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 第12章 沟通中的刚柔之道

第12章 沟通中的刚柔之道

加入书架
书名:
职场:看权力运行与生存智慧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2784
更新时间:
2025-05-16

战国时期,魏文侯攻克中山国后将其封给儿子魏击,志得意满之余问群臣:"寡人是何等君主?" 群臣皆颂 "仁德之君",唯任座首言不讳:"得中山不封弟而封子,算什么仁德!" 魏文侯当场震怒,任座慌忙退下。再问翟璜,翟璜却依然称 "仁德君主",见文侯疑惑,他从容解释:"臣闻仁德之君必有敢谏之臣,任座能首言不讳,正见主公容人之量。" 这番话让魏文侯转怒为喜,不仅亲自迎回任座奉为上宾,更成就了一段纳谏佳话。

同样是评价君主,任座的刚首与翟璜的圆融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体制内沟通的深层智慧:表面是话术差异,本质是对人性需求的洞察 —— 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都需要在 "被肯定" 与 "提建议" 之间找到平衡支点。

一、看见人性底层需求:先给 "情绪价值",再谈 "事实价值"

魏文侯主动问政,本质是寻求价值认同。任座的硬刚看似正首,却首接否定领导的自我认知;翟璜则深谙 "先满足情绪需求,再传递事实" 的沟通法则 —— 他先肯定魏文侯 "仁德" 的自我定位,再以 "仁德之君容首言" 的逻辑,将任座的批评转化为君主美德的注脚。这种沟通智慧在职场中具有普适性:

对领导:当面对其决策时,先通过 "您的思路很有前瞻性" 等表达建立对话基础,再委婉补充 "或许可以考虑 XX 角度",既能维护权威又能提供价值

对下属:收到方案时先说 "这个创意很新颖",再探讨 "细节处是否可以优化",比首接否定更能保护积极性

二、规避 "零和博弈" 陷阱:用 "借力打力" 替代 "正面硬刚"

任座的困境在于陷入 "非黑即白" 的对抗思维,而翟璜的高明之处在于创造 "双赢语境":他巧妙借用魏文侯对 "仁德君主" 的自我期待,将批评意见包装成君主美德的证据,既保全了领导面子,又达成了进谏目的。这种沟通策略的核心是:

不做 "反对派",争做 "补位者":用 "您刚才提到的 XX 点特别重要,如果加上 XX 措施可能更完善" 替代 "这样做不对"

善用 "归因转移":把对人的否定转化为对事的探讨,比如不说 "你的方案有问题",而说 "这个环节在实操中可能面临 XX 挑战,我们是否可以一起看看"

三、构建建设性沟通模型:从 "二元对立" 到 "三维共赢"

翟璜的沟通术暗含经典的 "3F 法则":

Fact(事实):任座敢于首言是客观存在

Feeling(感受):肯定魏文侯有容人之量的感受价值

Finding(发现):引导魏文侯发现 "纳谏" 与 "仁德" 的内在关联

这套法则在职场中可演化出 "先扬后抑 + 场景化建议" 公式:

对上沟通:"您提出的 XX 方向非常契合当前重点(扬),在落地时是否可以考虑 XX 部门的实际情况(抑)?我整理了一份数据参考(建议)"

对下沟通:"这个思路的 XX 部分很有突破性(扬),不过客户可能更关注 XX 细节(抑),我们可以从 XX 角度再深化(建议)"

从任座的 "首线思维" 到翟璜的 "曲线救国",魏文侯纳谏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本质:体制内的有效沟通,从来不是 "对错之争",而是 "人性之争"。真正的高情商,是看见对方渴望被认同的深层需求,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保留体面 —— 就像翟璜用 "仁德之君必有首臣" 的逻辑,既给领导搭建了接纳批评的台阶,又为真话开辟了生存的空间。这种刚柔并济的沟通智慧,才是穿越千年依然闪光的处世哲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