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屡屡侵犯营州,边境烽火连天,百姓苦不堪言。炀帝闻讯,勃然大怒,遂下旨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军队,誓要荡平契丹,以安边境。
韦云起,自幼饱读兵书,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他身形瘦削,却目光如炬,常着一身青衫,腰间挂着一柄长剑,行走间自有一股儒雅与威严并存的气质。此番领命,他心中暗自思量:契丹人勇猛善战,不可小觑,但若能借突厥之力,以智取胜,则大事可成。
启民可汗闻讯,即刻发骑兵两万人,交由韦云起指挥。韦云起站在突厥大军之前,目光如电,扫视着这些彪悍的战士,心中暗自点头。他深知,此战非同小可,必须严明军纪,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尔等听令!”韦云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本将将尔等分为二十营,分四路出发,每营相隔一里,不得混杂。听到鼓声行动,听到号角声就停止。无公事派道不得驰马,违者军法处置!”
突厥将士闻言,皆是神色一凛,纷纷点头应命。韦云起见状,心中稍安,随即又补充道:“本将治军严谨,尔等需谨记在心。若有违抗军令者,休怪本将无情!”
言罢,他大手一挥,鼓声顿时响起,突厥大军如潮水般涌出,按照既定路线进发。一时间,马蹄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雄壮的战歌。
然而,就在大军行进途中,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突厥的纥干,因贪恋沿途风光,擅自离队,违反了军令。韦云起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哼!军令如山,岂容尔等儿戏!”韦云起的声音冰冷如霜,仿佛能冻结人的心。
那纥干被押至阵前,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饶,但韦云起却不为所动,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便挥手示意行刑。
一时间,刀光一闪,那纥干的人头便滚落在地。突厥将士见状,皆是心中一凛,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纷纷跪在韦云起面前,身体不停地发抖,没有人敢抬头看他。
韦云起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此刻的自已,已经成了这些突厥人心中的神明,他们敬畏他、畏惧他,同时也依赖他。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尔等听好了!”韦云起的声音再次响起,“本将此次领兵,是要荡平契丹,以安边境。尔等需齐心协力,共赴国难。若有谁再敢违抗军令,休怪本将不客气!”
突厥将士闻言,皆是齐声应命,声音震天动地。韦云起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挥手示意大军继续前进。
契丹人本是依附于突厥的,因此对突厥人并无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深知这一点,便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制定作战计划。他让突厥人诈称到柳城与高丽人做买卖,并严令有敢泄露实情者就杀无赦。
契丹人果然没有起疑心,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些“商人”,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营地中做客。韦云起见状,心中暗自窃喜。他知道,自已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然而,就在契丹人沉浸在欢乐之中时,韦云起却突然下令发动攻击。突厥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契丹营地,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契丹人猝不及防,纷纷倒地毙命。
韦云起骑在马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这场残酷的战斗。他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契丹人的仇恨。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隋朝的利益和边境的安宁,更是为了证明自已的实力和智慧。
“杀!”韦云起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仿佛能穿透人心。
突厥将士闻言,皆是精神一振,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疯狂地屠杀着契丹人。一时间,契丹营地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契丹男女四万人全被俘获,男子被杀、女子和畜产被掠夺一空。
韦云起站在高处,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他心中没有丝毫的波澜和愧疚,只有对胜利的满足和自豪。他知道,自已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韦大人真是神机妙算啊!”一个突厥将领走到韦云起面前,满脸敬佩地说道,“我等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韦云起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深知,这场胜利并非自已一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此刻的他,却只想享受这份胜利的荣耀和喜悦。
“哼!契丹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韦云起冷哼一声道,“本将此次领兵前来,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厉害!”
突厥将领闻言,皆是连连点头称是。他们知道,韦云起不仅智慧过人、勇猛善战,更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这样的将领,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战斗结束后,韦云起将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了突厥人,其余的都拘押起来带回去献给炀帝。炀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悦,当即召集百官宣布道:“韦云起用突厥人平定契丹,文武双全,朕今日要亲自提拔他!”
言罢,炀帝大手一挥,便提升韦云起为治书侍御史。韦云起闻言,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已终于得到了炀帝的认可和赏识,从此以后在朝中便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然而,韦云起也深知,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契丹人虽然暂时被击败,但他们的仇恨和野心却并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