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洋行代表约翰逊在津门发起的金融狙击战,最终以其自身的惨淡收场而告终。
恒源商行在顾锦绣的带领下,不仅成功抵御住了这次猛烈的“银弹”攻势,反而借此机会,进一步整合了资源,团结了力量,提升了声望,可谓是因祸得福,险中求胜。
这场惊心动魄的商战,如同在津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各个层面,也深刻地改变了津门原有的商业格局和权力平衡。
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自然是那些曾经依附于洋行势力,或者在商战中持观望态度的本土商号。
他们亲眼目睹了恒源商行以弱胜强的传奇,也见识了顾锦绣那神鬼莫测的商业手腕和强大的社会号召力。
许多原本对恒源心存疑虑或敌意的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女掌柜,心中充满了敬畏和一丝恐惧。
一些头脑灵活的商家,更是敏锐地意识到,津门的商业风向,可能要变了。
以往那种洋行独大、买办横行的局面,或许将一去不复返。
而以恒源商行为代表的、致力于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新兴力量,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姿态崛起。
与其继续固守旧有的阵营,不如早日改弦易辙,向这位冉冉升起的商业新星靠拢。
于是,在约翰逊失势之后,恒源商行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了。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商界人士前来拜访,有的是真心实意地寻求合作,希望能够加入互助商盟,共享恒源的货源渠道和经营理念。
有的则是前来赔礼道歉,解释之前与洋行勾结的“苦衷”,希望能得到顾锦绣的原谅和“关照”。
甚至还有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也想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从恒源这棵大树上,分到一点残羹冷炙。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顾锦绣都以一种从容淡定、不卑不亢的态度应对。
她既没有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因为过去的恩怨而睚眦必报。
她秉持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原则,对于那些真心实意寻求合作、并且符合商盟准入条件的商家,她都表示欢迎。
对于那些曾经犯过错误、但愿意改过自新的,她也给予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至于那些投机取巧、心术不正之徒,她则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她的这种胸襟和气度,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和拥戴。
恒源商行和互助商盟的规模与实力,也因此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
而这一切,都被津门总商会会长傅鸿儒,看在眼里。
这位在津门商界浸淫数十年的老狐狸,此刻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
他既惊讶于顾锦绣的能量和手腕,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将不可一世的英国洋行逼到如此狼狈的地步。
又对顾锦绣这种不受控制的快速崛起,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和忌惮。
他原本以为,顾锦绣这颗棋子,虽然有些棱角,但终究还是可以被他掌控和利用的。
他甚至盘算着,等顾锦绣与洋行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他再以“调停者”的身份出面,坐收渔翁之利,将恒源和顾锦绣都彻底纳入总商会的体系。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顾锦绣竟然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不仅没有被洋行击垮,反而越战越勇,甚至隐隐有了与总商会分庭抗礼的势头。
尤其是顾锦绣提出的那个“津门工商发展促进会”的构想,更是让傅鸿儒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如果真让顾锦绣把这个“促进会”搞起来,团结起津门大部分新兴的工商力量,那他这个总商会会长的权威和地位,岂不是要被架空了?
不行!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傅鸿儒心中打定了主意,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要么彻底将顾锦绣这匹脱缰的野马收服,要么就将其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就在傅鸿儒准备有所动作的时候,顾锦绣却先一步,主动找上了门。
这一次,顾锦绣不再是孤身前来,而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大礼”——一份由恒源商行牵头,联合数十家津门本土新兴工商企业(包括同兴绸缎庄、以及许多刚刚摆脱洋行控制或在周万年倒台后重新崛起的商号)共同签署的,关于正式成立“津门工商发展促进会”的联名倡议书。
数周内,顾锦绣逐一说服商号,承诺为小商号提供低息贷款,化解分歧,促成倡议书。
倡议书中,详细阐述了成立“促进会”的宗旨、目标、组织架构、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并且,再次“诚挚”地邀请傅鸿儒出任“促进会”的名誉会长,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傅鸿儒看着这份倡议书,以及上面那一长串密密麻麻的签名和印章,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知道,顾锦绣这是在向他摊牌了。
也是在向他示威。
她用事实证明了,即使没有总商会的支持,她顾锦绣,也同样有能力团结起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她这个“促进会”,己经不再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而是一个即将呱呱坠地的、充满活力的、并且不受他傅鸿儒首接控制的新生儿。
是战,还是和?
傅鸿儒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与顾锦绣彻底撕破脸,利用总商会的全部力量对其进行打压?他不是没有想过。
但约翰逊的前车之鉴,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
这个顾锦绣,太邪门了。
她的底牌,似乎永远都层出不穷。
他试图分化商盟,但陆家施压令其计划受阻。
万一打压不成,反而引火烧身,那他这个会长的脸面,可就真的丢尽了。
更何况,总商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陆家己经明确表示支持顾锦绣,其他一些理事,也对顾锦绣的“振兴国货”理念颇为赞赏。
如果他一意孤行,很可能会引起总商会的分裂。
那么,接受顾锦绣的“邀请”,担任那个名誉会长?
这似乎是目前唯一能保住面子,并且还能对“促进会”施加一定影响的办法了。
虽然这个名誉会长,听起来更像是个虚衔,但他计划通过此身份暗中渗透,促进会内部。
傅鸿儒在心中反复权衡,最终,他缓缓地抬起头,看着顾锦绣,那双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顾小姐,”他声音沙哑地开口,“你赢了。”
这简简单单的西个字,却如同惊雷一般,在顾锦绣心中炸响。
她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傅鸿儒。
这位在津门呼风唤雨数十年的顶级大佬,竟然向她低头了?
虽然这个“低头”,可能只是暂时的,策略性的,但对于顾锦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意味着,她在津门商界,终于拥有了与这些顶级大佬平等对话的资格。
也意味着,她为恒源商行和“工商发展促进会”,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傅会长言重了。”顾锦绣压下心中的激动,语气依旧恭敬。
“晚辈只是希望能为津门工商业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未来,还望傅会长多多提携和指点。”
她知道,傅鸿儒既然选择了“低头”,就不会再轻易反悔。
但她也明白,这位老狐狸的心思,绝不会如此简单。
他或许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许是在酝酿更深的图谋。
她与傅鸿儒之间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
几天后,津门总商会召开紧急会议,理事会以微弱优势通过决议。
津门市长私下表态支持,促成最终决定。
总商会正式对外宣布,同意并支持由恒源商行等一批本土工商企业发起的“津门工商发展促进会”的成立,并聘请总商会会长傅鸿儒先生,担任该促进会的名誉会长。
这个消息一出,再次震动津门。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顾锦绣和她的恒源商行,己经正式成为了津门商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并且得到了官方(总商会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官方)认可的新兴力量。
津门的商业格局,因为这个年轻女子的出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而顾锦绣,无疑是这场变局中,最耀眼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