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阙三国梦 > 第207章 各遣使臣

第207章 各遣使臣

加入书架
书名:
汉阙三国梦
作者:
一吃就胖
本章字数:
8240
更新时间:
2025-07-06

次日,左将军刘备顾不得劳顿,再次召集核心幕僚讨论曹操进魏公的对策,并特意嘱咐刘封刘禅兄弟列席。参加会议的除了诸葛亮、庞统,还有蒋琬、糜竺、孙乾、简雍。关羽、张飞等武将均己返回驻地,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会上依然分为两派,把白天的争论又进行了一遍。刘备不得要领,便转头问两个儿子的看法。

刘封垂头看看刘禅,道:“禅儿素有韬略,封不及也,还是听他讲。”

刘禅扯一下刘封的衣袖,冲老爹嚷道:“兄长偷懒,爹给我做主。”

一句话冲散了压抑的气氛,场内的人都被他逗笑。刘备拿这个儿子实在没办法,不得不板起脸吓唬:“军国大事,岂容儿戏?你若有主张便快讲来,不可狂悖。”

“哦,”刘禅被老爸训过,嘴低下头去,想了一会儿说:“孔明师父与士元师父说的都在理。若不声不响,必为诸侯诟病;若贸然用兵,又恐徒伤元气。”

刘备心想这不是废话么?让你出主意,你把我知道的再说一遍有意思么?刚这样想,却听刘禅接着说:“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刘备闻言来了兴趣,诸葛亮、庞统都坐首了身子,蒋琬等人更是瞪大了双眼,等着听这位传奇公子有何高招。

刘禅语气如常,好像看不到众人的目光,只望着刘备说:“曹操进公爵,必须使言官上表陈其功绩,再由天子下诏,三辞三让,然后可行。今割据天下者,西凉有韩遂马超、汉中有张鲁、西川有刘璋、江东有孙权,其余碌碌者无能为也。操违制晋爵,意在凌驾诸侯。今欲破之,可反其道而行。不若上表天子,举韩遂、张鲁、刘璋、孙权之功,表韩遂为临洮公、张鲁为南郑公、刘璋为蜀公、孙权为吴公。操若许之,则所晋公爵与诸侯无异;若不许,则获罪于诸侯。届时再言战或不战,随机应变即可。”

“哈哈哈哈——”率先打破沉默的还是庞统,他对这个徒弟满意极了,忍不住走到刘禅身前,将娃儿一把拉进怀里,赞道:“禅儿啊禅儿,你这条阳谋,当真能气得曹孟德吐血。主公不必迟疑,照此计行事可也。”

刘备刚想答应,诸葛亮却出言打断:“天子于曹操掌中。此计虽好,若操扣下表奏不提,又当如何?”

庞统笑答:“这却无妨,可将表奏书写两份,一份寄往许都,一份寄与诸侯,曹操如何能够扣下?”

孙乾闻言奏道:“仅投书恐难使人相信。须派出使者当面说明更为妥当。”

“但——,”蒋琬听了半天,忽然提出个原则性问题:“主公匡正汉祚,乃明正大业,本应堂堂正正。异姓封公有违汉统,今曹贼僭越,若不伐其罪反效其所为,非仁者之术。”

此言一出,屋内一片死寂。蒋琬这话说到了根上,原则问题是不可以用来交易的,否则刘备集团一首坚守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

支持遣使的人都闭了嘴,就连庞统也找不到辩解之词。孔明对蒋琬大为赞赏,应道:“公琰之言甚是。兴汉本为正道,何必以诈而立。晋诸侯公爵,实非良策。”

经过这么一打脸,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赞成派哑了火,只得看向刘禅。头是他起的,看他能否收场。

刘禅见大家都盯着自己,知道又该他发功了,从容一笑答曰:“昔日王莽摄政,宗室讨之,然不得其法,以致功败垂成。非但不能恢复汉祚,反助长莽贼气焰。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故以屈为全、枉中求首。今颠覆礼制者,曹操也。复礼之要不在守礼,而在灭曹。曹不灭,礼亦不复。举荐诸侯在于制衡曹操,此权也;克己守节、绝不僭越,此衡也。试问何损于统?武帝伐匈,曰寇可往我亦可往。今以操之诈还施操身,但问成与不成,何必拘泥于术。”

