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禁地”的任务,来得突然且急迫。
在接受命令,即将出发前的短暂准备时间里,徐悲鸿的心中,除了对未知异空间的忐忑与对强敌的警惕之外,还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身影。
林徽因。
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拨通了她的电话。
他并没有透露文华特事处的核心机密,也没有提及“黑潮”组织的具体阴谋。
只是以一种相对模糊的方式,告知林徽因自己可能要去一个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有些奇特的地方进行一次特殊的采风和考察,时间可能会比较久,让她不必担心。
聪慧如林徽因,自然听出了徐悲鸿话语中的不同寻常。
她没有追问细节,只是在电话那头,用她那特有的,如同春雨般温柔的声音,轻声叮嘱他注意安全。
挂断电话前,徐悲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徽因学姐,如果……如果一个地方,它的环境特征,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高度吻合,你觉得,这样一个地方,它的空间结构,可能会有哪些特点?”
电话那头的林徽因,闻言微微一怔。
她作为海城大学建筑系的顶尖高材生,不仅对现代建筑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园林布局和空间营造理念,同样有着非凡的见解。
《兰亭集序》,她自然是烂熟于心。
她沉吟片刻,随即用一种专业的,却又不失温婉的语气,开始为徐悲鸿细致地分析起来:
“《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山水环抱,自然和谐的文人雅集环境。”
“‘崇山峻岭’,意味着空间的外围,必然有起伏的地势作为屏障和依托,形成一种围合感,也暗示着空间内部可能存在高低错落的视觉层次。”
“‘茂林修竹’,则点明了空间内部的主要植被特征。竹林茂密,既能营造清幽雅致的氛围,也容易形成视觉上的遮蔽和路径上的引导,甚至……迷宫般的结构。”
“而‘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更是点睛之笔。水,是园林的灵魂。这条溪流,必然是整个空间的核心脉络,它蜿蜒曲折,贯穿始终,不仅是景观的轴线,也可能是空间划分和功能分区的依据。所谓‘曲水流觞’,正是依托于这条溪流而展开。”
林徽因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如果这样一个地方,真的存在某种‘核心’或者‘关键节点’,那么,它很可能就位于这条‘清流激湍’的源头、尽头,或者某个水流汇聚、视野开阔的特殊位置。”
“而且,古人营造园林,讲究‘步移景异’,‘曲径通幽’。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其路径设计,绝不会是一马平川,一览无余的。很可能会利用山石、竹林、水系等自然元素,制造出迂回曲折,引人入胜,却又暗藏玄机的空间序列。”
电话那头,林徽因一边说着,一边似乎还在纸上快速地勾勒着什么。
片刻之后,她轻声说道:“悲鸿,我根据《兰亭集序》的描述,以及一些古代山水画的布局原理,简单地为你绘制了一份这个‘地方’可能的空间结构推测图。虽然只是粗略的臆想,但或许……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参考。”
徐悲鸿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知道,林徽因一定猜到了自己此行非同寻常,但她没有多问,只是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这份信任与默契,比任何千言万语都更加珍贵。
“谢谢你,徽因学姐。”徐悲鸿由衷地说道,“这份地图,对我非常重要。”
……
文华特事处,地下据点,某个被列为最高机密的特殊实验室。
朱自清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造型极其复杂,布满了各种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晶体和符文的奇特仪器。
那块从“涂鸦怪”身上获得的,与失窃古画材质风格高度吻合的布料碎片,正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仪器的核心凹槽之中。
随着朱自清口中念诵着晦涩难懂的咒文,以及手中不断打出各种玄奥的手印,仪器上的晶体和符文开始以一种特定的频率高速震动起来,散发出越来越强烈的能量波动。
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檀香和墨香混合的奇异味道。
“空间道标己锁定!”
“能量矩阵己激活!”
“临时空间裂隙,准备开启!”
朱自清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他猛地一咬牙,将自身的一部分异能【背影】之力,也灌注到仪器之中!
“嗡——!!!”
仪器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嗡鸣!
紧接着,实验室中央的空地上,空气如同水面般剧烈地扭曲起来!
一道约莫两人高的,闪烁着不稳定银白色光芒的裂隙,如同被无形的利刃划开一般,凭空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裂隙的另一端,隐约可见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以及流淌的清泉。
“快!裂隙只能维持三分钟!”朱自清脸色苍白,大声喊道。
开启这种跨维度的空间裂隙,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徐悲鸿和闻一多不敢怠慢,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决然。
闻一多率先迈开大步,他那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山,毫不犹豫地踏入了那道闪烁着银白色光芒的空间裂隙之中。
徐悲鸿深吸一口气,也紧随其后,迈步而入。
在他踏入裂隙的瞬间,只觉得眼前白光一闪,一股强烈的空间扭曲之力传来,让他感到一阵短暂的眩晕和失重。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恢复视觉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古代山水画卷之中!
远处,是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崇山峻岭。
山峰挺拔秀丽,怪石嶙峋,云雾如同白色的丝带般缠绕在山腰,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仙气与神秘。
近处,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茂林修竹”。
挺拔的翠竹,节节向上,首插云霄,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色屏障。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在地上洒下斑驳陆离的金色光点。
清风徐来,竹叶发出“沙沙”的悦耳声响,如同情人间的低语,又似仙人的梵唱,令人心旷神怡。
一条约莫数米宽的清澈溪流,如同碧绿的玉带般,从远处的山间蜿蜒而下,在茂林修竹之间穿梭流淌,发出“哗啦啦”、“潺潺”的水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灵动的生机。
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光滑的鹅卵石和自由游弋的小鱼。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竹叶的清香、以及一种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墨香。
吸一口气,便觉得神清气爽,仿佛连灵魂都得到了洗涤。
这里,果然如同《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那般——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更让徐悲鸿感到惊奇的是,他们甚至在不远处的溪流之畔,看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穿着古代文人服饰的身影!
他们或三五成群,席地而坐,临流赋诗;或独自一人,凭栏远眺,凝神苦思。
他们手中的酒杯,顺着弯曲的溪流缓缓漂浮,正是古人曲水流觞的雅集场景!
只是,那些身影都显得异常虚幻,如同水中倒影,又似海市蜃楼,无法触碰,也听不到他们交谈的声音。
他们,似乎只是这方奇特异空间中,某种意境的显化,是《兰亭集序》那千古风流的某种具象化呈现。
“好一个‘兰亭禁地’!果然名不虚传!”
闻一多看着眼前这如同仙境般的景象,也不由得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
他那颗因为常年战斗而变得有些粗砺的心,似乎也被这方天地的灵气所感染,变得平和了几分。
然而,就在徐悲鸿沉浸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奇妙景象之中时,他敏锐的感知,却从这片看似宁静和谐的氛围之下,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测的危险气息!
空气中,除了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灵气和墨香之外,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黑潮”组织特有的,阴冷而邪恶的气息!
这片美丽的“兰亭禁地”,并非真正的世外桃源。
它,己经成为了双方角力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