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入咸阳后,咸阳城的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百姓们紧闭门户,躲在家中,透过门缝偷偷观察这支陌生的军队。嬴政的意识被城中的新气象所吸引,他“看”到刘邦下令军队驻扎在霸上,不得扰民。汉军将士们纪律严明,即便路过百姓的果园,也无人伸手摘取一个果子,士兵们的营帐整齐排列,宛如一座井然有序的临时城池。咸阳的百姓们躲在门后,偷偷观察着这支军队,眼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秋毫无犯的军队,与往日横征暴敛的秦军截然不同。
不久后,刘邦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召集百姓。广场上人头攒动,百姓们既好奇又害怕,小心翼翼地靠近。刘邦站在一辆装饰简朴的战车上,大声宣布:“父老乡亲们,秦国的律法太过严苛,让大家受苦了。如今,我与诸位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苛法全部废除!”
话音刚落,百姓们先是一愣,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好!好!”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激动地喊道,“终于不用再担心说错一句话就被砍头了!”他的声音颤抖着,眼中闪烁着泪花。人群中,有人跪地叩谢,有人喜极而泣。一位妇人拉着年幼的孩子,哽咽着说:“孩子,以后咱们不用再躲躲藏藏了。”
嬴政的心中充满了震惊与不解。他想起自己推行的律法,本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为了让国家强大。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让秦国上下一心;律法严明,让百姓不敢犯法,国家得以富强。可为何在百姓眼中,却成了苛政?
他的意识在人群中游走,“听”到百姓们的议论。“这刘邦真是个好人啊,一来就废除了苛法。”“是啊,比起秦二世,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还是这样的日子好过,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这些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嬴政的心。他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块缺了角的竹简,那是他因私藏诗书而被处以黥刑的证据,此刻,他正将竹简狠狠摔在地上,用脚使劲地碾着。
在刘邦的治理下,咸阳城很快恢复了生机。商铺重新开业,街道上热闹非凡,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嬴政“看”到一位商人,正开心地数着钱,嘴里念叨着:“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被无端征税了。”曾经冷清的集市变得熙熙攘攘,农夫们挑着新鲜的蔬菜,小贩们摆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孩子们在街道上嬉笑玩耍。
幽冥之中,商鞅的虚影再次浮现。他身着黑色深衣,手持竹简,看着咸阳城的变化,叹息道:“陛下,律法之道,在于宽严相济。您一味推行严刑峻法,却忘了民心所向。刘邦的约法三章,看似简单,却深得民心。”商鞅的眼中满是遗憾,“当年变法,奖励耕战,是因乱世需用重典。可天下一统后,却未及时调整,反而变本加厉,民怨沸腾,此乃取乱之道啊。”嬴政想要反驳,却发现商鞅的话句句在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统治方式,是不是真的错了?
与此同时,刘邦的军队在咸阳城中秋毫无犯的行为,也让咸阳的贵族们对他刮目相看。一些曾对刘邦心存疑虑的贵族,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拜访,表示愿意支持刘邦。刘邦热情地接待他们,与他们推杯换盏,畅谈天下大势。嬴政看着这一切,心中更加感到焦虑与不安。他知道,刘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他赢得了民心。而自己,却在追求霸业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