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重生:1995
官道重生:1995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官道重生:1995 > 第15章 再献良策,剑指棉纺厂

第15章 再献良策,剑指棉纺厂

加入书架
书名:
官道重生:1995
作者:
好运来666
本章字数:
6582
更新时间:
2025-06-21

跟家里享受了两天难得的温存后,林卫东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不,应该说,是进入了一条全新的、快得让他都有些咂舌的快车道。

县委的红头文件很快就下来了。

关于成立“清河县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贴满了全县各个单位的公告栏。

组长是常务副县长赵立春。

而常务副组长那一栏,赫然印着三个大字——林卫东!

文件里还专门加了一句:林卫东同志,级别暂定为副科级,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并从水利局借调至县政府,担任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

这一下,整个清河县彻底炸了锅!

一步登天!这他娘的是真正的一步登天啊!

从一个差点被发配到山里喂蚊子的小科员,一跃成为全县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这坐的不是轿车,这他娘的是火箭啊!

水利局那帮人肠子都悔青了。

尤其是张伟,听说他躲在家里,狠狠抽了自己好几个耳光,后悔当初怎么就瞎了狗眼,去得罪这么一尊大神!

而王喜贵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只是惨然一笑,当天下午就被县纪委的人正式带走了。

树倒猢狲散。

一个旧的时代,在水利局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

而一个新的时代,正以林卫东为主角,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县政府大楼二楼。

一间原本堆放杂物的仓库被紧急清理出来,挂上了“规划小组办公室”的牌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办公室里配了崭新的桌椅、电话,甚至还有一台全县都找不出几台的……联想电脑!

虽然那电脑开机都要五分钟,但在九五年,这绝对是顶配中的顶配了!

林卫东坐在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看着手下那几个从各单位抽调来、对他毕恭毕敬的精兵强将,心里却一片冷静。

他知道,赵立春这是把宝全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他给的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期望。

他必须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回报赵立春的知遇之恩。

做什么呢?搞水利?修大坝?

不行。周期太长,见效太慢。而且刚出了红星水库的事,再在这上面做文章容易被人诟病。

那搞旅游?建度假村?

更不行。这理念太超前了。现在老百姓连饭都快吃不饱,谁有闲钱去旅游?提出来肯定会被人当成是异想天开。

林卫东的手指在崭新的办公桌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他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了县城北边那片灰蒙蒙、死气沉沉的厂区。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容。

他知道,自己该从哪里下手了。

这天下午,赵立春忙完工作,习惯性地把林卫东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他现在是一天不见林卫东,不听他聊聊天,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卫东啊,快坐。”赵立春亲自给他泡了杯茶,“小组那边工作还顺利吧?有没有人给你使绊子?”

林卫东笑着摇了摇头:“赵叔放心。有您这尊大神镇着,谁敢啊?我现在啊,就是有点……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他这话是故意示弱。

跟领导相处,最忌讳的就是表现得比领导还聪明。你得让他觉得,你虽有能力,但仍需他的指导和点拨。

果然,赵立春一听,脸上露出“孺子可教”的笑容。

“哈哈哈,有畏难情绪是正常的嘛!”他以过来人的口吻开导道,“万事开头难。你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先把全县的水利设施都重新排查一遍,拿出一个总体的改造方案来。钱不够,我去找市里要!人不够,我给你批条子!总之,先把这个基础给我打牢了!”

林卫-东点头表示受教,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状似无意地叹了口气。

“哎……赵叔您说得对,基础确实是第一位的。”

“不过我这两天在下面跑的时候,听到了一些事,心里……总觉得有点堵得慌。”

“哦?什么事?”赵立春立马来了兴趣。

林卫东的脸上露出忧心忡忡的表情。

“我听说,咱们县的那个棉纺厂,己经有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

棉纺厂!

听到这三个字,赵立春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他心里最大的一块心病!

清河县棉纺厂,一个有几千工人的大厂!曾经也是县里的纳税大户,风光无限!

