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宫阙:凤仪台
九重宫阙:凤仪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九重宫阙:凤仪台 > 第6章 更漏移星

第6章 更漏移星

加入书架
书名:
九重宫阙:凤仪台
作者:
青江山水韵
本章字数:
3124
更新时间:
2025-05-31

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夜深人静时格外清晰。沈青鸾值夜守在太后寝宫外,数着一声声水滴。

自从查看《药师经》后,她总觉得宫中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是今夜,铜壶滴水的节奏似乎与平常有些不同。

"滴答、滴答..."忽然,水声错乱了。

沈青鸾凝神细听,发现滴水的间隔确实有异。按照宫中的规矩,更漏计时必须精准,绝不容许出错。

她循着声音走去,拐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座废弃的钟鼓楼前。这里本是专门负责打更的地方,但自从三十年前一场大火后就荒废了。

月色惨淡,钟鼓楼在夜风中发出吱呀声响。沈青鸾小心翼翼地推开虚掩的门,浓重的灰尘扑面而来。

楼内陈设依稀可辨,铜壶滴漏架在正中,一件破旧的衣裳挂在横梁上,无声地飘动。

沈青鸾举灯细看,那衣裳款式古老,绣工精美,赫然是一件元后的凤袍。袍服虽然褪色,但金线绣出的鸾凤纹样依然清晰。

更令她惊讶的是,凤袍上还残留着一股奇特的香气,似龙涎香,却又混着一丝刺鼻的气味。她凑近闻了闻,心头一震——这是剧毒的鹤顶红!

正要退开,衣袖却被什么东西钩住了。定睛看时,是一片断裂的指甲,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景琰"二字。

"谁在那里!"突然,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

沈青鸾连忙藏好指甲,转身看见一个佝偻的老太监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来。

"回禀公公,民女是太后身边的医女,方才听见更漏声异,特来查看。"

老太监浑浊的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她:"更漏声异?这更漏早就停了,三十年了,再没响过..."

"可是民女分明听见..."

"你听见的不是更漏,"老太监突然发狂般大笑,"是冤魂在滴血!那一夜,就是在这里,她死在这里..."

"她?公公说的是..."

老太监仿佛没听见,自顾自地说着:"龙涎香,好香啊...可怜的娘娘,她最爱这香,却不知里面加了鹤顶红..."

沈青鸾心跳加速:"公公可是当年服侍元后的?"

老太监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清明:"你是谁?为何问这个?"

不等沈青鸾回答,他又喃喃自语起来:"景琰,小皇子...那夜他也在这里,看见了一切...可怜的孩子,断了一根手指..."

沈青鸾想起刚才发现的断甲,若有所思。这位景琰想必就是如今的皇帝,难道他当年亲眼目睹了元后之死?

正想继续追问,老太监突然捂住胸口,疯疯癫癫地撞向柱子。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下,在地上写下"灯灭人亡"西个血字。

"来人啊!"沈青鸾大喊。很快有侍卫赶来,将老太监抬走。

等人群散去,沈青鸾重新审视这座钟鼓楼。月光从缺损的屋顶漏下,正好照在那件凤袍上。龙涎香的气息若有若无,更漏的水滴声却再也听不见了。

她取出方才藏好的断甲,借着月光仔细端详。指甲上的"景琰"二字笔画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这样说来,皇帝幼时确实曾来过这里。

想起老太监临走前写下的血字,沈青鸾若有所思。"灯灭人亡"西个字像一个诅咒,又像一个预言。而元后的死,或许就和某盏灯有关。

她想起前几日在延禧宫暗格里发现的那盏鸾纹宫灯。宫灯、毒香、断指,这些线索渐渐在她脑海中连接起来。

忽然,一阵风吹过,凤袍无声地翻动。借着月光,沈青鸾看见袖中暗袋里露出一角黄绢。她小心地取出来,发现是一张残破的方子。

方子上记载的正是龙涎香的配方,末尾还有一行小字:"永昭三年春,进御。"而在署名处,赫然写着"太医院院判沈震"几个字。

沈青鸾手一抖,差点摔落方子。沈震是她的父亲,他曾是太医院院判不假,但为何会在元后死前为她调配龙涎香?

更诡异的是,这方子的笔迹与她前日在《金匮玉函》上看到的批注如出一辙。难道父亲与元后之死有关?

沈青鸾收好方子,转身欲走,却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异响。回头时,只见那件元后的凤袍不知何时己经掉在地上,而横梁上赫然多了一道暗格。

月光透过暗格照下,在地上映出一个奇特的图案。沈青鸾定睛看时,竟是一个仿佛泣血的琵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