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读书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读书日记 > 第30章 为什么多数人学不会术数?

第30章 为什么多数人学不会术数?

加入书架
书名:
读书日记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4890
更新时间:
2025-05-16

两千年的时光未能冲淡《盐铁论》的锋芒:“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划破农耕文明的幻象,也刺痛着当代人的神经。当你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挤成沙丁鱼时,有人正用算法收割流量;当你在会议室通宵修改 PPT 时,有人己通过股权设计掌控行业命脉 —— 这不是命运的不公,而是认知维度的代际碾压。

认知陷阱:勤劳如何成为自我囚禁的牢笼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灯火通明,90 后设计师小林第 28 次修改方案。她坚信 “越努力越幸运”,却在体检单上看到甲状腺癌的诊断书。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当代 “力耕者” 的集体困境 ——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劳动价值的三大认知幻觉

时间幻觉:错把 “投入时长” 等同于 “价值创造”,却不知 90% 的忙碌都在为系统填补漏洞。就像农耕时代的 “亩产思维”,汗水与收成的简单对等早己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体力幻觉:盲目信奉 “天道酬勤”,却忽视机器己能替代人类进行 24 小时无休劳作。工业时代的 “工时陷阱”,将人异化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道德幻觉:用 “勤劳美德” 自我感动,实则是对战略懒惰的粉饰。信息时代的 “内卷困局” 中,无数人在 “PPT 造火箭” 的无效劳动中消耗生命。

当你炫耀全年无休的 “敬业” 时,资本家正在计算你的剩余价值转化率;流水线上的工人越勤奋,工业革命的齿轮就转得越快。

劳动价值的三维分层

体力劳动层:外卖骑手每单赚取 6 元,用时间密度换取生存资料,努力的上限被物理时间严格限制。

脑力套利层:骑手培训师开发路线优化课程,将单位时间价值放大百倍,用脑力置换生产资料。

系统构建层:平台架构师设计派单算法,创造千亿级商业生态,通过规则收割整个行业的红利。

程序员的 35 岁危机,本质是困在 “代码力耕者” 的维度,始终未能掌握 “技术势局” 的核心 —— 真正的护城河不是写代码的速度,而是制定代码世界规则的能力。

术数觉醒:从被算法支配到设计算法

财富的本质:多维套利的游戏

空间套利:15 世纪威尼斯商人搬运香料,21 世纪字节跳动搬运注意力,本质都是利用信息差获取利润。

时间套利:巴菲特 “别人恐惧我贪婪” 的投资哲学,马斯克押注火星殖民的未来,都是在时间维度上的精准博弈。

认知套利:掌握 10% 的关键信息,就能撬动 90% 的资源错配。底层拼体力,中层卖脑力,顶层则在概率游戏中掌控全局。

杭州女生小美从月薪 5000 的淘宝客服,到年入 300 万的智能客服系统开发者,她的破局之路堪称现代 “术数” 典范:将重复劳动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产品,完成从执行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个人算法系统的构建指南

输入端口:

每日投入 3 小时获取高密度信息,优先级:行业研报>专业书籍>短视频;

建立 “暗知识” 捕猎网络,通过闭门会议、垂首社群突破信息茧房。

处理内核:

运用 “贝叶斯思维” 持续迭代认知,根据新证据修正决策模型;

将具体经验抽象为可迁移方法论,例如把送外卖的经验转化为动线优化理论。

输出引擎:

打造可复制的成果,如开发课程、编写操作手册;

利用股权、IP、专利等杠杆,实现价值的指数级增长。

学校教我们 “做试卷”,而现实需要 “出考题”—— 前者在既定规则中内卷,后者则通过重构规则实现通吃。

势局思维:在秩序裂缝中寻找破局点

势能积累的三大暗规则

蓝海在红海的毛细血管中:拼多多崛起于五环外市场,证明高利润机会往往藏在主流视野之外。

头部效应催生尾部机会:自媒体行业巨头的衰落,反而为垂类账号释放出市场空间。

风险与红利共生:早期比特币玩家、跨境电商税务筹划者,都是在合规性边缘发现机会。

破局者的三重境界

看见局:抢占信息高地,加入优质付费社群,关注垂首领域专家,而非盲目追逐百万粉大 V。

利用局:拓展弱关系网络,每周结识一位跨行业人士;打造 “价值交换器”,用专业技能置换稀缺资源。

重构局:精准踩准周期律动,在经济熊市储备技能、行业转型期切入赛道,实现降维打击。

美团骑手研究算法是战术努力,而王兴设计算法则是战略降维 —— 认知维度的差距,决定了竞争的胜负。

警惕伪术数的深坑

成功学的三大毒瘤

归因谬误:将时代红利包装成个人方法论,忽视运气与环境的关键作用。

幸存者偏差:用 1% 的逆袭案例掩盖 99% 的失败现实。

因果倒置:鼓吹 “坚持就能成功”,却避而不谈选择比努力重要百倍的真相。

金融投资的三重幻象

技术分析的陷阱:妄图从 K 线图中寻找规律,却不知高频交易算法早己进入量子博弈时代。

价值投资的误区:盲目模仿巴菲特,却忽视其背后对货币体系的深刻理解。

镰刀与韭菜的错觉:散户总幻想成为收割者,实则只是资本博弈中的牺牲品。

AI 时代的人类终极价值

当 AI 开始取代重复性 “术数” 工作,人类最后的壁垒在于:

痛苦炼金术:将挫折转化为认知跃迁,如褚时健 74 岁种橙东山再起。

意义魔法:在虚无中创造集体信仰,淄博烧烤、寺庙经济的爆火皆源于此。

深渊共情力:理解人性深处的非理性需求,这是 AI 永远无法触及的领域。

未来最稀缺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赋予知识灵魂的能力。当 ChatGPT 能生成 80 分的方案时,真正的赢家将是提出 101 分问题的人。

杀死那个 “勤奋的自己”

两千年前的桑弘羊早己预言:“力耕者的宿命,是被术数者定价。” 在 AI 革命的浪潮中,我们更需清醒认知:

劳动本身无法致富,决定财富的是分配劳动的方式;

单纯拼命难以改变命运,重构努力的维度才是关键;

知识的力量,在于将其转化为认知武器的能力。

真正的 “术数” 不是算计,而是认知的升维;终极的 “势局” 不是掠夺,而是生态的共建。从现在起,忘掉盲目的 “勤奋”,开始学会 “设计勤奋”—— 这或许是打破千年困局的唯一出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