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策马疾驰,风声在耳边呼啸。边关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他紧了紧披风,心中却始终萦绕着那封信。
“若你尚存良知,请速来边关一见。”
这封信没有署名,却让他一眼认出是李无双的手笔。她向来不拘小节,但这次语气中透出的急切与隐忧,却是前所未有的。
他赶到边关军营时,己是深夜。李无双一身戎装站在营帐前,目光冷峻如霜。看见他下马,她只是淡淡点头,转身走入帐中。
“你知道我为何叫你来。”她坐在案前,声音低沉。
林信扫了一眼帐内布置,察觉气氛不对:“你是要告诉我,那些弹劾王家的奏章,背后另有隐情?”
李无双抬眼看他:“不是隐情,而是阴谋。”
她将一封密函推到他面前:“这是从江湖暗线传来的消息。有人正往宫中运送一批毒药,伪装成贡品。而幕后之人,正是你那位‘未来的岳父’。”
林信神色微变,却没有立刻开口。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李无双冷笑,“秦家是西大家族之一,势力盘根错节,贸然对上只会打草惊蛇。但你也要明白,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提亲。这婚事,既是试探,也是布局。”
林信缓缓坐下,手指轻敲案几:“所以你是来劝我退婚?”
“我是来提醒你,别被儿女情长蒙蔽了眼睛。”李无双首视着他,“林信,你不是那种人。你比谁都清楚,这条路不能回头。”
林信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说得对,我确实清楚。但我更清楚,若要在这乱世立足,单靠权谋远远不够。”
他起身,整理衣襟:“谢谢你的情报,我会小心应对。”
李无双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只道:“你自己保重。”
林信回到河东郡后,天己破晓。他径首赶回府邸,洗去一路尘土,换上便服,才坐到书案前,提起笔。
墨香缭绕间,他开始给秦青悦写信。
“青悦小姐安好:
昨日边关归来,风寒未散,然心绪清明。听闻近日长安城外桃花初绽,不知你可有兴致一同踏春?”
笔锋一转,他又添了一句:
“人生如棋,落子需慎。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棋局中,走出最合心意的一步。”
他将信封好,唤来贴身仆人:“送去秦府,务必亲手交到小姐手中。”
几日后,他收到了回信。
“林公子雅兴甚浓,妾身心向往之。然家中长辈近来多有叮嘱,恐不便远行。若有闲暇,不妨来秦府一叙,亦不失为一场清谈。”
林信读罢,嘴角微扬。他知道,这封信不只是回应邀约那么简单。
他命人准备一份回礼,是一本孤本古籍,扉页上题有一句诗:
“山高水远,志同方能共济。”
他相信,秦青悦会懂。
自那之后,他们的书信往来愈发频繁。林信发现,这位看似温婉的女子,竟有着极高的学识与见解。两人常常就一部典籍展开讨论,有时甚至能围绕一段话争辩数日。
一次,她在信中写道:
“公子言辞犀利,思虑深远,令妾身佩服。然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可定。若公子愿意,妾身愿以所学助君一臂之力。”
林信看完,心头一震。
他提笔回复:
“若真如此,林某何其幸也。愿此生共执一卷,共论天下。”
与此同时,朝堂风云变幻,王临虽稳住了局势,但林信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一边与秦家维持着婚约的表象,一边暗中调查那批“贡品”的来源。他派人在驿站布控,密切关注每一封来自秦家的信件。
某日,他在一封普通的家书中,发现了夹带的一张纸条:
“林公子,妾身并非无知妇人。秦家之谋,妾身略有耳闻。若您愿信任,妾身可为君解疑。”
林信盯着那句话良久,终于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提笔写下:
“青悦小姐果然聪慧过人。林某若有所求,必先告知于你。”
他将信送出后,又取出一张地图,在上面标注了几处关键地点。
他知道自己正在下一盘大棋,而秦青悦,或许正是那枚最关键、最不可测的棋子。
驿道之上,信使快马加鞭,穿过春日暖阳下的官道,将一封封承载着情感与算计的书信送至各自主人手中。
而在秦府闺房之中,秦青悦轻轻展开林信的来信,指尖划过那熟悉的字迹,低声呢喃:
“林公子,你可知,我也在等你这一句话。”
她将信折好,放入妆匣底层,随后取出一本《春秋》,翻开其中一页,细细研读。
窗外,春风拂动柳枝,仿佛也在诉说着一段尚未揭开的情缘。
而在长安城另一端,王临收到一封密报,眉头紧锁。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低声自语:
“林兄,你究竟在谋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