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 第51章 雷霆镇学潮 巧言谋科举

第51章 雷霆镇学潮 巧言谋科举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作者:
蓝纸卜
本章字数:
4642
更新时间:
2025-05-24

贡院门口的喧嚣终于渐渐平息。

阳光依旧刺眼。

空气里那股子躁动不安却淡去了不少。

林景逸长长舒了口气。

总算是把这群差点炸毛的学子给暂时摁下去了。

他转过头。

脸上立刻堆满了邀功的笑容。

看向一旁始终沉默,但眼神复杂的太子朱标。

“殿下。”

林景逸的声音带着一丝,嗯,怎么说呢,恰到好处的疲惫与得意。

“微臣幸不辱命。”

“这帮小子,总算是安分了。”

朱标看着他。

这位年轻的礼部左侍郎。

行事作风,总是这么出人意料。

也,总是这么有效。

他无奈地笑了笑。

带着几分赞许,也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头疼。

“林爱卿,辛苦了。”

“这次,确实多亏了你。”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

若非林景逸当机立断,先是抓人立威,又是画饼安抚。

今天这贡院门口,怕是真的要闹出天大的乱子。

“哎,殿下言重了。”

林景逸摆了摆手。

一副“都是我应该做的”的谦逊模样。

然后话锋一转。

“不过嘛,微臣忙活了这么半天。”

“口干舌燥,精神也受了不小的惊吓。”

“您看,是不是该有点,实质性的表示?”

他搓了搓手指。

那动作,要多市侩有多市侩。

朱标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就知道。

这家伙三句话不离本行。

贪财。

真是明目张胆的贪财。

偏偏,你还真不好说他什么。

人家确实是立了大功。

“你啊你。”

朱标指了指林景逸,好气又好笑。

“放心,少不了你的赏赐。”

“孤回头就跟父皇说。”

“金银布帛,随你挑。”

林景逸眼睛一亮。

“谢殿下!”

“殿下果然英明神武,体恤下属。”

这马屁拍得,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朱标摇了摇头,也懒得跟他计较这些。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林景逸之前抛出的那些话。

以及,科举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景逸。”

朱标的语气,郑重了几分。

“你之前说,科举确实存在问题。”

“并非虚言安抚那些学子吧?”

林景逸收起了嬉皮笑脸。

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正题来了。

也是他真正想要“作死”的开始。

“殿下。”

“君前无戏言,臣更不敢在殿下面前信口开河。”

“重开科举,只是权宜之计,解了燃眉之急。”

“但想长治久安,选拔真正于国有用的人才,现在的科举,远远不够。”

朱标眉头微蹙。

“此话怎讲?”

“孤知道,弊端是有的,但科举取士,乃是国之大典,关系社稷根本。”

“轻易改动,怕是会动摇人心。”

林景逸心中冷笑。

要的就是动摇人心。

最好把天给它捅个窟窿。

他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面上,他却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恳切。

“殿下,如今的科举,看似公平。”

“实则,对许多寒门学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子而言,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且,录取的标准,也过于单一。”

“仅仅是诗词文章,八股策论,真的就能选出治理天下的全才吗?”

朱标陷入了沉思。

林景逸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这些问题,他隐约也曾察觉。

只是从未有人,如此首白地,在他面前揭示出来。

“那你觉得,应当如何?”

朱标问道。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林景逸。

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期待。

他有预感,这个林景逸,肚子里肯定还有货。

而且,绝对是惊世骇俗的那种。

林景逸微微一笑。

鱼儿上钩了。

“殿下,臣以为,科举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便是这录取机制。”

他伸出一根手指。

“仅仅以分数论英雄,是不够的。”

“臣斗胆提议,是否可以考虑,根据各地的户籍情况,进行分类录取?”

“分类录取?”

朱标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没错。”

林景逸点头。

“大明疆域辽阔,各地文风、教育资源,差异巨大。”

“江南文风鼎盛,才子辈出,若是一刀切,那朝中官员,岂不大多成了江南人士的天下?”

“其他地方的学子,岂非永无出头之日?”

这话,让朱标心中一动。

他明白林景逸的意思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如果朝堂上,某一地域的官员过多,很容易形成地方势力。

进而影响朝廷的政令通达。

甚至,威胁到皇权。

“所以,臣建议,可以按照各行省,乃至各府县的人口、文教基础,分配一定的录取名额。”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各地都有人才被选拔上来。”

“也能平衡各地的人才分布,避免某些地区一家独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林景逸侃侃而谈。

这些想法,在他脑中盘旋己久。

此刻说出来,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朱标听着,频频点头。

眼神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这个林景逸,看问题的角度,总是这么刁钻。

却又,一针见血。

“此法,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朱标沉吟道。

“只是,如何确定各地的名额,又如何保证其中的公平,怕是不易。”

“事在人为嘛,殿下。”

林景逸笑道。

“总得先有个方向。”

“具体的细则,可以慢慢商议,逐步完善。”

“臣相信,只要朝廷有这个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看着朱标,眼神诚恳。

心里却在盘算。

这个提议,扔到老朱面前。

那些江南的士大夫,怕不是要炸了锅?

到时候,口诛笔伐。

啧啧。

那场面,一定很精彩。

“除了录取名额。”

林景逸没等朱标细想,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臣还建议,对所有考中的进士,推行异地任职。”

“异地任职?”

朱标又是一愣。

这个概念,倒不是完全没有。

但林景逸此刻提出来,显然有更深的用意。

“正是。”

林景逸加重了语气。

“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若长期在一地任职,难免盘根错节,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裙带关系,官官相护,甚至欺上瞒下,对抗朝廷。”

“这对于朝廷的统治,是极大的隐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