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皇帝那番“长公主继储、帝师辅政”的惊人之语,虽被萧云九婉拒,但其引发的震动和猜忌却远未平息。
尤其当萧云九明确表示支持在“成年皇子中择贤而立”后,三皇子慕容翎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他本就与萧云九在江南和北伐中有过合作,关系相对融洽。
萧云九的治国理念与他颇为契合。
他认为,若能得到这位帝师的支持,自己问鼎东宫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于是,慕容翎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帝师府。
他不再通过王妃,而是亲自以请教军国大事,探讨民生经济为名,与萧云九往来。
他姿态放得很低,言辞恳切,所请教的问题也确实是国家面临的难题,展现出了虚心求教和务实的一面。
萧云九出于职责和对慕容翎能力的认可,也并未拒之门外,时常与他书房论政,给予一些中肯的建议。
这本是君臣之间正常的交流。
但在储位之争白热化的敏感时刻,慕容翎与帝师过从甚密的举动,在其他皇子公主眼中,无异于赤裸裸的“结党营私”、“攀附帝师”!
慕容昊惊怒交加!他本就视慕容翎为最大威胁,如今见其竟搭上了帝师这条线,更是如坐针毡。他认定萧云九虽在朝堂婉拒了长公主继储,但内心必然倾向慕容翎。他授意门下心腹,不惜一切代价收集慕容翎的“罪证”,同时加紧联络军中旧部,准备在必要时发动兵谏!
德阳公主、荣庆公主及其背后势力也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慕容翎若得帝师支持,上位几乎板上钉钉,她们成为储君将彻底无望。两股势力暗中联手,利用各自家族在朝野的庞大关系网,开始编织一张针对慕容翎的巨网。
慕容绝虽在边关,但京中耳目传来消息后,也感到了不安。他虽无心储位,但若慕容翎上位,以其沉稳务实的风格,未必会如大皇子般猜忌边将,但也可能削弱边军力量。他保持沉默,但加强了与京中务实派将领的联系,静观其变。
一张由多方势力共同编织的死亡之网,悄然罩向了慕容翎。
导火索源于一次看似寻常的京畿卫戍调动。
慕容翎掌兵部,为加强京城防务,按计划将一支忠诚可靠且由他一手提拔的将领率领的部队调入京畿卫戍序列。
这本是正常的职权范围。
然而,大皇子党却抓住此事大做文章。
大皇子心腹、御史中丞连夜上奏,弹劾慕容翎“私调心腹劲旅入京,意图不轨,图谋逼宫”!同时,德阳公主的驸马家族通过隐秘渠道,“恰好”截获了几封慕容翎与边关某将领的“密信”,信中被“巧妙”地篡改、拼接,内容变成了“待京中有变,即刻挥师南下,清君侧”!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荣庆公主,她的夫族掌部分禁军。他们买通了一个慕容翎府中不得志的门客,伪造了慕容翎与几位被皇帝冷落的老王爷“密会结盟”的“证据”,并散布谣言称慕容翎不满皇帝迟迟不立其为储,欲行“非常之事”!
数管齐下,真真假假,谣言漫天!
皇帝本就因储位之事心烦意乱,疑心病加重。面对汹涌而来的弹劾和“证据”,尤其涉及“兵变”、“逼宫”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他震怒之下,未经详查,便下令将慕容翎暂时软禁于府中,由大理寺和宗人府彻查!
慕容翎百口莫辩。
他深知这是多方联手构陷,但对方准备充分,环环相扣。就在他试图联络萧云九和朝中支持者自证清白时,一场“意外”发生了。
被软禁的睿亲王府邸,夜间突发大火。
火势凶猛异常,迅速吞噬了慕容翎居住的主院。
等救火人员赶到时,主院己化为一片焦土。
慕容翎及其王妃,以及几名贴身侍从,皆葬身火海!
官差给出的结论是“天干物燥,烛火引发”,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灭口,是怕慕容翎有机会翻盘。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睿亲王慕容翎,这位最有希望也最务实能干的皇子,就这样在储位之争的腥风血雨中,黯然陨落,死得不明不白。
慕容翎的死,让储位之争变得更加血腥和扑朔迷离。
慕容昊看似少了一个劲敌,但他构陷慕容翎的嫌疑也最大,处境微妙。
德阳、荣庆公主势力则暂时蛰伏,等待新的机会。
而远在封地的五皇子慕容锐,得知慕容翎被烧死的消息后,非但没有丝毫同情,反而在阴暗的王府中发出快意的狂笑:“烧得好!都烧死才好!下一个…就轮到慕容星那个贱人了。”
他对慕容星的恨意,从未消减。
帝师府的严密守护让他无从下手,他便将毒计用在了别处。
他花费重金,秘密收买了一个善于炮制寒性药物的江湖邪医,配制了一种极其阴毒的药粉。
此药本身无毒,但若混入安胎药中,能悄无声息地引动孕妇体内的阴寒之气,加重其寒毒症状,最终可能导致胎儿流产甚至孕妇血崩而亡。
慕容锐的计划是将此药通过一个被他控制的封地小吏,辗转送入帝师府,混入慕容星的日常饮食中。
他幻想着慕容星在痛苦中失去孩子、寒毒爆发而死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扭曲的。
然而,他低估了萧云九对慕容星安危的守护力度。
帝师府如同铁桶,所有进出物品,尤其是慕容星的饮食药物,都需经过萧云九心腹的层层检验。
那包混在一批普通滋补药材中的毒药,在入库检查时,就被嗅觉异常灵敏的药房管事察觉到了异常。消息立刻报到萧云九处。
萧云九震怒!
他亲自查验了那包药粉,以他的见识和修为,瞬间洞悉了其歹毒的用途。
追查来源的线索,如同精准的利箭,迅速指向了远在封地的慕容锐。
萧云九眼中寒光凛冽,杀意沸腾!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公开的审判。
一道密令,由最顶尖的暗卫执行。
数日后,宁郡王府邸传出消息:郡王慕容锐因“旧疾复发,沉疴难愈”,于封地王府中暴病而亡!
王府对外宣称悲痛万分,草草下葬。无人知晓,那位扭曲的五皇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绝望。
他的复仇之火,最终焚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