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 第51章 赋税的沉重:压垮帝国的隐形巨石

第51章 赋税的沉重:压垮帝国的隐形巨石

加入书架
书名: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作者:
河涧
本章字数:
294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幽冥深处,嬴政的意识被一股沉重的气息牵引,穿越时空,来到了大秦帝国的乡间。月光下,他"看"到农户们蜷缩在破旧的茅屋中,面黄肌瘦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里正带着衙役举着火把闯入,火把的光映照着墙上"黔首自实田"的诏书——那是他下令百姓自报田产、以便征收赋税的政令。衙役们将农户家中仅有的存粮搜刮一空,陶罐被摔碎在地,老妇人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却换来无情的皮鞭,鞭梢划破她的衣袖,露出臂上累累的鞭痕。

"朕的赋税,不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嬴政的怒吼在虚空中回荡,震得地宫的青铜灯盏剧烈摇晃,却惊起无数缠绕着田赋竹简的冤魂。这些亡魂身上都背着沉重的枷锁,枷锁上刻满了数字——那是他们永远无法还清的赋税。有人枷锁上刻着"户赋三百钱",有人刻着"田租粟三石",还有人刻着"刍藁(饲草)二束",而他们褴褛的衣衫下,是被赋税压弯的脊梁。吕不韦的虚影手持《吕氏春秋》缓缓走来,这位曾主持编纂治国典籍的相邦,此刻衣冠不整,书页间渗出点点血渍:"陛下可知,统一后维持庞大官僚体系和军事机器,需要多少赋税?据《秦律》载,田租、口赋、徭役之外,还有'赀甲'(罚款买甲)、'赀盾'(罚款买盾),百姓生老病死,皆需缴税。"

意识如潮水般涌来,嬴政被迫"看"到了残酷的现实:关中平原的沃土上,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据幽冥中的田租账簿显示,当时田租税率高达"什三之税",即收获物的十分之三需上缴,加上口赋(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还有各种名目的徭役折算成的"更赋",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竟有七成以上被官府征收。六国故地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不仅要承担秦法规定的赋税,还要面对地方官吏的层层盘剥——会稽郡的小吏甚至发明了"人头税按头发数量计算"的苛政,百姓稍有反抗,便以"诽谤朝政"论处。他"看"到一个书生变卖祖宅田产,只为缴纳赋税,最终流落街头,靠替人抄书糊口;"看"到一群流民为了逃税,在荒野中饿死,他们的尸体被野兽啃食,只留下散落在草丛中的骨殖。

韩非的虚影捧着《孤愤》浮现,文字间闪烁着幽蓝的火焰:"陛下,过重的赋税,只会让百姓生不如死。臣曾言'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当生存都成问题,谁还会拥护你的统治?"嬴政的意识瞬间清醒,他想起自己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不断增加赋税;想起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兴土木,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将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咸阳的国库中,堆满了从百姓手中搜刮来的金饼与粮食,而与此同时,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却处处可见"人相食"的惨状。更可怕的是,赋税的沉重引发了连锁反应:商人因赋税过重而破产,手工业者因无法生存而逃亡,导致市场萧条,民生凋敝;地方豪强勾结官吏,将赋税的重担转嫁给平民,自己却趁机兼并土地,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当他的视线扫过中原大地,发现曾经繁华的城市变得萧条,乡间的道路上满是逃荒的难民。河内郡的难民潮中,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走着走着便倒下了,婴儿的啼哭声响彻荒野,却无人理会;洛阳城外的义庄里,堆积如山的尸体无人掩埋,瘟疫随之蔓延,病死的百姓比饿死的还要多。地宫的青铜编钟突然发出悲鸣,象征财富的金饼开始锈蚀,上面的"半两"字样逐渐模糊,最终变成一滩黑水。嬴政的魂魄在这残酷的现实中摇摇欲坠,他终于明白:过重的赋税,就像一块隐形的巨石,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当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时,再强大的帝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那些在咸阳宫堆积如山的财富,如今在幽冥中散发着腐臭,仿佛在嘲笑这位始皇帝,他聚敛的不是财富,而是百姓的怨恨,而这怨恨,最终将他的帝国彻底吞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