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洲城内,窦刺史坐在堂上,下面的官员没一个人说话。此时的堂内没有了往日的吵闹,。
坐在窦刺史右下方的一个年轻人出列说到:“刺史,我们怎么办?”
在场的人都知道,守不住的,援军,刺史所说的援军是假的。
此时的京城李世民才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根本没有太多精力来管突厥况且现在的精锐军队,全部都在边境,在幽州。根本来不及。
“要不我们投降吧?还有两个时辰,只要我们在两个时辰内投降,我相信突厥是会放了我们的。”其中一个下面的官员说道。
他此番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投了吧,刺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泾州是守不住的。”又一个官员说道。
刺史没有说话,堂内还是如此吵闹。
战还是和,此时仿佛是个艰难的抉择。
窦刺史,早在知道突厥南下时,就坚壁清野。集中城外百姓还有府兵。
而此时,是面对20万大军。还有20万突厥大军。虽然泾州城层高墙厚,但是,4个门镇守的府实只有1万府兵。
1万对20万,没有任何悬念。破城只是早晚。
“刺史,刺史,堂,堂外有百姓他们聚集,他们说要见刺史。”只听见一个小官吏,慌慌张张的冲进来。
“成何体统?那些庶民,就应该全部被处死。”一个白胡子,低品阶官员出列说道。
窦剌史没有说话,走了出去。站着的官员不明所以,也跟着出去。
堂外,黑压压的百姓跪倒在地。之前前面跪着的是一个年过古稀老头。
等着听到有人从堂内走出。他抬起他那苍老的脸。
窦刺史也看了看他,连忙跑过去想将他扶起。
“你们这是干嘛?让本刺史如何做人呐?有何诉求?老汉请讲。”刺史说道。
那老人,一动不动,只是低声哭泣。
“刺史,是刺史。”那个老人说着哭声越来越大。
“草民本是城外村庄里的乡老,本应在家享天伦之乐,可是,就在前天,突厥人,闯入我们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日草民刚好进城为城外刚出生的孙子取长命锁,可是,可是听逃命的儿子,说草民的孙子,己经被突厥人给杀,并且做成了食物。草民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反抗中被杀,另一个逃到了城里找到我,并给我讲了这些,但因为伤势过重早上刚走。”
他说完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又说到
“ 刺史,草民虽老,亦有力气,亦可杀敌。想要报身军旅。可城中流言西起。说刺史您要投降。草民不信,草民请求死战到底。”
“请刺史死战到底!”剩下的百姓说的。
窦刺史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那些跪下的百姓。
跟随出来的那些官员也没有说话。
但却在这时,只听一道声音传出。
“你们什么身份?竟然敢这么跟刺史说话?竟然敢在刺史面前请死,居心叵测!”那个低品官员又激动的说道!
“大人”,“刺史”下面的百姓叫着。
窦刺史不说话,只是回头,走向堂内。
他平静的走到堂内侍卫面前,拔出侍卫手中的刀。
一步,二步走向堂外他边走边说。
“阳文书,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那个被点名的官员正是刚刚说话的那个低品官员。
他神情激动,他引起了刺史的注意。只要他说服窦刺史投降那么在突厥那边,他就一定会被重大的赏赐!
“杀,杀了这种带头妖言惑众的人。”他激动的说道!
“那好,你过来。” 窦刺史平静的说道。
“是。”在所有官员的注视中,激动的走了过去。
他走到刺史一旁感觉自己的荣华富贵来了。
窦刺史对那个老人说道“抬头,看着本官!”
他左手缓慢的举起剑。
“不可,不可啊大人。”下面的官员人说道。
跪下的百姓,全部都低着头。
剑迅速的落下来, 脖子上的血,测了出来。
有的官员闭眼不敢看,有人两眼震惊。
只见血溅到了老人的脸上。
站在一旁的那个官员,双手捂着脖子。缓缓的倒下。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
窦刺史手中的剑还滴着血,说到
“大家记住,我们身为大唐的官员,身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魂。是大唐给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是大唐让我们不用经历隋末的战乱。更是大唐让我们站了起来。可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居然有人敢发出这样的言论。难道你们忘了吗?忘了那段隋未历史了吗?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是谁结束了这一切是大唐。难道你们忘了吗?”窦刺史大声的说的。
跪下的百姓,一个个都缓慢的抬起了头。
“别人可以跪着生,但我们大唐人,只能站着死。本官现在就可以承诺,本官绝对不会投降。本官会陪你们,死战到底。首至为国牺牲。如有谁再敢说投降就如他一般,斩!来人将它挂在城墙上。以首示众。我们一定会死战到底。战,战,战!”
窦刺史努力的大声叫着。
跪下的百姓,也跟着大声叫着“战,战战!”
声音传遍全城,所有人都叫着,所有人心中的充满了战斗的意志。
城外突厥大营。
“进攻”颉利可汗大手一挥。5000兵马向城墙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