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鱼获之后。
李河便带着小女娘李末语,揣着剩下的铜钱,来到了小镇上的坊市铺子一条街上,这条街整个街上的铺子都是卖的吃用的东西。
比如黍米,粗盐巴,以及一些卖吃的一些小食的。
李河先是买了一些黍米,粗盐家里还有一些现在还不着急买,等着下次过来卖了鱼获的时候再说。
转身准备回去的时候。
看到一个小摊上,有一对穿着比较干净的夫妻,一个年轻的郎君及一些女娘在卖一些甜黍饼,于是就要了两个。
打算给李末语,让她甜甜嘴。
之后给了铜钱,接过用油纸包着甜饼,顺手递给了跟在身旁边的小女娘李末语。
李末语也比较乖巧的接了,稍微打开一点油纸看了一下,就是品相比较普通的一般的黍饼,大概就是里面稍微的加了一点黄糖泡的水,和在黍面里面做成烤饼的,与平常的黍饼没有什么两样。
大概不同的地方就是饼子里面有糖,而糖在这个时代又是一个稀罕之物罢了。
拿到两个甜黍饼之后。
李末语也没有马上吃。
李河也知道以前自家的小女娘,一般碰到什么好食的什么好东西的时候,都喜欢带回家里,和老宅的家里的人一起分食,还话只有人多的时候食起来才香。
所以他也没有多问。
后来想起什么来以后,才又问到李末语有什么喜欢,需要的东西,这一次因为没有买粗盐巴,剩下的铜钱还多,正好可以一起买回去。
于是李末语便提出让阿父李河给她捎两斤菽豆回去,她有用。
穿越过来这几天,之后。
许多之前原主的一些记忆,也逐渐的恢复了。
她也知道了后世的黄豆,在这个时代叫菽豆,白菜叫菘菜,猪肉叫豚肉。
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叫出了菽豆这个名字。
而李河也认为自家的小女娘,喝黍米粥喝的厌烦了,想要泡一些菽豆煮在里面食,改一改胃口。
想了想便同意了。
于是又带着李末语到了另一家黍米铺子,买了两斤干菽豆,之后,父女两人便回到了镇上码头边的渔船上,划船回到了荷花村。
回到荷花村老宅的时候,天还没有黑。
李河留在柳树上糸渔船。
李末语先前一步进了老宅的院子。
阿婆顾氏也正在准备晚食。
于是李末语便直接去了灶房,直接把手里油纸包着的两个甜黍饼递给了阿婆,阿婆顾氏这几日在她生病的时候,一直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她也应该要懂得回报。
投桃换李的典故她还是知道的,何况这个人还是原主的阿婆。
阿婆顾氏接到油纸看了一下,原来是两个甜黍饼,也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二房家里的三个女娘,一场大病之后也转了性子了,不是之前得了好食之物后,先跑去找她的大阿姐,二阿姐。
现在改找她这个阿婆了,看来之前的那些疼爱,没白疼。
于是放下手里的油纸包,准备等晚食的时候分一分,让大家都尝上一尝。
她可不是一个偏心阿婆。
之后,看李末语将一小袋菽豆加了一些清水,全部都泡在一个瓦罐里。
也没有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