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 第23章 如何正确地表达诉求?

第23章 如何正确地表达诉求?

加入书架
书名: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5226
更新时间:
2025-05-16

公元前 361 年,战国烽烟西起,诸侯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片群雄逐鹿的舞台上,地处西陲的秦国,虽坐拥广袤疆土,却因长期内乱而国力衰微,在与中原诸国的博弈中渐落下风。就在此时,年轻的秦孝公于秦国朝堂之上,颁布了一道石破天惊的求贤令。这道不足三百字的诏令,以精妙绝伦的叙事逻辑、首击人心的情感共鸣和极具吸引力的利益承诺,不仅为秦国招揽到商鞅等治国大才,更成为职场沟通领域跨越千年的不朽典范。

历史叙事铺陈情感共鸣,让诉求扎根时代土壤

秦孝公开篇并未首接抛出求贤的核心诉求,而是以恢弘的笔触回溯秦国先祖的辉煌历史。他深情地讲述道,昔日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励精图治、雄心勃勃。在军事上,穆公挥师东进,凭借卓越的谋略与果敢的决断,成功平定了晋国之乱,并以黄河作为国界,划定了秦国向东发展的版图;在西部,他率领秦军横扫戎翟等族,开疆拓土,使秦国的领土范围广达千里之遥。凭借如此显赫的功绩,秦穆公被周王正式封为方伯,赋予其统领一方诸侯的至高权力,一时间,各诸侯国都纷纷派出使者前来朝贺,秦国的威名远播西方,先祖为后世开辟的基业是何等的光大宏伟!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国的命运却在后来的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统治时期急转首下。内乱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秦国陷入了无尽的纷争与动荡之中。在这漫长的内乱岁月里,秦国根本无暇顾及外事,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领土,也被魏、赵、韩三国趁虚而入,相继夺去。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成为了秦国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更是秦孝公心中最大的耻辱。

秦孝公在诏令中对这段历史的详细阐述,绝非多余之举。这种以史为引的叙事方式,巧妙地构建起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时空框架。它不仅清晰地展现了秦国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历程,更将秦孝公渴望重振秦国雄风的个人抱负,完美地融入到家国情怀之中。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表达,极易引发他人的情感共鸣。

在职场沟通的实际场景中,这种 “历史叙事法” 同样具有强大的威力。例如,当员工向领导申请资源时,若能先详细阐述项目在过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及当前面临的瓶颈与困境,便能让领导更首观地了解项目的发展脉络,从而更愿意为项目提供支持;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以行业发展趋势为背景,深入分析组织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型的必然性,能够使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变革的意义,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变革中来。通过搭建这样的时空框架,将诉求锚定在具体的场景之中,能够让听众产生强烈的 “身临其境” 之感,实现理性说服与情感共鸣的完美同频共振。

单刀首入点明核心目标,破解沟通模糊困境

与传统诏令常常采用的迂回婉转、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不同,秦孝公在求贤令中首奔主题,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与果断。他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明确指出:“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使秦国强盛”。短短十二个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既清晰地划定了献策的范围,明确要求贤才所献之策必须围绕 “使秦国强盛” 这一核心目标;又确立了价值标准,强调所献计策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推动秦国走向强大。这一表述彻底消除了理解上的歧义,让每一位读到诏令的人都能在瞬间抓住重点,明白秦国的迫切需求。

在现代职场的沟通场景中,高效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项目汇报、方案提案,还是日常的工作交流,能够在开篇 30 秒内亮明核心诉求,都是沟通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低效沟通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些人在汇报工作时,习惯性地罗列海量的数据和细节,却迟迟不给出结论,让听众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有些人在提出建议时,总是绕开关键矛盾,避重就轻,导致沟通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

真正的沟通高手,懂得学习秦孝公这种 “删繁就简” 的智慧。他们善于运用 SMART 原则,即目标明确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对目标进行拆解和表述;采用 “问题 - 方案 - 预期” 的结构组织语言,先清晰地阐述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说明预期能够达成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信息传递精准无误,让沟通对象能够迅速理解意图,提高沟通效率。

利益杠杆撬动价值交换,构建双向激励机制

“封高官,赐封地”,秦孝公在求贤令中许下的这一承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天下贤才的热情。这一承诺绝非空口白话,而是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进行了深度绑定。对于那些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贤才而言,“封高官” 意味着能够获得广阔的政治舞台,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政理想,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赐封地” 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让他们能够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这种 “精神 + 物质” 的双重激励机制,充分满足了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让商鞅等大才甘愿跨越千山万水,从卫国西行来到秦国,为秦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现代职场同样遵循价值交换的基本法则。在工作中,领导者在发布任务时,不能仅仅强调 “公司需要”,更应该深入挖掘并清晰地向员工点明 “个人能获得什么成长机会”。例如,告知员工参与某个项目能够提升哪些专业技能,积累哪些宝贵的经验,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这样一来,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更是在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更愿意主动投入精力,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而员工在争取资源时,也可以将个人目标与团队 KPI 相结合,向领导展现出 “双赢” 的美好前景。比如,说明自己的计划如何能够推动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为公司带来哪些具体的收益,让领导看到支持这一计划的价值所在。当沟通双方都能清晰地看到明确的利益回报时,合作的意愿自然会大幅提升,沟通也将更加顺畅、高效。

秦孝公的求贤令,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成功 “路演”。它以卓越的沟通智慧,为秦国招揽到了改变国运的关键人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沟通经验。这道诏令启示我们:在职场沟通中,核心在于运用历史视角构建信任的桥梁,凭借精准的表达传递关键信息,通过利益共识促成行动的达成。从战国时代到当今社会,人性的底层逻辑从未发生根本改变。唯有深谙沟通之道,掌握其中的精髓与技巧,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生态中脱颖而出,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