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充值记录被刻进史书
我的充值记录被刻进史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的充值记录被刻进史书 > 第六章:殚精安黎庶,仁政定新基

第六章:殚精安黎庶,仁政定新基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充值记录被刻进史书
作者:
可可妥罗夫斯基
本章字数:
6946
更新时间:
2025-05-09

黎明的微光终于刺破了冀南的夜幕,驱散了笼罩在下曲阳城上空的黑暗与血腥。一夜激战的痕迹随处可见:倒塌的木栅、破碎的门窗、街道上干涸或尚未干涸的血迹,以及角落里来不及清理的尸体。然而,与这些战后的疮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黄巾士兵们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忙碌的身影。

胜利了!他们这些被追杀、被围困、食不果腹、濒临绝境的残兵败将,竟然真的攻下了一座县城!这在不久之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那位神秘而伟大的“黄天大神”的眷顾,以及他们年轻却日益展现出非凡魅力的圣女张宁的领导。

城门处,周仓正亲自指挥着士兵们清理战场,搬运尸体,加固被破坏的城门和栅栏。他那洪亮而充满力量的嗓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虽然一夜未眠,但他精神矍铄,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以及缴获的丰厚战果,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县衙,这座原本属于汉朝官吏的权力象征之地,此刻己经被黄巾军接管。张宁并没有选择入住那装潢考究、象征着剥削阶级奢华的县令后宅,而是就在衙门的正堂,铺上些干净的稻草,作为自己临时的休憩和议事之所。她同样一夜未睡,清秀的脸庞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清点结果如何?”她看向刚刚从外面走进来的几位负责统计战果的老卒,声音虽然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启禀圣女,”一位须发皆白、看起来颇有些见识的老卒躬身回道,脸上难掩激动之色,“昨夜一战,我军阵亡兄弟一十一人,重伤二十七人,轻伤者近百。斩杀顽抗官兵约一百五十余人,俘虏县城守军及差役共计三百八十二人!”

听到己方的伤亡数字,张宁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她很快便调整过来,继续问道:“缴获呢?尤其是粮草?”

“缴获兵器、铠甲、旗帜、杂物无数!”另一位负责清点府库的老卒兴奋地接口道,“最重要的,是城中那座大粮仓!里面堆满了粟米和小麦,属下等粗略估算,足够五千大军饱食一月有余!府库中尚有铜钱七万余枚,布匹、盐铁等物亦有不少!”

“五千人……一月……”张宁喃喃重复着这个数字,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们现在只有三百多人,这意味着这些粮食足够他们支撑很长很长的时间,甚至足够支撑他们扩充军队!

“很好。”张宁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传令下去,所有缴获物资,统一登记造册,任何人不得私藏,违令者斩!所有俘虏,暂时收押看管,不得虐待!”

“遵命!”几位老卒领命而去。

张宁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攻占城池只是第一步,如何守住这座城,如何治理这座城,如何将胜利的果实转化为真正的力量,才是接下来更严峻的挑战。

她走到衙门口,望着街道上那些好奇、畏惧、又带着一丝麻木表情探头探脑的普通百姓。这些下曲阳的原住民,经历了一夜的惊吓和混乱,此刻正惴惴不安地观察着这些新的占领者。他们害怕这些传说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黄巾贼”,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比之前官府更沉重的灾难。

张宁知道,赢得这些百姓的人心,至关重要。一支没有民众基础的军队,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法长久的。黄天起义的初衷,就是要解救这些在暴政和豪强压迫下苦苦挣扎的百姓,建立一个人人温饱、公平安乐的黄天世界。绝不能让自己的军队,变成和那些他们所反对的人一样的存在。

“来人,”她唤来一名亲卫,“去将周仓将军请来。”

很快,周仓便结束了城门的布置,大步流星地来到了县衙。

“圣女有何吩咐?”他瓮声瓮气地问道,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汗水。

“周将军,城防之事暂且交由你负责。”张宁看着他,认真地说道,“但眼下,还有一件更为紧迫的事情,需要我们立刻去做。”

“圣女请讲!”

“安抚民心!”张宁语气严肃,“传我的命令:即刻在城内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宣告我黄天军宗旨——我军乃为解救苍生而来,并非烧杀抢掠之流寇!严令我军将士,秋毫无犯!胆敢骚扰百姓、抢掠财物者,无论亲疏,一律军法处置,斩立决!”

周仓闻言一怔,随即重重点头:“末将明白!圣女仁德!我这就去安排!定要让那些兔崽子们管好自己的手脚!”

“不仅如此,”张宁继续说道,“立刻组织人手,打开官府粮仓,在城内设立粥棚,向城内所有百姓,无论老幼,每人每日,皆可免费领取一碗米粥!先要让百姓们知道,我们来了,他们至少不会再挨饿!”

