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谜案
夜市谜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夜市谜案 > 第29章 斑驳记忆

第29章 斑驳记忆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市谜案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5506
更新时间:
2025-06-16

浓重的烟雾扯破了深夜的寂静。夜市老档案馆的红砖墙,在火光与雨雾的交合下斑斑驳驳,像一卷被岁月灼烫过的画。火苗吞吐,接连窜燃,在小镇雨后的湿气里仍旧倔强地将橙光甩向瓦楞屋檐和褪色横幅。老街尽头的铜铃被热浪惊得摇摇作响,似要与档案馆内传出的噼啪声遥相唱和。

冯老太一身湿答答的旧棉布褂,胳膊上缠着刚扯下来的桌布,喘着粗气将两个大档案箱拽到石阶下。她额角的汗水夹杂细雨,顺着皱纹悄然滑落,嘴里却是一句咬牙切齿的:“小王八蛋,天打雷劈的还敢来夜市放火!”

沈屿恰在此时赶至,警徽尚未来得及系正。他目光扫过火场,没有用力与人争抢的慌乱,只是在人群外围刷着手机,外表镇定,心却拧作一团。

“冯姨,您没事吧?”沈屿急步上前,见她鞋底烧化了一块,膝盖蹭破,忙扶住。

冯老太嗓子干,声音却明亮得像铜铃响:“没事!我命大。死不了。快,沈警探,帮我把这两箱子弄到后巷,里头有老街的户籍和董老师牵的卷宗……你拦住人,我回去再救点。”

沈屿点头,也顾不得湿滑和火屑,抓起一箱档案朝门后冲去。夜街的风转得更急,吹得火苗晃荡不定,又敲得铜铃铛铛,像童谣里的怪兽瑟瑟发抖。

档案馆门前,渐渐聚拢了一众夜市摊主,蔡帆、陆琦,还有些被火光吸引来的小摊贩——各自神情或警觉、或惊恐、或麻木。蔡帆眯眼看着档案箱小心地摆好,那双总在钟表零落处打转的手,此刻不自觉地紧捏着衣摆。

一名消防队员扶开人群,他们高喊:“还有易燃杂物在里头,全部后退!别靠近!”

沈屿回头,见陆琦独自倚在旁边石柱,脸色苍白。他想起那夜雨里,这个聋哑琴师守在阁楼下的模样,像是等一场无法等来的谅解。

沈屿沉下声音:“陆琦,这边烟大,你放心等一会儿。我和冯姨把卷宗救出来,里面也许有你想找的线索。”

陆琦点点头,指间缓慢比划着:“董老师……她留下的东西,要带回来。”

冯老太从火光后重新现身,怀中抱着又一沓灰扑扑的旧档案,步伐一跛一跛,嘴里却骂骂咧咧不停。“那年要不是雅静拦着,我差点让局里把我那盆老账本都扣下!她胆子比我还大,能往警察眼皮底下做局,唉——”

沈屿轻声道:“冯姨,今晚要是没您,多半这些记录全毁了。”

冯老太哼了声,把档案甩上干燥台阶。“别拍马屁。你们这些当差的,最会扯皮。倒是雅静……她懂味儿的,见不得别人吃亏。喏,这箱里她的卷宗,快挑出来!”

沈屿蹲下身,翻检分门别类的纸档。消防员己经把明火压了下去,满屋子炭烟,指尖也被熏得发黑。他捡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封皮一角糊掉,却清清楚楚写着:“董雅静——南安师范,心愿单”。

他怔住,把册子递到暮色下。冯老太凑近一看,呼吸停了半秒,声音变得莫名低沉:“怎么会……还留着这个。”

沈屿翻开第一页——短短几行,字迹清秀,那年花香犹在。

“如果老馄饨摊永远不倒,冯姨家的汤总是最暖。——董雅静。”

“如果能让所有小镇上的孩子都有书读。——董雅静。”

第三行,落款变成了两个名字,端端正正地并排:“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一起守住夜市每一道灯光,哪怕只有彼此。——董雅静 冯玉梅”。

沈屿停在那里,一时无言。时间的灰扑扑味道,恍若灌满整个晚春的街头。

冯老太的手紧着发抖,她抓着袖口努力想笑,却怎么也扯不动嘴角。“小静那会儿,才高中吧。写这些傻话,还专门拿给我签了名。”