可这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设备老化,产品落后,厂子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己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几千个工人,就等于几千个家庭!这要是处理不好,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县里为了这个厂开了不知道多少次会,想了不知道多少个办法。

可结果呢?卖,没人要。这么大个烂摊子谁敢接?

救,没钱救。县财政自己都揭不开锅,哪有钱去填这个无底洞?

就这么一首拖着,成了县里最大的一颗……定时炸弹!

赵立-春看着林卫东,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是啊。何止是三个月,有的车间都快半年没见过钱了。工人们天天去厂门口闹,我都快愁白了头了。”

林卫东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没有首接说自己有办法,那太刻意,也显得狂妄。

他换了一种方式,用一种“探讨”和“假设”的语气,小心翼翼地抛出了诱饵。

“赵叔,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我是在想啊,”林卫东皱着眉头,做出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咱们这个棉纺厂,真的就……一点救都没有了吗?”

“它的问题,真的是出在工人不努力或领导不作为上吗?”

“我倒觉得,它的病根,跟咱们那个水库有点像。”

“哦?”赵立春的眼睛又亮了,“此话怎讲?”

林卫东站起身,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起来。

“赵叔您看,咱们的棉纺厂现在生产的是最普通的棉布,对吧?技术含量低,利润薄,全国大小厂子都在生产!咱们凭什么跟人家竞争?”

“这就好比,咱们守着一口快干了的井,所有人都挤在这儿打水,自然是越打越少,最后大家都没水喝。”

“那……那你的意思是?”赵立-春被他的比喻吸引了。

林卫东的笔锋一转,在旁边又画了一口……油井!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妖异的光芒!

“我的意思是,咱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一口井来打呢?”

“谁规定了,棉花就只能织成布做成衣服?”

“我前两天看了一本国外的科技杂志。上面说,现在有一种新技术,可以把棉花加工成一种叫‘工业无纺布’的东西!”

“这种布不是用来穿的!它是用来做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品、汽车内饰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高!国内现在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果我们能抢先一步占了这条赛道,那咱们打的就不是井水了,而是……石油啊!”

工业无纺布!产业升级!

这一个个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词汇,从林卫东嘴里说出来,听得赵立春是热血沸腾,心跳加速!

他仿佛看到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可……可是,”赵立春激动之余又有些担忧,“这种新技术我们上哪儿弄去?还有改造生产线,那得要一大笔钱吧?我们……没钱啊!”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没技术,没钱。蓝图画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而林卫-东,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他脸上露出一个“成竹在胸”的笑容。

“赵叔,技术和钱的问题确实是最大的难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

“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构想。”

他看着赵立-春,一字一句地抛出了一个足以颠覆整个清河县国企改革思路的……重磅炸弹!

“我们可以搞‘股份合作制’!”

“我们出土地,出厂房,出工人!”

“然后,我们去找一个既有技术,又有资金的……合作伙伴!”

“我们把厂子的一部分股份让渡给他,让他来投资改造!我们和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这样一来,我们一分钱不用花就能盘活这个烂摊子!还能保住工人的饭碗!您说,这……是不是一条可行的路?”

股份合作制!

这个在后世烂大街的词,在九五年的清河县不亚于一声惊雷!

赵立春听得目瞪口呆!他被林卫东这个天马行空又极具可行性的构想彻底震撼了!

他感觉自己脑子里那些固有的、僵化的条条框框,正在被这个年轻人一点点地敲碎、重组!

“可是……可是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啊?”赵立春激动地问道,“谁会愿意来咱们这个穷地方,接这么个烂摊子?”

林卫东笑了,笑得高深莫测。

他放下笔,走到窗前看着远方,悠悠地说道:

“赵叔,有时候人做事,不全是为了钱。”

“有的人,是为了……乡情。”

他转过头看着赵立-春,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诱饵。

“我听说,香港有位姓霍的船运大亨,他的祖籍,好像……就是咱们清河县的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