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说得没错,一会儿庶妹果然让丫鬟拿了琴来,她款款走到苏老太太的面前:“祖母,趁今儿中秋家宴,阖家团圆之际,孙女儿给各位表演一段琴艺吧,愿月圆人亦圆,福?满人间。”
文若的琴艺本是她的长项。
当身姿纤细的少女盈盈坐于案前,随着素手的轻轻拨动,明快的琴音便从这方小小的露台倾泻出去,由平静的湖面一直延伸到月华铺洒的夜色中……
琴曲的技法醇熟得让人挑不出一丝儿错处,关键她年龄还小,想见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这使得苏老太太与冯氏都赞许的点了点头,便是大老爷与苏文翰也放下了手中的杯盏望了过来。
至于苏二老爷,已经晃晃悠悠的打起了拍子。
琴音由轻快到激越再至舒缓,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完美的收尾,在场的人几乎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文若的面上也因此显现几分得色,这是既沈姨娘出事后她第一次感到身心的畅快。
她的视线从众人的头顶掠过,最终停留在了嫡姐的脸上。
于是文希便望见这位庶妹的嘴角微微勾起,眼中带着浓浓的挑衅。
二姑娘苏文清颇为不以为然,她点点旁边的人,“倒真让你说中了,依我看还没你弹的好。”
文希笑着拿酒杯碰了碰她的,并没有回复。
受这位苏四姑娘的影响,小辈们接下来开始争相表演,看似欢乐随意的背后,却是藏着暗自的较量。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苏文萱漾着甜笑的脸上微微黯了黯,王氏手伸到桌下抚了抚了女儿以示安慰。
接着有人便看到苏府的六姑娘走到二老爷的身前,也不知说了些什么,须臾,六姑娘便挽着父亲的手一块儿走到了老太太的面前。
苏文萱面带甜笑,在灯火的映照下像沾了饴糖的果子,她说:“祖母,孙女儿虽是不若四姐姐琴艺卓绝,可孙女儿也有才艺要表演给祖母与在座的各位。”
寥氏很给面子的捧场:“哟,看你连你亲爹都拉上了,想来这表演我们不看都不行。”
苏文萱不自在的笑,她的脸盆丰圆,眼睛很是闪亮,一张肉嘟嘟的红唇,笑起来眉眼弯弯。
只是鼻梁略低,现在看来还是小孩子,做什么动作都是可爱的。
苏二老爷很喜欢这个女儿,撒娇扮痴皆生动自然。
“让弟妹见笑了,这丫头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不若两位妹妹勤勉,就怕我豁出这张老脸也补救不了什么。”
众人都呵呵的笑,苏文萱红着脸抗议:“父亲可不能这样拆女儿的台。”
她望向王氏,两人不动声色的对了一下视线。
然后便从容的说道:“文萱琴艺不精更不会联诗,这便与父亲一块儿给各位变个戏法吧,权作博祖母一笑。”
苏老夫人也来了兴致,“哦,你姑且一试,也好让大家见识见识,照说这戏法要变好可不简单。”
苏文萱笑着应是,少顷,她的手上便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圈圈,中空,竟还当着众人的面特意抖了抖,接着从怀里拿出一块儿绣白牡丹的祡色手绢。
苏文萱把手上的圈和丝娟交给旁侧的苏二老爷检查。
“父亲说说,可是有何蹊跷?”
苏二老爷便笑:“并无。”
苏文萱这便把手绢覆在圈上,一脸神秘兮兮的道:“看我给大家变个什么?”
众人都被吸引住了视线,笑声阵阵,伴随着各种猜测的物品脱口而出。
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就连王氏也道:“你可快点吧。”
文萱做足了铺垫,这才干脆利落的一掀手绢,她把小手往那圈里一掏,接着一块小小的月饼便出现在了手上,居然是来自文希的定制版月饼。
“哇……”露台上马上传来一阵欢呼声,只文若的眼神微微黯了黯。
托着这块儿月饼,大家便看到这位苏府的六姑娘笑嘻嘻的走到老太太的面前,“祖母,请尝尝!”她的眼神漾着笑意,看起来既乖巧又可爱。
寥氏回头望望身后的文瑶与文秀,眼神有些发凉,她的两个女儿也都不错,只是不若二伯家的女孩们有灵气。
变过月饼之后,文萱又变了银锞子,糖果、最后还变了几枚小绢花,分给在场的姊妹们,就连文希也得了一朵。
戏法虽不复杂,关键是往外掏东西的期待与惊喜,最后既照顾到了祖母,又照顾了弟弟妹妹们的喜好。
一时苏六姑娘俘获人心无数。
文若未想到不过是个讨巧的戏法,就让她盖了自个儿的风头去。
文希也发现这位平日对父亲撒娇卖乖、上琴艺课懒怠笨拙的六妹妹,竟也是不简单的。
最后,文希与文清倒是另辟蹊径以词入曲唱了两首诗歌,少女的声音脆甜,无论是合音还是单唱都让原本伤春悲秋的曲调有了另外一番风味,一时众人又被吸引住了视线。
像苏家这样的耕读之家,现下最不缺的就是文人,特别是现成的三位进士,还有二少爷文景、三少爷文轩,四少爷文煜,也都是各种诗词手到摛来。
就连年纪最小的苏文渊,也能迈着小短腿吟上一首像模像样的《折桂令》。
最后,这场堪称完美的中秋家宴在各人的吟诗唱曲中接近尾声。
如众人所见,宴席策划得非常成功,便是冯氏,也不得不感叹小姑娘们的奇思妙想。
是夜,沈府岚风堂的书房,那盒来自苏府的月饼被摆在了沈纪安的桌案上。
负责送月饼的尤管事还特意提醒:“这是苏三小姐托小的带给二少爷的。”
沈纪安左手拿着书,眼睛冷不丁的瞥了眼前方精巧的盒子,又继续翻了页,看起来丝毫没有尝月饼的打算。
尤管事不禁为他家二少爷捉急,走前犹不死心,“少爷不想尝尝么?苏府内的丫鬟们说,月饼是三姑娘亲手做的。”
沈纪安扫眼关紧的书房门,他把手中的书丢在案头,烦躁的捏了捏鬓角,最终还是打开了盒子。
没料到这一尝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这一盒八个月饼都进了他的肚子,完事嘴里还咕囔道:“这也太小了。”
这让进屋收拾的刘嬷嬷眼睛都瞪大了,她家少爷可是从不嗜甜的,难道这月饼真有什么蹊跷不成。
中秋节后,文希求了祖母出府巡店,许是因为筹备家宴让长辈们看到了她的能力。
不仅很快得到应允,就连大伯母也让身旁的嬷嬷去了一趟二门帮着联系马车。
这是文希第一次因为自已的事情出去,为防意外,她还点了郑云跟车。
沈氏在京城有四个铺子,开在繁华的正阳门大街上的首饰铺子与成衣铺子的生意最好,文希上次经过时记得那儿有处名叫聚鲜阁的食肆,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