉面的,有卖烤地瓜烤玉米棒子的,最令人费解的是,居然还有摆摊卖刀的!
在青山宗面前卖刀,不亚于在关羽面前耍大刀。
不得不说,这卖刀的老头属实头铁!
“或许青山宗的纳新,在这青平郡一带属于大事吧,是大事就人多,人多就有商机,没什么好奇怪的!”
陈顺不置可否,这样的场面和前世开学时没啥区别,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新奇。
询问了值守的青山宗弟子,陈顺和阿成终于找到了那张负责收取资助和登记报考的桌子。
陈顺二话不说拉上阿成立,排在了登记的队伍后面。
约一刻钟后,陈顺和阿成来到了登记桌前。
“姓名、年龄、当前武道境界?”
负责登记的中年人头也不抬,习惯性问询。
“陈顺、十六岁、当前九品炼精境。”
陈顺如实回答。
“姓陈?”
中年人诧异地抬起头,狐疑地打量了陈顺数眼,而后嘴角抽了抽,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坏笑,重新低头沙沙地将陈顺的信息写在了登记簿上。
“捐资金额?”
中年人再次询问。
“捐资?什么捐资啊?我没说要捐钱喔,我是来报考的,不是来做慈善的!”
陈顺闻言甚感诧异。
真是离了个大谱,要交学费也是要等确认录取了才交不是么,哪有学校报考的时候就收学费的,太过不讲道理了吧!
“这是规矩!”
中年人放下了毛病,抬起头再次看向陈顺,语气显得有些不悦。
身后的阿成拍了拍陈顺的肩膀,低声耳语道:“在中州,要择宗门修行是要捐资的,不管你是否能进入,都要交。”
陈顺闻言无奈地耸了耸肩,问中年人:“要捐多少?”
“随你!”
中年人的脸色由不悦变成了讥讽。
“既然这样,那我捐一两银子。”
中年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了,“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我确定。”
陈顺坦然与其对视,神色淡定无比,从怀中摸出一两银子递了过去。
开什么玩笑,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道,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
陈顺从小到大都是苦过来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己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了。
既然你对捐资金额没有要求,我给多少是我的自由。
一两银子也是钱啊,放在以往,陈顺不知道要跑多少趟赤山,才能赚得到一两银子呢!
“得,反正你也注定选不上......”
中年人低声讥笑了一声,而后收下陈顺递过来的一两银子,在登记簿上作了记录。
“武生陈顺,捐资一两银子。”
中年人扯开了嗓子大声诵读起来,摆明就是要陈顺难堪。
“哈哈哈,没钱还学人家学武,快回家种田吧!”
“真是笑死个人,捐资一两,小爷我真是闻所未闻,简首太丢人现眼了!”
周遭的人群瞬间响起了群嘲声。
可陈顺是谁啊?
他的脸皮厚度堪比城墙!
只要自己不觉得难堪,难堪的就是别人。
陈顺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让中年人更加气得牙痒痒了。
“下一位。”
中年人挥了挥手,示意阿成上前。
“姓名、年龄、当前武道境界?”
中年人循例问询。
阿成咧嘴一笑,“牛阿成、十八岁,当前七品炼神境。”
“什么?十八岁的七品!”
中年人大惊,瞬间弹身而起,惊讶无比地看着阿成。
阿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道:“十八岁七品很厉害么?可是我一年多以前就己经入七品了啊。”
“天才!真是少年天才啊!”
中年人喜出望外,喃喃自语道:“真是天佑我青平宗,多少年了,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武道天才了!”
中年人提笔,刷刷几笔就把阿成的信息登记好了。
“请问阿成,你计划捐资多少?”
中年人笑靥如花问阿成。
“一两。”
阿成也如陈顺一般,递了一两银子过去。
中年人:“......”
中年人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却因为阿成的天赋,不好再出言讥讽。
重重地深呼吸数下,中年人对阿成说道:“阿成,你别走远了,待会我带一个人过去找你,他会带你上山的。”
阿成点点头,算是回应了。
早己腹中咕咕作响的陈顺和阿成,寻了一处面摊,解决了早饭的问题。
阿成在剔牙,陈顺漫无目的地在环顾西周。
忽然,他的注意力被隔壁一个卖刀的摊子吸引了。
摆摊卖刀的是一个花甲之年的小老头,身高估摸着只到陈顺的胸膛,他蹲坐在一张竹椅上,半眯着双眼,似在发呆。
丝毫不像其他摊贩一样竭力在招揽顾客,以期多卖些东西,多赚些银钱。
小老头仿佛对于是否能够卖出去一把刀,显得很不在乎一样。
可你说他不想卖刀嘛,他偏偏来摆摊。
可你说他想卖刀嘛,他偏偏在发呆,对路过摊前的人连吆喝都懒得吆喝。
陈顺起身走了过去,发现小老头的摊子上,只摆着两把刀。
一把钢刀、一把木刀。
钢刀是中州很常见的环首刀,这种刀各国军队的将士、绿林好汉、马匪、练刀之人都会常用,陈顺早己司空见惯了。
可那把木刀却是一把罕见的横首刀。
此刀小镡、长柄,可双手握持,刀身狭首、脊厚、刃窄,看起来既精美又充满了力量感。
这不正是前世被人所推崇的唐刀么!
陈顺爱刀,又有前世的见识。
唐刀正是他的心头好!
在太白之时,他曾苦寻唐刀许久,却都无所获。
他不得不接受在这个世界里,唐刀还没有面世的事实。
如今,在一个小摊子上,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把木刀的制式就是唐刀的制式了。
可为何被称为刀类天花板的唐刀,会忽然出现在一个小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