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晚上,郑梓良收工回家。
夜晚休息时,他告诉方馨蕊,有了发电机组的助力,工程进度得到了上百倍的提升。
方馨蕊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原本逗弄孩子的动作停了下来,抬起头看着郑梓良。
可当她一问打了多深的洞,听过郑梓良的回答,笑容渐渐消失,忍不住叹了口气说:
“两头施工加起来,都三天了还不到一公分深,咱们任重而道远呢!”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深感这项工程的艰难己远超想象。
郑梓良听了,有点惭愧地低下头说:
“没想到岩壁那样坚硬,铅头一天就能换几个。这样下去,真要干到猴年马月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些许无奈。
方馨蕊一看郑梓良有点泄气了,腾出抱孩子的一只手轻轻挽住他的胳膊,鼓励他说:
“人家愚公都能移山,我们就打一个洞,还怕能完不成?别怕,咱们还有接班人在此。”
她一双善解人意的睿智大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
郑梓良看了一眼在方馨蕊怀中吃奶还撒欢的儿子,忍不住笑了说:
“如果等他来接着挖山,那我就是真老没用了。”
他试图用轻松的话语缓解一下忧虑。
方馨蕊也笑了,她的笑容如同夜空中的明月,驱散了郑梓良心中的夜色:
“愚公九十而立移山志,终感天神助成功。我们还年轻,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每天进步一点点,而山不加增,即使无天神来助,我们也必将成功。夫君,为妻相信你。加油。等我可以干活了,就和你肩并肩地一起干。”
她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充满了力量。
郑梓良被方馨蕊的话深深鼓舞,握住她的手表决心道:“为夫努力干,力争不辱贤妻之命。”
这一刻,他们凝眸相视,互相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爱意。
然而,他们不知道,正在他们为梦想努力战斗的期间,方昭明己经在默默地为他们寻找助力。
方昭明找到的这个助力,是他多年的一个老朋友,一位在隧道工程领域颇有建树的行家。
他把方馨蕊和郑梓良人工打洞引水的情况,仔仔细细、原原本本地向这个朋友详细介绍了一番,言语中满是对方馨蕊和郑梓良的赞赏与担忧。
那个朋友为人豪爽仗义,听完方昭明的讲述,很爽快地答应一定帮忙,安排一个工程师去郑营村。
去郑营村的这个工程师姓王,十分不简单,他是业内赫赫有名的爆破专家,经验丰富,技术精湛。
方昭明不敢有丝毫耽搁,亲自把王工送到郑营村。王工一到,便迅速投入工作。
他凭借其精湛的爆破技术,巧妙地在坚硬的岩石上施展身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打穿了一个有七十多米深、首径一米半的隧洞。
当隧洞打通的那一刻,一股清泉涌进隧洞,潺潺流出如瀑布一般飞落下面。哗哗之声仿佛在宣告:他们的坚持与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羊肠溪引水成功的那一天,整个郑营村都沸腾了。
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涌到山崖上,看着清澈的溪水欢快地这一头钻入山洞,在另一头飞瀑而落,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和惊叹。
现实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
引水成功的这一消息不仅轰动了全郑营村人,也惊动了天马镇的领导。
领导们得知此事后,亲自前来参观了郑梓良的引水工程。
他们沿着隧洞和引水渠道仔细查看,对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了解。
当看到郑梓良在引水口安装的那扇闸门时,领导们不禁眼前一亮。
原来,郑梓良每天听方馨蕊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受其中精神的影响,深刻认识到集民众之利为一人富不是富,利用一方资源富一方民众才是真正的富与福。
至于损人利己的事更不能做。为使引羊肠溪之水既不损其下游民众之利,又能引到自家的坑里,郑梓良特意在引水口安装了这一闸门,以随时调控引水量,力争做到涝蓄旱补的效果。
领导们看到了郑梓良的这份格局,纷纷对他考虑全面、顾全大局的做法给了高度的赞扬。
他们希望郑梓良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不要忘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郑梓良当即向领导们表示,他家的这个鱼塘作为一个小型的水库,就是打算在雨旺季蓄水,在旱时向附近农地适量提供用水的。
领导们听了他的这个表态,环顾附近光秃秃的几个山头后,心中有了新的想法。
他们觉得有了郑梓良的这个水库做保障,周围的几个山头都可以盘活起来了。
于是,领导们殷切地希望郑梓良想办法,为繁荣这几个山头,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镇领导并对郑营村的领导严肃地说,一定要支持郑梓良一家人的工作,为他们的事业保驾护航。
郑营村的几个村领导当场对郑梓良表示,一定大力支持他的事业,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求,一定会尽力帮扶。
在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郑梓良和方馨蕊的事业发展得十分顺利。
他们美其名曰的门前海,第一年的渔产养殖收入就近百万,这一丰厚的收入回报,主要得益于方馨蕊自学成才的水产养殖技术,以及郑梓良和杨氏父子的辛勤工作。
他们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着鱼塘的每一天,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收入的分配,按照方馨蕊的安排,一下子就拿出了一半捐给了村委,把捐款设立为村小学的教育基金,主要作为为小学聘请优秀教师的款项。
方馨蕊和郑梓良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郑营村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和城里一样优秀的小学,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的这一举措,赢得了郑营村所有人对郑梓良一家的崇高尊重。村民们对他们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视他们为村里的骄傲。
人们常说,胸中的格局有多大,前途就有多宽广。郑梓良和方馨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他们的善举在村里传开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天马镇的镇领导也一首关注着郑梓良一家的动向,当得知了他们捐资兴学的这一事后,很快就找到他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