“开仓放粮?!”周仓有些惊讶,“圣女,这……这可是我们好不容易……”

“粮食事关民心向背。”张宁打断了他,语气坚定,“这些粮食本就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如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所应当!而且,我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唯有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他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些许粮食损耗,与民心相比,孰轻孰重,将军应该明白。”

周仓看着张宁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敬佩。这位年少的圣女,不仅有黄天大神的眷顾,更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识和仁德之心。他不再犹豫,抱拳道:“末将明白了!圣女深谋远虑,末将佩服!这就去办!”

很快,一队队黄巾士兵抬着告示板和笔墨纸砚,在城内各个交通要道和坊市口张贴安民告示(让县衙里的书吏代笔的)。告示以张宁和“黄天大神”的名义联合发布,措辞恳切,阐明了黄天军解救万民的宗旨,并以极其严厉的措辞强调了军纪,警告任何敢于侵害百姓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同时,几口从大户人家“借”来的大锅被架设在城内几处显眼的空地上,白花花的大米被投入沸水之中,浓郁的米粥香气很快便飘散开来。

起初,城内的百姓们还心存疑虑,不敢上前。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官匪之祸,对任何打着旗号进城的军队都充满了戒备。但在黄巾士兵们一遍遍耐心的宣讲,以及那粥香的吸引下,终于有胆大或者实在饿得受不了的人,试探着端着破碗走了过去。

负责施粥的黄巾士兵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凶神恶煞,反而态度和蔼,按照人头给他们盛了满满一碗浓稠的米粥。

领到粥的人,捧着那碗冒着热气的、实实在在的米粥,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眼泪首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有人真的免费领到了粥,而且那些黄巾兵军纪严明,并没有趁机欺压,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粥棚。一时间,城内各处粥棚前都排起了长龙,虽然拥挤,却也井然有序。

一碗热粥下肚,驱散了寒意和饥饿,也驱散了许多百姓心中的恐惧和疑虑。他们看着那些同样出身贫苦、脸上带着朴实笑容的黄巾士兵,再看看那措辞严厉的安民告示,心中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与此同时,在城内一处临时开辟的空地上,三百多名被俘的官兵和差役正忐忑不安地 围在一起。他们被解除了武装,由一队黄巾士兵看押着。

周仓处理完城防和安民事宜后,便来到了这里。他目光如电,扫过这群垂头丧气的俘虏。

“尔等听着!”他声如洪钟,“我家圣女有令,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也念尔等多为被迫从贼、并非元凶首恶,愿给尔等一条生路!”

俘虏们闻言,眼中顿时燃起一丝希望的光芒,纷纷抬起头来。

“凡放下武器、诚心归降者,皆可编入我黄天军辅兵营,与我等一同,为建立黄天世界效力!虽为辅兵,但只要立下功勋,亦有晋升战兵、封赏土地之机!”

“若不愿从军者,亦不强求!”周仓话锋一转,“可登记在册,领取三日口粮,自行离去!但我丑话说在前面,若离去之后,胆敢再与我黄天军为敌,或暗中通报官府者,一旦被擒,定斩不饶!”

这番话,顿时在俘虏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们没想到,这些传说中凶残的黄巾贼,对待俘虏竟然如此宽容!不仅不杀不虐待,还给出了两条路:要么加入他们,还有机会获得功名利禄;要么领点路费回家,只要不再作对就行!

这等待遇,简首是闻所未闻!

一些本就是被强征入伍、对汉朝官府并无多少忠诚可言的士兵,此刻心思立刻活络了起来。黄巾军有神迹护佑,如今又攻占了县城,缴获了大量粮草,看起来前途光明。而且,他们承诺立功就有机会分土地!这对世代受地主豪强剥削的他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我……我愿意加入黄巾军!”一个年轻的士兵率先站了出来,鼓起勇气喊道。

有人带头,立刻便有不少人响应。

“我也愿意!”“算我一个!跟着官府也是挨饿受冻,不如跟着黄巾军搏个前程!”“横竖都是一条命!我加入!”

当然,也有一些人故土难离,或者对黄巾军依旧心存疑虑,选择了领取口粮离开。

周仓也不阻拦,按照之前的承诺,命人给那些选择离开的人发放了三天的干粮,登记了姓名籍贯后,便放他们自行离去。

最终,三百八十二名俘虏中,竟然有近二百五十人选择了加入黄巾军!

周仓大喜过望,立刻将这些人编入了辅兵营,交由几名可靠的老卒暂时管理,负责搬运物资、修缮城防等杂役。虽然暂时还不能将他们视为真正的战斗力,但这无疑大大缓解了黄巾军人手不足的窘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