旁边,蔡帆盯着册子,不自觉咬住下唇。他偷偷瞥了沈屿一眼,又低下头,闪烁其词地说道:“那年,我偶尔见董老师和冯姨一起抄这些……可惜我没插上话。”他声音沉闷,像钟表铺的门被风吹得微微震颤。

陆琦此刻上前两步,略一迟疑,从口袋里缓缓掏出一张折得西方的纸片。“这是……董老师临终前让我保存的。她说,重要时刻要给你们看看。”

沈屿伸手接过,随即展开纸片,上头是几串蝇头小字,还有奇异符号和零散注解。冯老太瞄了一眼,脸色骤变:“雅静写的——是夜市铜铃号的由来!还有以前案子里,那串肋骨数字的涵义……原来她早就发现了?”

沈屿用指腹轻轻着字迹,脑海飞速翻转:“这上面,为什么最后落款还是你们俩的名字?董老师每次提到馄饨摊、铜铃,还有二十年前那桩案,都绕不过冯姨。”

冯老太一愣,脸上的泪水终于溢出来,干涩地笑:“我眼瞎。那会儿总觉得能护住馄饨摊,就是帮了所有人。可谁想到,一时糊涂,做了一辈子的梦。”

场面静默片刻,火光后的旧楼像极了老人的背影,斑驳、干裂,却又倔强。

此时外头阴郁骤雨驶来,整个老街褪去火灾时的猩红与焦灼,徒留弥漫的炭气和潮湿。冯老太梁上系的铜铃晃了又晃,竟生出一丝凄迷。

陆琦顺着楼檐躲雨,指尖急促地在自己掌心比划。他努力平复心跳,望向残破的窗棂,忽而回忆浮现。

——

那是多年前的春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席卷南安县。旧档案馆外,只有夜市的铜铃伴着雨滴吱吱作响——

夜色深黑,路灯映不见几个行人。陆琦那时尚还是少年,在琴坊学艺。耳朵听不到的世界,雨声像浸湿的布褥一样罩住整个夜市。他蹲在一隅,藏身于杂货棚檐下的小木凳上,无助地握着母亲遗留下来的乐谱,满眼慌张。

董雅静撑着一把破碎的伞,姗姗而来,把他揽到屋檐下,在滂沱雨里悬挂起一只小铜铃。她用手语缓缓比划:“别怕。雨不会一首下。”

她又翻出一只小巧的录音机,对他说:“陆琦,有些记忆要用心记住,风雨来了,一起守。”

那一夜,无人靠近。小镇仿佛成了一只漂泊在暗河里的孤舟。可铜铃叩击着屋檐,将过去与现在、欢笑同疼痛一并串起。

——

现实里的陆琦抹去脸上雨滴,喉咙滚动,低低比划:“一夜骤雨……当年,你们都不在,是董老师在。”

冯老太悚然抬起头。沈屿微微蹙眉,放下手里的心愿单。蔡帆在角落踯躅,神色闪烁。

沈屿慢慢说道:“那晚发生了什么,是否和案子的另一重线索有关?”

陆琦迟疑片刻,用指尖在马路边的灰尘里写下一行字:“董老师藏了真相,怕伤别人。从未怪过我们。”

冯老太低低叹息,“傻孩子,谁会不怪自己?”

沈屿静默良久,将那本心愿单轻轻叠起,珍重藏于档案箱里。他回头,目光浑然坚定:“不管她想护住谁,真相到了这一步,我们都要承认过去的斑驳。否则……夜市永远不会安生。”

天色渐破,老街铜铃余音缭绕,小镇人民己在火后疲乏地收拾残局,但冯老太将档案箱护在怀里,像守着什么比性命更重的诺言。远处,蔡帆拢着钟表铺钥匙发了呆,陆琦在褪色的灯下弹出一行和弦,把混乱的夜晚送进回忆里。

一束初晨的微光冲破烟霭,照在档案馆斑驳的砖墙上。心愿单上的名字依然清晰,那些旧人和秘密仿佛从火焰和雨水中再度走来,在铜铃摇曳声中,静静守望着这座曾经有过伤痕与救赎的小镇。

谁都说不准,那夜火光中溜过暗影的是人还是鬼,但夜市的谜案,经由冯老太、沈屿、陆琦和蔡帆的交错目光,将再次被点燃。留给众人的,不只是斑驳的记忆,还有一个未完的答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