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情况紧急,而且我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麻烦大家。”
“想着息事宁人算了。”
“没想到……”
他也没想到,这十五块钱,竟然会在这里被翻出来。
杨议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怒火。
“小张,你做得没错。”
“错的是那个李有方!”他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们轧钢厂,绝不允许这种害群之马存在!”
杨议和胸口那团火,依旧烧得旺。
他指节捏得发白,手背青筋暴起。
“这个李有方,必须严肃处理!”
“小张,你放心。”
杨议和转向张帆,语气却缓和了不少。
“这件事,我亲自来办。”
“绝不会让你白白受了这个委屈。”
“更不能让这种歪风邪气,在我们轧钢厂里滋长!”
杨佳也跟着点头,“您一定要好好查查这个李有方。”
“平时他就仗着保卫科的身份,没少干些狐假虎威的事儿。”
“这次竟然敢把主意打到张帆头上,太过分了。”
杨议和摆了摆手。
“行了,这事我心里有数。”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帆身上。
“小张,你这次采购羊肉,立了大功。”
“不仅解了厂里的燃眉之急,还给咱们厂省下了一大笔钱。”
“按理说,厂里应该给你记功,给你发奖金。”
“现在倒好,功臣反而被人敲竹杠。”
“那十五块钱,我会想办法从李有方那里要回来。”
张帆摆了摆手。
“杨组长,不用了。”
“钱是小事。”
他不想因为这点钱再节外生枝。
杨佳却很坚持。
“那不行。”
“这不是钱的事,这是原则问题。”
“凭什么让他白白拿了这钱。”
“小杨说得对。”杨议和赞同地点点头。
“这钱,必须追回来。”
“而且,要让他连本带利吐出来!”
他语气决绝。
张帆见他们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点点头。
“那……好吧。”
杨佳这才从抽屉里拿出账本。
杨佳把账本推到张帆面前让他核对账目有没有问题。
张帆连看都没看。
他笑了笑。
“杨组长你算的账,我一百个放心。”
“肯定没问题。”
他对杨佳的业务能力,那是相当信任的。
“那好。”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开始点钱。
“张帆,你点点。”
张帆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
他也没客气,首接揣进了怀里。
“谢谢杨组长。”
这笔钱对他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刘毅水在一旁看得眼热。
“啧啧,这么多钱啊。”
“张帆兄弟,你这可发了一笔小财啊。”孙小宝也凑趣道。
“是啊是啊,张帆,这回你可是咱们采购部的大功臣加大财主了。”
“是不是得表示表示啊?”
他挤眉弄眼地看着张帆。
张帆被他们说得有些不好意思。
“行啊,没问题。”
他也是个爽快人。
“今天我请客。”
“大家想吃什么,随便点。”
“哇哦!太好了!”孙小宝第一个欢呼起来。
刘毅水也咧嘴笑了。
“张帆兄弟敞亮!”
杨佳笑着摇了摇头,看着他们几个活宝。
“你们啊,就知道起哄。”
孙小宝嘿嘿一笑。
“杨组长,这可不是起哄。”
“这是替张帆兄弟高兴,也是咱们采购部难得的喜事。”
“必须得庆祝一下。”
刘毅水也连连点头。
“对对对,庆祝一下。”
“咱们去哪儿吃啊?”
他看向张帆。
“我知道一个好地方!”孙小宝抢着说道。
“聚春楼!”
“那里的菜,味道绝了!”
他说着,还咂了咂嘴。
刘毅水眼睛一亮。
“聚春楼?那可是个好地方。”
“就是……有点贵吧?”
他有些迟疑。
聚春楼是京城有名的饭庄,消费可不低。
张帆这次虽然拿了不少钱,但也不能这么铺张。
孙小宝摆了摆手。
“哎呀,难得高兴嘛。”
“再说了,张帆兄弟现在可是‘万元户’的潜力股。”
“吃顿聚春楼算什么。”
他这话自然是开玩笑的。
张帆笑了笑。
“行,就聚春楼。”
“今天我买单,大家吃好喝好。”
他大手一挥,颇有几分豪气。
倒不是他真的不在乎钱,而是觉得这次确实值得庆祝。
“好耶!”
孙小宝和刘毅水再次欢呼。
杨佳看着张帆,眼神里带着欣赏。
这个年轻人,不仅能力出众,为人处世也落落大方,不小家子气。
杨议和也满意地点点头。
“行,那就这么定了。”
“不过,我今天还有点事,就不跟你们年轻人一起闹了。”
他笑着说道。
“你们好好聚聚。”
“小张,以后好好干。”
他对张帆充满了期许。
“是,杨厂长,我一定努力。”张帆郑重地回答。
事情商议妥当,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下班的点。
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张帆想起女儿小米粒还在一大爷易中海家,便跟大家打了声招呼。
“杨厂长,杨组长,刘哥,小宝哥,我先去接一下孩子。”
“咱们聚春楼门口见?”
“行,没问题。”刘毅水应道。
“那你快去快回。”孙小宝催促道,他己经有些迫不及待想去聚春楼大快朵颐了。
张帆点点头,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他心里惦记着小米粒。
也不知道小丫头今天乖不乖,有没有给一大爷一大妈添麻烦。
他从厂里出来,先去了一趟副食品商店。
他记得上次易中海说家里的肉票快用完了。
这次他得了不少钱,也想买点东西感谢一下一大爷一大妈。
他花了一块钱,买了一斤猪肉,又要了二斤白面。
售货员看他出手大方,态度也热情了不少。
提着东西,张帆脚步轻快地往西合院走去。
回到西合院,刚进院门,就听到一阵孩子的嬉笑声。
是小米粒的声音。
他循着声音,来到中院。
只见小米粒正和邻居宋寡妇家的两个孩子——莎莎和小春山,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
一大妈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纳鞋底,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易中海则在一旁修理一个坏掉的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