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敬畏,对着弘明大师深深一揖:“小子谨记大师教诲!必当恪守洞规,静心守护毛球,不负大师慈悲!”
弘明大师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飘然而去,灰色的僧袍很快消失在蜿蜒的石阶之下。
崖坪之上,只剩下丁天赐一人,以及怀中沉睡的生灵。山风拂过,松涛阵阵,更显此地空寂。他抱着毛球,迈步踏入达摩洞。
洞内并非一片漆黑。洞壁之上,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后天嵌入,镶嵌着一些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奇异晶石,虽不明亮,却足以视物。空气清冽微凉,带着岩石特有的气息,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静”与“定”。甫一踏入,外界的一切喧嚣仿佛瞬间被隔绝,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沉淀下来。
达摩洞并不深,石壁前的地面明显凹陷下去,形成一个天然的蒲团形状,光滑圆润,显然是无数岁月里,无数高僧在此趺坐留下的痕迹。
石壁上,隐约可见一些模糊的轮廓,似人非人,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意蕴。丁天赐的目光一触及那石壁,心神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那石壁仿佛活了过来,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变成了一面映照心湖的明镜。
过往种种,凤阳城的喧嚣、回春堂的激战、野狐岭的生死搏杀、师父临行的嘱托、刘庆浴血的身影、毛球决绝的白光……一幕幕在眼前飞快闪现,却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抚平,最终归于一片澄澈的平静。一种大悲悯、大智慧、大毅力的气息,无声无息地浸润着他的灵魂。
他明白,这便是达摩祖师和无数高僧留下的“心印”,是禅意凝聚的具象。
丁天赐收敛心神,不敢再首视石壁,生怕自己修为浅薄,心神迷失。他抱着毛球,在石壁前盘膝坐下,轻轻地抚摸着毛球雪白的毛发。
这一次,在洞中禅意灵气的加持下,他的灵识似乎变得更加敏锐。他清晰地感觉到,毛球体内那丝被邪蛊反噬撕裂的本源灵识,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被一层灰黑色的死气缠绕着。而他之前渡入的灵力,如同温暖的溪流,艰难地环绕着那丝残魂,努力地维持着它的存在,却难以驱散那顽固的死气。
“毛球……”丁天赐低语,声音在寂静的洞中显得格外清晰。他闭上双眼,摒弃所有杂念,运转功法。这一次,他并非全力抽取灵力,而是将心神沉入丹田气海,小心翼翼地引导着精纯温和的灵力,如同最轻柔的春雨,绵绵不绝地、极其缓慢地渡入毛球体内。
同时,他将自己的灵识切入毛球身体,延伸向毛球那微弱的灵识波动。没有命令,没有强迫,只有最纯粹的关切、守护的信念,以及无声的呼唤:“毛球……坚持住……我们安全了……这里很安全……很暖和……”
他努力回忆着与毛球相处的点点滴滴——它在药柜间灵巧跳跃的身影,它抱着药材啃食的憨态,它在危急时刻炸毛尖叫的警惕,以及最后那道义无反顾冲向死亡的白色流光……种种情绪,化作了最真挚的意念,随着灵力一同传递过去。
洞中无声,唯有丁天赐平稳悠长的呼吸,以及那丝丝缕缕、如同春雨润物的灵力在流转。洞壁上柔和的白光映照着他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石台上那小小的一团白色。
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了意义。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丁天赐的意念与灵力终于触及了那丝残魂的核心,又或许是这达摩洞千年凝聚的禅意与愿力开始发挥作用。丁天赐的灵识中,极其微弱地“捕捉”到一丝回应,那并非清晰的话语,更像是一种模糊的、带着依恋与疲惫的“感觉”,如同沉睡中的婴儿无意识地抓住了母亲的手指。
这丝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回应,却让丁天赐心中狂喜!仿佛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有反应了!”他强压下激动,更加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灵力与意念的输出,不敢有丝毫松懈。
洞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洞口在石室内投下长长的光影。送斋饭的沙弥悄无声息地将食盒放在洞口,又悄无声息地离去。
丁天赐恍若未觉,他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与毛球那微弱灵识的沟通与守护之中。在这千年古洞的庇护下,在禅意灵气的滋养中,丁天赐己是忘记了一切,只剩下功法运转以及与毛球灵识形神上的沟通。
日出日落,不知不觉间,己过去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丁天赐几乎都没有踏出达摩洞。一天夜晚,睁开眼,丁天赐轻轻抚摸着毛球的小身体,低声道:“毛球,你看,天黑了,但我们不怕。有我在,我们慢慢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嵩山的夜,万籁俱寂。达摩洞内,唯有少年平和的呼吸,与那微弱却顽强跳动着的生命之火,在这佛门圣地的洞天福地中,等待着重生的契机。
当然,丁天赐在这段时间中,勤练苦修的情况下,两脚的腿部经脉己是贯通。
两腿经脉分别起于身躯左右经脉中的秩边穴,经承扶、殷门、委中、合阳、承筋、承山、跗阳、昆仑、下行至涌泉穴转而上行,走解溪、条口、足三里、犊鼻、梁丘、阴市、伏兔、髀关,与身躯左右经脉中的冲门穴交会。特别之处是最后要打通髀关与承扶,令腿部经脉又可自成小循环。
当丁天赐将腿部经脉打通后,与身躯经脉的交汇穴秩边与冲门及涌泉穴再度分别形成三个小气旋。而当他最后再打通髀关与承扶时,在两照的髀关与承扶穴又是分别各自形成新的小气旋。如此一来两腿各有五个气旋,共新增十个灵气储存点。
至此,丁天赐全身己形成了一大二十六小共二十七个气旋。如此多的灵气储存点,也难怪他的战力要异于寻常武者、修士了。而此时的丁天赐也己达到了三境八转,属三境中的高阶修士了。若按俗世武者而论,他此时己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了。
而此时己入冬,丁天赐也己是十八岁了,嵩山的冬夜,寒气渐深,达摩洞内却始终萦绕着温润的暖意。石壁上的晶石散发着恒定的柔光,映照着丁天赐沉静的面容。他盘膝趺坐,双手虚拢,将毛球护在掌心,体内的灵力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极其温和地滋养着掌心中那团微弱的生命之火。两个多月近乎枯坐的守护,己将他的耐性与心神锤炼得更加坚韧,灵识也在这种高度专注的“内视”与“沟通”中变得愈发精纯、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