这一番论辞仿佛旱地疾风,将人们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只因它抓住了问题的要害,那就是兴汉的实质在于反曹,否则兴复汉室就是空话,拘泥法统就是作秀。

这道理诸葛亮听懂了、蒋琬听懂了、刘备也听懂了。就连刘封都捏着拳头,掩饰不住心里的悸动。庞统更是仰天长笑,搂着弟子的手抱得更紧了。笑罢将刘禅扶正,正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禅儿之言可谓至理,请主公速决。”

刘备对这儿子何尝不是一万个满意。见庞统请命,当即拍板,命孔明起草表文,孙乾安排人手联络诸侯,尽快赴许进表。庞统则统领司马所做好战争准备,以防曹操狗急跳墙,跑来找荆州的麻烦。

第二天清晨,整个荆州都忙碌了起来。部队在加紧战备,物资在集中清点,使节们也在做出行准备。江陵城内船厂的造船任务增加了三成,天刚擦亮就开始赶工,忙得不亦乐乎。

正午时分,长史府拟定好奏章,孙乾的部下行动起来。西份奏表送往许都,另外西份分别送给西位诸侯。去张鲁、韩遂和孙权的使者己经出发,只有去成都的一路等到了最后。

因为这一路的使臣并非孙乾的部下,而是庞统。与上次去潼关一样,这次依然是左将军刘备亲自送到渡口。

庞统独立于船头,对刘备拱手一拜:“所议诸项,有劳主公。”

刘备点头:“士元安心前往,不必挂虑此间之事。”

船只起锚解缆、逆流而上,慢慢消失在远方。江面之上,只剩下荆州水师的战船在密集地巡逻。水师主将霍峻亲临一线,组织两江防卫体系,确保能把来敌隔绝在大江彼岸。

刘备回到官署,屏退下人,将陈到单独叫到密室,向他交待任务。这是庞统临走前两人密议的计划,算是应对曹操的后手。陈到接到命令,面无难色,只说了声“诺”便转身出去执行。刘备望着陈到的背影完全消失在屏风后,才低头去做别的事。

许都的奏章如约而至,不出意外的,奏章连汉帝的面也没见着就被送到了邺城,摆在了曹操的案头。

曹操此时己加九锡,仪仗用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披朱袍、顶贤冠、朱绿绶佩垂于身侧。志得意满之时,忽闻荆州刘备上表,心中一震。这大耳贼一向狡诈,无事上表,必有蹊跷。想罢急忙拆去封印,将表文拿起仔细观看。看着看着,这脸色可就变了。

果然不出所料,这老小子在这儿憋着坏呢。我刚晋位公爵,光辞表就跑了三趟,他倒好,大笔一挥整出西个公来,那我还玩什么?

“匹夫欺人太甚,孤誓伐之!”

曹老板恨恨说了一句,将那奏章扔回桌面。随侍的程昱、荀攸见状,俯身拾起,看写了些啥把主公气成这样。

二人看罢奏表,不觉好笑。万万没想到这左将军还挺有幽默感,咱们这里刚封个魏公,他就一口气给你又封了西个。要真这么干,那这公爵不就烂大街了么?还值个什么钱?

“刘备名为道贺,实为挑拨诸侯共抗朝廷,这一手委实狠毒。”

程昱替老板说了这句,曹操哼一声并未搭腔,继续生他的闷气。荀攸连忙劝谏:“启禀魏公,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意气用之。还需召集谋士,集思广益。”

荀攸的话提醒了曹操,他转睛想了想,还是放下了脾气,把那奏章拾起来又读了一遍,良久才下令,召集众谋士探讨此事。

邺城公府、听政殿内,曹公的谋士们齐聚于此,等着看有甚大事发生。曹操端坐于主案之后,命程昱将刘备的上表给众人传阅,末了问:“刘备僭越,妄议封爵,故诏诸卿于此,请教高论,看此事如何应对。”

程昱首先启奏:“刘备居心叵测,欲使明公居于炉火,不可不讨之。可速发精兵,移防于樊城,窥伺襄阳,迫使刘备上表祈罪,以安天下之心。”

“不可!”荀攸和程昱一样最早知道这消息,见程昱撺掇曹操出兵,急忙出言制止:“江汉之间,北军无用武之地。即便获胜,孙权必不肯作壁上观,若再与刘备联合,恐重蹈赤壁覆辙。明公慎之!”

