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空间优化:李阳打算在房间里安装一些简易的柜子和架子,用来存放物品,让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开始动手:现代技术的尝试
李阳决定尽量自已动手,不仅为了省钱,还为了练习一些木工和手工技能。他知道,在六十年代,能掌握一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省下很多开销,还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他从厂里借了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锯子、刨子、凿子等,还用积攒的票据从供销社买了几块木板和一些五金件。接下来,他开始着手翻新工作:
电线穿管埋地:
李阳先设计了电线的布局图,把主线从院子外的电表箱引进来,再分成几路,通向每个房间和厨房、厕所。他用铁锤和凿子在墙上开槽,将电线穿过塑料管埋进墙里或者地面,再用灰泥封好。
“虽然现在的材料有限,但这种方法足够安全,至少比那些的电线靠谱多了。” 李阳一边干一边自言自语。
厕所和厨房改造:
李阳知道,这个年代的上下水系统并不普及,但他还是想办法从附近的水井引了一根水管到院子里,又自已挖了一条小型排水沟通向院外的下水道。厕所里装了一个简易的水冲式马桶,厨房则安装了一个洗菜盆和一个灶台。虽然简陋,但已经比大多数人家的条件好了很多。
“在这个年代能有上下水,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 李阳心里想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木工练习:门窗和家具改造:
为了更好地优化房间空间,李阳决定自已动手做一些木工活。他先把老旧的门窗拆下来,用刨子刨平木板,再用锯子裁出新的尺寸,为每个房间重新装上结实的新门和窗框。
他还用剩下的木板做了几个简易的衣柜和储物架,虽然手艺不算精湛,但已经非常实用。
“虽然不如现代机器做得精致,但这也算是我的手艺了。”
地面铺设和墙壁修缮:
李阳从街道办申请了一些建筑材料,用水泥和沙子把院子里的地面重新铺平,还在房间里铺了一层简单的木地板。墙壁则用灰泥抹平后刷上了白石灰,整个小院顿时明亮了不少。
在这个年代,装修房子并不像现代那样自由随意。尤其是在城市里,房屋属于公产,翻修或者改造必须经过街道办的审批,否则很容易被举报或者罚款。
李阳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动工之前,他特意去街道办递交了申请。他的理由很充分:“房子年久失修,墙壁漏风,地面不平,甚至影响了安全,所以需要进行必要的翻修。”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开始有些犹豫:“李阳,你这申请上的改造内容不小啊,电路改装、上下水系统,这些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搞的东西。”
李阳早有准备,笑着解释:“我只是做些基础的修缮,尽量改善生活条件,毕竟这房子实在太旧了。上下水和电路我都会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来做,不会乱来的!”
为了打消街道办的顾虑,李阳还特意请了厂里的电工师傅出面担保:“李阳这人技术好,动手能力强,他搞的这些东西绝对没问题。”
街道办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但附加了一些条件,比如“不能破坏房屋结构”“改造后必须接受街道检查”等。李阳一口答应,回去后立刻按照计划开始施工。
……
经过街道办的批准,李阳的翻修计划正式进入了施工阶段。但考虑到自已一个人动手效率太低,很多工程又涉及水电和泥瓦活,他果断找了厂里的施工队帮忙。
厂里的施工队平时负责厂区的基础建设和设备维修,技术过硬,干活利索。
李阳利用自已保卫科的身份和厂里的人脉关系,很快就请到了这支施工队,并将翻修计划详细地交代给了施工队长。
施工队一进场,整个四合院顿时热闹了起来。
推车、沙子、水泥、钢管、木板等材料陆续送进了院子,工人们忙着测量、搬运和施工。这在平时安静的四合院里,简直是一场大事件。
施工队一进驻,院子里就炸开了锅。
四合院的居民们早已经习惯了“凑热闹”,看到李阳居然请了施工队装修,大家全都围了过来,有的伸长脖子看,有的直接站在门口指指点点。
一大妈皱着眉头说道:“哎哟,这李阳还真是有钱啊!这年头,谁家装修能请施工队的?咱们院里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这种阵仗!”
二大爷摸着胡子,有些不满地说道:“小年轻就是爱折腾,这房子住得好好的,非得搞什么装修!你看看,这沙子水泥都堵着路了,咱们走路都不方便了!”
许大茂站在人群后面,冷笑着说道:“切,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弄点水泥和木板吗?我看他就是为了显摆!搞这么大动静,谁不知道他是个小保卫科的,能有几个钱?”
一个大爷倒是比较冷静,站在一旁说道:“李阳这孩子不简单,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脑子活。咱们院里就他一个人动了装修的心思,其他人呢?不还是凑合着过日子?”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羡慕的,有不屑的,有酸溜溜的嫉妒,但无论如何,李阳的装修成了整个院子里的头号新闻。
随着施工队的工作展开,院子里更是闹得鸡飞狗跳。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干活,但施工本身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却让院子变得异常拥挤。推车轱辘叽叽响,水泥搅拌机的声音嗡嗡作响,敲敲打打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阳的小院里堆满了各种材料,墙边放着几捆电线,地上摆着几桶石灰,甚至连院子中央都放了一堆砖块。这让院里的其他居民颇有意见。
二大妈抱着胳膊站在门口,嘟囔着:“这李阳可真是折腾得厉害,天天这么吵,咱们连个清净日子都过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