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合镇的陷落,陈军士气低落,纷纷溃退。杨广则率领着隋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桃叶山下。
在桃叶山下,杨广命令军队停止追击,开始扎营休整。他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已经被自已踩在脚下的陈朝疆域,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今日之战,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杨广对着手下的将领们说道,“我们要保持警惕,继续前行,直到彻底征服整个江南!”
将领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杨广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军,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在他的带领下,隋朝一定能够一统天下,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丙寅之日,天空阴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采石镇的戍主将徐子建站在城墙上,望着江面上隐约可见的隋军船只,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一纸告急文书,不仅关乎他的仕途,更关乎整个陈朝的命运。
“将军,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出发!”副将焦急地催促道。徐子建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马厩。他跨上那匹跟随他多年的战马,心中默念:“陈朝,我徐子建誓与你共存亡!”
沿途,百姓们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有的甚至跪倒在地,祈求上苍保佑国家安宁。徐子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当徐子建风尘仆仆地赶到都城时,天色已晚,但皇城之上依旧灯火通明。他直接闯入皇宫,不顾一切地冲向大殿,手中的告急文书几乎要被他捏碎。
“陛下,隋军已过江,形势危急!”徐子建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陈后主闻言,手中的葡萄滑落,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丁卯日,陈后主召集公卿大臣进宫商议对策。大殿之上,气氛凝重,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陛下,隋军势大,不可硬拼。”一位老臣首先发言,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哼,我陈朝岂是软弱可欺之辈?”陈后主怒拍龙椅,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朕要亲自领兵出征,与隋军决一死战!”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有人赞同,认为这是彰显皇威的绝佳时机;也有人反对,担心此举会置国家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终陈后主拍板决定:由他亲自统帅大军,同时任命萧摩诃、樊毅、鲁广达三人为都督,负责具体作战指挥;而司马消难和施文庆则担任大监军,负责监督军务。此外,还派遣南豫州刺史樊猛统帅水军出守白下城,以应对隋军可能的水上进攻。
出征前夕,陈后主在皇城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他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整装待发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将士们!”陈后主的声音响彻云霄,“我们即将踏上征途,去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请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就一定能够打败隋军、保卫家园!”
将士们闻言精神大振,纷纷高呼:“万岁!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在这激昂的气氛中,陈后主还特意邀请了那些被征发的僧尼道士们上前。他望着他们略显笨拙的身影和紧张的神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你们虽然不是正规的军人,”陈后主语重心长地说,“但你们的精神和勇气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今天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无论你们出身如何、信仰如何,在战场上我们都是并肩作战的兄弟!”
此言一出,僧尼道士们纷纷动容。他们知道,虽然自已并不是为了信仰而战,但此刻他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随后陈后主又亲手为每位将士佩戴上了代表荣誉和责任的勋章,并鼓励他们要珍惜这份荣誉为陈朝的未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