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91章 南中急报 夷帅叛乱

第91章 南中急报 夷帅叛乱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3430
更新时间:
2025-06-06

建兴十五年腊月初五,成都的天空压着铅灰色的云层,细雪裹着冰粒砸在武侯祠的飞檐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诸葛瞻立在祠内的《南中地理图》前,指尖抚过地图上蜿蜒的金沙江,父亲当年南征时留下的批注墨迹己微微泛黄,却依然清晰可辨。

“校尉,南门传来急报!”亲卫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打破了祠堂内的寂静。诸葛瞻转身时,只见一名浑身泥泞的斥候被侍卫搀扶着踉跄而入,他的甲胄上结满冰霜,肩头还插着一支折断的箭矢,箭杆上缠绕的布条浸满暗红的血渍。

“南中...建宁...”斥候吐出几个字,便瘫倒在地。诸葛瞻迅速从他怀中取出一卷密信,展开的瞬间,纸上暗红的血手印刺得他瞳孔骤缩。信中字迹潦草凌乱,寥寥数语却如惊雷:“夷帅刘胄叛乱,杀庲降都督,永昌、牂牁响应,叛军己断澜沧江粮道。”

寒意顺着脊背爬上头顶,诸葛瞻握信的手微微发抖。南中本是蜀汉的后方根基,盐铁矿产皆出于此,如今叛乱一起,不仅断了重要的物资供应,更可能让蜀汉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局。他立即命人备马,首奔皇宫求见后主。

与此同时,掖庭深处的一间偏殿内,黄皓正半倚在虎皮软垫上,慢条斯理地拨弄着香炉里的沉香。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闪入,附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黄皓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阴鸷,嘴角勾起不易察觉的弧度:“知道了,下去吧。”待小太监离开,他从袖中摸出一封密信,信纸边缘印着隐秘的玄武纹——正是郭淮的标记。

“诸葛瞻,看你这次如何应对。”黄皓对着摇曳的烛火轻笑,火苗映得他脸上的皱纹如毒蛇般扭曲。信中短短几行字,却道尽阴谋:刘胄叛乱早有预谋,背后更有曹魏势力暗中支持,意图扰乱蜀汉后方,配合陇右战事。

皇宫内殿,刘禅把玩着新得的西域琉璃盏,听闻南中叛乱,琉璃盏“当啷”一声磕在玉案上:“这...这如何是好?当年相父七擒孟获,好不容易平定南中,如今...”

“陛下莫急。”黄皓适时跪地,声泪俱下,“依老奴看,诸葛校尉年轻有为,定能继承武乡侯遗志,平定叛乱。只是...”他故意顿住,浑浊的眼珠偷偷瞥向刘禅,“南中偏远,粮草转运艰难,又逢寒冬,不知将士们能否...”

“黄卿所言极是。”刘禅眉头紧锁,“传旨,宣费祎、姜维、诸葛瞻即刻入宫议事!”

丞相府内,姜维接到消息时正在擦拭蛇矛。寒光闪过,他的眼神锐利如鹰:“南中鼠辈,竟敢犯我蜀汉!子思,我愿领汉中精兵,踏平叛军!”

诸葛瞻却摇头否决:“伯约将军,陇右防线万万不可轻动。郭淮虎视眈眈,若趁虚而入,汉中危矣。”他展开南中地形图,指着险峻的山川河流,“南中地势复杂,叛军熟悉地形,又断了粮道,强攻只会陷入被动。”

费祎拄着竹杖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刚收到永昌密报,叛军不仅截断粮道,还控制了南中大部分盐矿。更棘手的是,他们手中的兵器似有蹊跷,箭矢淬毒,见血封喉。”

“淬毒之箭?”姜维神色一凛,“当年丞相南征,并未提及此事。”

诸葛瞻沉思片刻,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卑水河谷:“卑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叛军定会在此设伏。我们需另寻破敌之策。”他想起太学工坊正在试验的火器,心中一动,“或许,火攻可一试。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先解决粮草和渡江的难题。”

夜幕降临,成都官学灯火通明。阿蛮带着医学生们彻夜研究解药,药臼捣药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李恪则带领算学生们反复测算金沙江的水情,试图找出架设浮桥的最佳方案。诸葛瞻在官学与丞相府之间来回奔波,衣袍上落满雪粒,却浑然不觉。

而在南中,建宁城己被叛军占领。刘胄站在城头,头戴雕饰着狰狞兽面的铜盔,俯视着脚下被战火蹂躏的城池。一名夷人巫师走上前来,手中的铜铃叮当作响:“首领,汉军若来,卑水河谷的毒箭阵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刘胄大笑,腰间的虎头刀拔出半截,寒光映得他脸上的刺青格外可怖:“诸葛瞻?就算诸葛亮复生,我也要让他葬身南中!传令下去,加固卑水防线,再派人去牂牁催促援军,务必将汉军堵在金沙江北岸!”

此时的成都皇宫,黄皓又在刘禅耳边低语:“陛下,南中叛乱,耗费巨大。不如...”他的声音越压越低,“暂避锋芒,与叛军议和?”

刘禅犹豫不决:“可如此一来,岂不是失了蜀汉威严?”

“威严事小,社稷安危事大啊!”黄皓老泪纵横,“陛下不如先让诸葛校尉去试试,若实在不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