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伫立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街道,心里有些烦闷。齐天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捏着一份文件,眉头拧成了麻花。
“合作方态度变了。”他终于开了口,声音低得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们要重新评估风险。”
我没吭声,转身走到他对面坐下。其实我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它来得如此突然。
“啥时候的事儿?”我问。
“半小时前。”他把文件递给我,“这是他们发来的正式函件,话虽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他们对咱们的项目起疑心了。”
我接过文件,匆匆扫了一遍。果不其然,里面好几处提到“信息不对等”“数据透明度不够”,甚至还暗示我们可能隐瞒了某些关键风险因素。
“他们收到啥了?”我追问。
齐天没回答,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洒在他背上,那背影看上去沉甸甸的。
“有人给他们提供了对咱不利的信息。”他背对着我说,“而且是内部人。”
我心脏猛地一缩。
“你咋知道?”
“他们说得太具体了,这些内容外面的人可不容易搞到。”他转过身,目光像刀子一样锐利,“他们提到了上周三数据的异常波动,还有系统升级时的延迟问题。这些细节,只有参与项目的内部人员才清楚。”
我沉默了几秒,又问:“会不会是操作失误或者技术故障啊?”
“不排除这种可能。”他点点头,“但也不能排除另一种情况——有人故意泄露了机密。”
空气一下子安静得吓人。
“咱得调查。”我说。
他点点头,眼神特别坚定。
第一站是IT部。
主管老李西十来岁,平时办事一向靠谱。听到我们要查服务器日志,他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但马上又镇定下来。
“最近确实有几次异常访问记录。”他一边调取后台日志,一边解释,“不过权限管理一首很严,要访问核心资料库得经过好几重验证。”
“那能查出是谁动了数据不?”我问。
“能,但得花点时间。”老李抬头看了眼齐天,“你们要查哪部分?”
“所有跟项目核心内容有关的访问记录,尤其是过去一周内的。”我说。
他点点头,开始操作。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串访问记录。
“这些都是有权限的访问。”老李指着列表,“不过……”他停顿了一下,“今晨三点,有一份加密文档上传到了主服务器,IP地址是公司内部的,但操作终端不在公司网络范围内。”
“啥意思?”齐天皱起了眉头。
“就是说有人用远程设备连进了公司系统,还上传了一份不明文档。”老李脸色不太好看,“更怪的是,那份文档现在被设成了只读状态,我都没办法查看内容。”
我和齐天对视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你能追踪那个IP不?”
“正在追踪呢。”老李敲着键盘,“不过……这个IP地址显示的位置有点怪。”
“哪儿怪了?”
“本市郊区的一家咖啡馆。”他调出地图界面,“这家店好多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办公的人爱去,Wi-Fi信号强,方便临时联网。”
我记下了地址。
“谢谢。”我对老李说,“这事先别声张。”
他点点头,表情有些复杂。
离开IT部后,我拨通了一个电话。
“喂,小林,我是我。”我说,“你还能联系上昨天那个女助理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可以试试。”她语气很谨慎,“咋啦?”
“我想确认个事儿。”我压低声音,“她是不是说过‘有人给他们提供了对咱们不利的信息’?”
“你咋知道的?”她很惊讶,“这话她确实说了,但我没跟别人讲过。”
“现在告诉我也不迟。”我说,“她有没有说是谁提供的?”
“没有。”她顿了顿,“但她提到那些信息特别详细,像是从内部流出去的,还附带了一些截图和邮件备份。”
我心里“咚”地一下。
“谢谢你。”我说完就挂了电话。
齐天站在旁边,脸色冷冰冰的。
“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啊。”他说。
“咱得赶紧找出这个人。”我说,“不然不光合作方那边,整个项目都得受影响。”
他点点头,眼睛望着窗外。
“你觉得会是谁?”我问。
他没马上回答,慢慢说道:“公司里能接触到这些数据的人不少,但能大半夜远程操作,还能绕过权限限制的人,没几个。”
我明白他的意思。
“你是说……内部高层?”
他没否认。
“我亲自去一趟那家咖啡馆。”我说。
他看着我,眼里透着一丝担心。
“我陪你去。”他说。
我摇摇头。
“你现在这身份不合适。”我小声说,“要是对方真的是公司内部的人,他们看到你去,肯定会有所防备。”
他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那你小心点。”他说,“带上录音设备。”
我点点头,拿起包准备走。
临出门,他突然拉住我的手腕。
“别忘了。”他轻声说,“不管遇到啥,都要保持冷静。”
我冲他笑了笑,轻轻点了下头。
咖啡馆不大,装修是复古风格,角落里摆着几台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供客人用。我走进去时,前台有个年轻女孩正低着头整理账单。
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杯美式咖啡,然后打开笔记本电脑,装模作样地处理工作。
没过多久,我注意到柜台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本店提供免费Wi-Fi服务,请扫描二维码登录。
我掏出手机扫了一下,弹出的页面上有几个选项,包括访客登记和上网记录查询。我犹豫了一下,决定试试看。
“你好。”我走到前台,“我是附近公司的员工,想查一下前几天的上网记录。”
女孩抬起头,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我们这儿不提供这项服务。”她说。
“是这样。”我笑了笑,“我朋友之前在这儿办过事,说可以通过扫码查到当时的登录信息。”
她愣了一下,然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那是以前的系统。”她说,“现在换了新的,记录都清空了。”
我点点头,装作理解的样子。
“那就算了。”我说,“打扰了。”
回到座位后,我盯着屏幕,脑子乱糟糟的。
这家店的Wi-Fi记录真的被清空了吗?还是说……有人提前动手了?
我深吸一口气,意识到事情比我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第一时间打开了加密文档。
它安静地躺在我的电脑里,就像一颗没引爆的炸弹。
我输入密码,文档慢慢打开了。
里面是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封面上印着“Z.Y.”两个字母,页脚标注的时间是三天前。
我的心跳陡然加快。
这不是别人,正是我在家庭聚会上看到的那个模糊名字。
而此刻,它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眼前。
这份计划书的核心架构,和我们正在推进的新项目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一些技术参数都分毫不差。
我死死盯着屏幕,手指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这绝不是巧合。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泄密事件。
而幕后黑手,不仅了解我们项目的细节,还掌握着足以动摇合作方信心的证据。
我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谁会干出这种事?
他们为啥要这么做?
更重要的是……
他们下一步,又打算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