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看着网差不多了就用对讲机和大哥说道:“大哥可以提速了!”
大哥听到后立马启动,首接将速度提到最大。
听着渔船发动机的轰鸣,海浪的翻涌声,几个人都很激动,就连六叔都表现的很激动。
“六叔,你这老江湖,不用这么激动吧?”张凡看着六叔调侃道。
“哈哈哈,这不是好久没出海了,而且这是第一次下网,这不是有点激动嘛!”六叔哈哈大笑的说道。
说话间,渔船己经接近了渔网所在的位置。
大家都紧紧盯着海面,目光中满是期待。当渔网的轮廓渐渐清晰,众人都屏住了呼吸。随着大哥熟练地操作设备,渔网开始缓缓上升。
一开始,网上只是挂着一些海带和小鱼,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生怕这次收获不佳。只有张凡一点不担心,毕竟有定海珠的提示。
当渔网大部分露出水面时,大家都惊呆了。里面满满当当全是各种各样的大鱼,就连见多识广的六叔都发出了惊叹:“嚯,这可真是一个大鱼群啊,这差不多得有七八千斤了吧。”
“爸,这鱼我见过,我还经常吃,是不是不值多少钱啊?”小六子盯着装的满满的渔网说道。
“你不懂别瞎说,你经常吃的那都是养殖的,这可是纯野生的,那价钱能一样么,就这现在看到的大小,就是养殖的你买都得30-40一斤。”六叔生怕小六子说出啥不好听的话惹到张凡不高兴。
“那老爸,这个野生的能卖到多钱?”小六子没注意到老爸的表情,接着问道。
“你哪来那么多问题,你老子多长时间不出海了,我哪知道什么价格!”六叔被问的有点生气的说道。
张凡看着这爷俩有点想笑,自己可不是那小肚鸡肠的人,就接着六叔的话说道:“这个我还真知道,超过2斤一条的鱼,纯野生的应该可以卖到60左右吧。”
张凡因为比较喜欢吃这个鱼,所以对这个鱼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在本地一般这个鱼被叫做偏口鱼或者小嘴鱼,但是在苏江两省这个鱼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比目鱼。
偏口鱼令人觉得奇怪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两只眼睛不是分别长在头的两侧,而是并排在头的一边。
不过偏口鱼并非天生如此,刚出生的它们与父母完全不同,它们的眼睛是对称的长在头的两侧,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
大约长到半寸长时,它们的体形开始变化,一只眼上移动到头的另一侧,背鳍、臀鳍也向前长至头部,身体侧扁扭转,大约一百天后,才变成父母的模样,居住海底。
偏口鱼的营养也是很丰富的。
主要是由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等成分组成。并且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而且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成分,所以适量吃偏口鱼能够帮助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偏口鱼当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这类成分对人体内的血脂降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而且其中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促进血管壁的弹性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渗透压,做到辅助降低人体内的血压。
这时候大哥也将船停了下来,走过来开心的说道:“看样子我们这是开门红呀!”
“不错不错,以前我也跟着大渔船出过海,也没见一次性捕捞上来这么多的鱼获!”六叔现在还没从激动中缓过来。
“六叔,那你以后有的激动了,跟着小凡,别的不说,就这运气是没的说,只不过我们又得出累了!”大哥看着这么多的鱼,就知道今天的午饭可能都吃不上了。
“来吧,干活吧各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捡钱累的,哈哈哈。”六叔看了一眼大哥笑着说道。
随着渔网慢慢的升起,渔网破口处,成千上万条鱼挤成密不透风的波浪,灰黑色的脊背与银白色的腹部交叠,像打翻了的调色盘在甲板上流淌。
随着渔网被打开,鱼群如瀑布般倾斜而下,瞬间在甲板上堆成一座跃动的小山。
最鲜活的偏口蹦起半人高,尾鳍扫起的水珠在阳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彩虹,而其中一些细小的鱼如沙丁鱼则如银色溪流,顺着木板缝隙往船舱里钻。
鱼尾拍打着甲板“噼啪”声此起彼伏,腥咸的海雾裹着海风扑面而来。
众人纷纷动手,开始分拣鱼类。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把鱼从渔网里挑出来,有的负责将不同种类的鱼分类摆放。六叔则一边熟练地分拣着,一边给小六子讲解着各种鱼的特点和价值。
张凡也加入其中,指尖轻触到滑腻的鱼身时,还能感受到他们肌肉里未褪去的生命力,这就是大海慷慨的馈赠,也是渔船最鲜活的乐章。
突然,张毅大喊一声:“快看,这是什么!”众人围过去,只见一条模样奇特的鱼在网里挣扎。
它身体扁平,全身布满五彩斑斓的花纹,眼睛如同宝石般闪烁。
六叔仔细端详后,兴奋地说:“这是五眼斑鲆,极其罕见的深海鱼,营养价值高,市场上应该会超过100块一斤,这一条得有三斤多呢,可惜只有这么一条!”兴奋过后还有一丝失望。
“都说这个鱼好吃,反正也就这么一条,那今天晚上我们就给他做了,我们也尝一尝到底好不好吃!”张凡笑着和小峰说道。
“好的凡哥!”小峰一如既往的听话,但是旁边六叔听到以后有点心疼的说道:“这一条怎么也能卖到300多块钱,就这么吃了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
“哈哈哈,六叔,吃就吃吧,你是没看到小凡之前还把大黄鱼留下来吃了呢。不过大黄鱼是好吃啊!”大哥的表情就像回到了吃大黄鱼那一天,满脸陶醉。
“对,六叔,我们这海上讨生活的人,天天卖鱼,别人问我们这个鱼是什么味道的我们都不知道,是不是说不过去了,所以这鱼啊,必须得吃!”张凡知道老一辈人的节省,只能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来掩盖自己馋嘴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