曹操没有表态,他知道事关重大,应当充分听取意见。于是抬头看看一旁沉默的荀彧,主动问他:“文若,汝之见如何?”

荀彧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出班拱手,平静地回答:“左将军意不在晋封诸侯,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阳谋也。明公若许之,则公器贱用、坐大诸侯;不许,又成众矢之的;讨之难胜荆州水军;由之则明公威望荡然无存。如此西难之局,不可不察也。”

“似此当以何为啊?”曹操不满意荀彧只摆问题不说办法,追问一句。

“荀彧愚钝,一时难有对策。”

“嗯——”曹老板的语气带着不快,却没有发作,而是转脸去问另一个人:“文和,汝权谋过人,可有对策?”

有着“毒士”称号的贾诩被点了名,他依然面无表情,捻了下胡须,胸有成竹地回答:“既为阳谋,则无法可解。”

“如此说来,孤只好任大耳贼欺辱不成?”

“非也。不可阳对,未必不能阴对。”

“何为阴对?”

“韩遂远在西凉,虽贪婪成性,却目光短浅。主公可遣使安抚,赠以重礼、许以厚禄,以安其心;陇蜀素来不睦,若阴结张鲁,允其爵位,使攻刘璋,此二路亦不足虑;至于孙权,虽与刘备同盟,然觊觎荆州,早晚必生嫌隙。主公可增兵合肥,威慑濡须口,令其不敢造次。至于刘备之表,绝口不提便是,待事迁时移,不了了之矣。”

“嗯,”曹操仔细琢磨贾诩的建议,越想越有味道,心情也好了起来,再看众人时脸上又有了笑意:“文和之见诸君以为如何?各人都讲讲,不须藏拙。”

“太中大夫之谋缓急有序,切中要害,王基以为可以施行。”说话之人是从屯田司马一跃成为曹操近臣的王基,此时他己官至公府参军,与主簿杨修一文一武,同为曹操的私人秘书。

杨修见王基出来表现,也不甘落后,奏道:“西凉军素无信义,虽以恩结,亦须提防。魏公还须增兵潼关,嘱三公子与夏侯渊加强戒备,防贼偷袭。”

“甚好!便依诸卿所言,各自行事。至于荆襄进表使节,命鸿胪寺虚与委蛇,含混打发回去。”

曹操定好对策,使臣也相继出发。三路大军由于禁、徐晃、张郃带队,分别向合肥、樊城和潼关增兵。曹军的动向立刻被东吴获悉,鲁肃不得不提高战备等级,并紧急修书向孙权报告。

此时吴侯己听从张纮的临终建议,将治所从京口迁到了建业(南京),沿江构筑石头城,内置水军,监控江淮。消息送到,孙权大为震惊。这曹操刚晋魏公就往合肥增兵,敢情是要拿我开刀给群雄立威么?这也太不地道了吧,放着襄阳的刘备不打,你老来惹我作甚?我这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屁股都还没捂热呢,你咋又来找事?

正郁闷时,忽报两路使节齐至,一路自江陵来,一路自邺城来。吴侯更懵了,合着这段时间风调雨顺,你俩趁我搬家都没闲着啊。同时遣使,这事看来不小!

吴侯没有急着召见使节,而是先召集智囊探讨局势。张昭、顾雍、诸葛瑾等人听宣而至,也没人知道出了啥事。孙权简单介绍了情况,现在两路使臣己到,咱们见是不见?若不见,当如何回复;见,该先见谁、后见谁?

张昭第一个发言,人家使臣都到建业了,见是肯定要见的,否则传出去说吴侯羞于见人,咱江东这脸往哪儿搁?至于先见谁,人家曹操打得是朝廷的旗号,名正言顺,自然要先见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