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御书房内的烛火依然明亮。崇祯遣散了所有侍从。只留下方正化一人伺候。
窗外,月光如水。照在地上。形成一片银白。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更显宫中的寂静。
"方正化,你在宫中多久了?"崇祯状似随意地问道。
方正化跪在地上。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奴才入宫己有七年了。"
"七年..."崇祯点点头。"那你应该经历过魏忠贤当权的日子吧?"
方正化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眼睫毛微微颤动。但很快恢复正常:"是...奴才确实经历过那段日子。"
"你对魏忠贤和他的党羽,有什么看法?"崇祯首视着方正化的眼睛。
方正化低下头。沉默了片刻。手指不自觉地掐入掌心。他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危险的问题。
"陛下,奴才只是一个小太监。不敢妄议朝政..."
"朕要听实话。"崇祯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今晚的谈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方正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随即变得坚定:"回陛下,奴才认为魏忠贤祸乱朝纲。残害忠良。其党羽更是鱼肉百姓。贪污受贿。罪不容诛!"
说完这句话,方正化的额头上己经冒出了冷汗。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说的很对。那么,你对当今朝局,又有什么看法?"
方正化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奴才虽然身在深宫。但也听闻外面的一些事情。如今国库空虚。边关告急。朝中党争不断...奴才担心..."
他突然停住了。眼神闪烁。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
"担心什么?"崇祯追问。
"奴才担心...大明会重蹈前朝覆辙..."方正化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崇祯没有生气。反而笑了:"你很诚实,朕喜欢。"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方正化,如果朕说,朕想改变这一切,你信吗?"
方正化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崇祯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正化:"朕想重振大明。但朕需要忠心耿耿的助力。你,愿意成为朕的助力吗?"
方正化震惊地抬起头。看到皇帝眼中的坚定和期许。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陛下...奴才...奴才只是一个小太监。能为陛下做什么呢?"
崇祯走近方正化。声音低沉而坚定:"朕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一个极其危险但对大明未来至关重要的任务。"
方正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胸口微微起伏。但他没有退缩:"请陛下明示。"
"朕要你秘密出京。前往西川石砫。见一个人。"
"西川石砫?"方正化惊讶地睁大眼睛。"那是...那是女土司秦良玉的地盘?"
"没错。"崇祯点点头。"朕要你带一封密信给秦良玉。请她率精锐入京勤王。"
方正化彻底震惊了。他瞪大眼睛。嘴唇微微颤抖:"陛下...这...这是要..."
"没错,朕要改变这一切。"崇祯的声音坚定而冷静。"朕知道这个任务有多危险。一旦被发现。不仅你会死。连你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所以,朕给你选择的权利。你可以拒绝。朕不会怪罪你。"
方正化低下头。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个任务太危险了。一旦失败。等待他的将是灭门之灾。但如果成功了。他将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心腹。甚至可能改变大明的命运。
"陛下,奴才...奴才需要考虑一下..."方正化的声音有些颤抖。
"当然。"崇祯点点头。"朕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考虑。"
方正化退出御书房。在月光下独自踱步。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如果我接受这个任务..."他自言自语。"一旦失败,不仅我会死,我的家人也会..."
他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想起了那个还在襁褓中的侄子。
"但如果我拒绝..."他又想。"陛下虽然说不会怪罪我,但以后肯定不会再信任我。而且...而且大明真的会就这样灭亡吗?"
他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明月。想起了那些在魏忠贤时期被残害的忠良。想起了风雨飘摇的大明。
"我的命算什么..."他喃喃自语。"大明的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时辰后,方正化再次跪在崇祯面前。眼中的挣扎己经被坚定所取代。
"陛下,奴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崇祯欣慰地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这是朕亲笔写给秦良玉的密信。你务必亲手交到她手上。不得有误。"
方正化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藏入怀中:"奴才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记住,此行凶险万分。你必须小心谨慎。"崇祯严肃地说。"朕会安排你以采买物品为名出京。但一旦出了京城。你就只能靠自己了。"
"奴才明白。"方正化坚定地说。
"还有,"崇祯递给方正化一块玉佩。"这是朕的信物。可证明你的身份。"
方正化接过玉佩。郑重地收好。
"去吧,大明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手中了。"崇祯沉声说道。
方正化重重地叩了三个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奴才定当完成使命。不负陛下重托!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看着方正化离去的背影,崇祯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己经踏出了改变历史的第一步。但这一步是否能成功。还要看天意。
就在这时,他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窗外的月光似乎也变得阴冷起来。
"来吧,命运。"崇祯喃喃自语。"这一次,朕不会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