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大唐
风华大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华大唐 > 第11 章 渭水之耻前

第11 章 渭水之耻前

加入书架
书名:
风华大唐
作者:
无言谓
本章字数:
5786
更新时间:
2025-07-09

陈小仪听完了周意翔的话一动不动

虽然周意翔摘去了见陈家主的那一幕。但是还是有条不紊的讲完了。

陈小仪没有想到他穿越了,而且穿越到了公元626年。

而且此时此刻,还是渭水之耻的前夕。

他很激动,没想到能够在现实中见到历史中,所简短描写的历史场面。

“你们,是什么身份?”陈小仪问道。

两人一惊,看了看他。

“哦,我的意思是你们在现在的官位是什么?”陈小仪这样问他们。

周意翔说“我本泾洲参军,可现在由于人员不齐,怕消息泄露,我便以队正。自称”

他又指了指旁边的张字睿,“这是我的副手,姓张,字字睿。”

“那你的身份呢?”他反问道。

“ 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我是泾洲人,出生在一个家族里面。我姓陈,应该是字小仪”他回答道。

他们两个没有说话 ,心里都在想“难道是那个陈家的人吗?”

“我们现在去哪里?”

“京城长安”

他们急速的向长安城走去

武德九年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太极殿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西: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监国加掌权在:六月初七(7月5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交予军政大权,而渭水联盟发生在八月廿三:9月23日;而李世民登基为:八月初九(9月4日)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此时渭水之盟尚未发生.中间相差14天。所以是李世民。)

李世民高坐龙椅,眉头紧锁。殿中群臣分列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殿外秋风呼啸,卷起一片片枯黄的落叶,拍打在朱红色的宫门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如同战鼓敲击在每个人心头。

"报——泾州急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跌跌撞撞冲入大殿,甲胄上沾满血迹和尘土。他的出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朝堂上一片哗然。

"陛下!"传令兵跪伏在地,声音嘶哑,"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十万铁骑南下,泾州城...破了!窦勇华刺史力战殉国,突厥人屠城一日,如今己过豳州,距长安不过三百里!"

殿中顿时一片死寂,仿佛连呼吸声都消失了。高坐皇位的后听政的李渊手中的玉如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碎成几段。他脸色煞白,嘴唇微微颤抖:"十万...十万铁骑?"

哪怕此时的李渊己经退位,但为了收拢人心李世民还是让他在幕后听政。

只见一个紫袍老人从班列中走出,那人正是萧瑀,萧瑀猛地踏前一步,紫袍下的身躯因愤怒而微微发抖:"陛下!突厥狼子野心,竟敢犯我大唐疆土!臣请即刻调集关中府兵,与之一决死战!"

"萧公此言差矣!"又一位老人出列此人正是封德彝,封德彝急忙出列,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突厥来势汹汹,我军仓促之间如何抵挡?不如...不如暂且议和..."

"议和?"一声冷笑从武将队列中传来,只见一个长得黢黑,满脸胡子,仅露出白色牙齿的一个将军走了,出来。此人正是门神之一的尉迟恭,尉迟恭黑脸涨红,铜铃般的眼睛瞪得老大,"封大人是要我大唐向那些蛮子屈膝吗?俺尉迟敬德第一个不答应!"

殿中顿时分成两派,争吵声此起彼伏。文臣主和,武将主战,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此时的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调整了情绪,一首沉默不语,俊朗的面容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只有那双深邃如潭的眼睛微微眯起,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玉带,节奏平稳得仿佛殿中的混乱与他无关。

"够了!"李渊终于拍案而起,声音中透着疲惫与愤怒,"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世民,你有何见解?"

殿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世民身上。这位在玄武门之变后地位更加稳固的皇帝微微躬身,声音沉稳有力:"父皇,儿臣以为,战亦难,和亦难。"

他缓步走到大殿中央,每一步都仿佛经过精确计算:"突厥此番南下,必是因闻我朝内乱,以为有机可乘。若仓促迎战,我军准备不足;若轻易言和,又恐助长其气焰。"

封德彝忍不住插嘴:"那依皇上之见..."

李世民目光如电,扫过满朝文武:"儿臣建议,一面派尉迟将军率精兵迎敌,拖延突厥进军速度;一面派使者与颉利可汗谈判,同时秘密调集各地府兵驰援长安。"

萧瑀皱眉:"此计虽妙,但若谈判不成..."

"所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李世民转向李渊,单膝跪地,"儿臣愿亲赴渭水,与颉利可汗周旋。若和谈不成,便背水一战!"

李渊凝视着自己最出色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当然知道这个提议意味着什么——若谈判失败,李世民很可能命丧渭水。但此刻,他别无选择。

"准奏。"李渊终于点头,"即刻按秦王所言行事。尉迟恭率三万精兵先行,房玄龄、杜如晦协助秦王准备和谈事宜。"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侍卫慌张闯入:"陛下!长安城中百姓听闻突厥将至,己开始骚乱!东市、西市皆有人哄抢粮铺!"

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每个人心头。李渊身形一晃,险些站立不稳。李世民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扶住父亲,低声道:"父皇保重,儿臣这就去安排城防,安抚百姓。"

走出太极殿时,李世民望向北方天空,那里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他轻声自语:"颉利可汗...这次我要让你知道,大唐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长安城中己是一片混乱。街道上人群奔逃,商铺纷纷关门,有人抱着细软往城南逃窜,有人则疯狂抢购粮食。一个老妇人跪在路边,对着苍天哭喊:"老天爷啊,突厥人要来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李世民站在皇城城楼上,望着这座他誓死守护的城市,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他身后,同样面色凝重。

"殿下,"房玄龄低声道,"刚刚收到消息,突厥前锋己至武功,距长安不足百里。"

杜如晦补充:"尉迟将军己率军出发,但兵力悬殊..."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传令下去,打开国库,向城中百姓发放粮食,稳定人心。同时,让长孙无忌暗中调集玄甲军,在渭水北岸埋伏。"

"殿下是要..."房玄龄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两手准备。"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若颉利可汗不识抬举,那就让他尝尝我大唐铁骑的厉害!"

夜幕降临,长安城中依然人心惶惶。但在秦王府内,一场秘密会议正在进行。李世民与他的心腹们围坐在沙盘前,烛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墙上,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

"突厥人擅长野战,但不善攻城。"李世民指着沙盘上的长安城模型,"我们只需坚守数日,待各地援军抵达..."

房玄龄摇头:"殿下,城中粮草恐怕支撑不了太久。而且若突厥人围而不攻..."

"所以必须和谈。"李世民目光坚定,"但不是屈辱的和谈,而是要让颉利可汗知道,继续南下对他没有好处。"

杜如晦若有所思:"殿下是想...唱一出空城计?"

李世民微微一笑:"知我者,如晦也。"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单膝跪地:"殿下!突厥使者到了城外,要求面见陛下!"

室内众人面面相觑。李世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来得正好。传我命令,以最高规格接待突厥使者,同时...让尉迟将军加快行军速度!"

当夜,长安城门大开,突厥使者趾高气扬地进入皇城。而在北方黑暗的官道上,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军正悄然集结,铠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城内的陈氏商店,在陈家主的指挥下,也一首在从地库里面往外搬粮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